1. 首頁
  2. 語文

新課程對作文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對作文教學的要求

導語:積極進行教育實踐,提高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強化專業素質,適應教材需要,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堅持教育科研,走以研促教之路,加強心理按摩,保持心理健康,新課標對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

關鍵詞:新課標;教育觀念;教育實踐

新課標的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的素質教育是充分弘揚人的主體性,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

新課標的具體實施,歸根結底要依靠的還是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本身是否具備高素質,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成敗。所以,為培養新世紀的一代新人,教師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新課標的實施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怎樣的素質要求呢?

本人以為,除了政治思想、道德倫理素質之外,再即,專業文化素質,教學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學科綜合素質和教育科研素質等等,其中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最為重要。如何使自己具備這些素質呢?

一.轉換教育觀念,積極進行教育實踐

教師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教育態度和行為。然而目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觀念需要徹底更新的還不多。所以,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確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關鍵中的關鍵。

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只為升學服務的教育觀,樹立“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諸育全面發展的“四有”人才,即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要努力轉變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水平的質量觀,樹立以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和最佳化,個性專長充分發展為標準綜合評價的質量觀;要努力轉變只有考上大學的人才是人才的觀念,樹立教育要為各行各業培養合格的勞動者,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高素質的建設者的觀念,確立評價學生重綜合素質、重實際能力的人才觀。教師要用上述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做到“三要”: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二是要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教學的結果是使學生成為知能一致,知情協調,一般能力與創造品質並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統一,德才兼備,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三是要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有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似乎說的就是這個理。應試教育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素質教育則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由此可見,教師唯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二.提高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

大教育家誇美紐斯早就指出教師品德的重要性:“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動、為人處世的態度,都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自己不斷地提高教師素養就成了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第一,提倡敬業、奉獻精神。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有當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學識上的影響,更有思想的、人格的影響。教師作為一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個人,作為對於處在變化、成長時期的青少年有著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的人,他的真正威信在於他的人格力量。這正如雪萊所說的“除了道德和才能以外,任何人無權憑其它條件而受人尊敬。”教師的人格會對學生產生長遠的甚至是終生的影響。

第二,建立現代師生關係,擺脫粗放式的教育教學模式。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建立現代師生關係。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教育能夠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傳統的方法把教書視為職業,習慣於抓兩頭促中間,習慣於以點帶面,習慣於按分數排隊。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這就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自己的學生。今天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階層,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各不相同,閱歷、經驗、價值觀千差萬別、風格各異、興趣愛好多樣。如果教師“目中無人”,如果還象過去那樣按老習慣試圖把學生統一在自己的旗下,搞所謂的“令行禁止”,把得意的學生捧上天,讓其他學生得不到嘗試的機會,那怎麼談得上讓每位學生都取得成功呢?

現代教育論認為,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的個體。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係,師生關係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現代的師生觀倡導的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平等地對待學生、以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看到學生是處在不成熟的、發展變化中的,對他們正確引導、嚴格要求的'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朋友式的幫助關係。這樣,才能徹底改變那種粗放式的教育教學模式,真正把精力放在研究每個學生的特點上,努力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

第三,增強依法從教意識。教師要認真學習、堅決執行《教育法》、《教師法》增強依法從教的意識。要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來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嚴禁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以身立教,做遵紀守法的楷模。

三.強化專業素質,施應教材需要

跨進新世紀,進入知識經濟社會,知識更新,資訊傳遞將飛躍發展。當今的學生是伴著電視長大的一代,電腦網路的出現使學生的視野發生深刻的變化。從學科結構看,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出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綜合的趨勢。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它順應時代的需求將推出,新實驗教材亦將使用。新課標新教材強化了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間的橫向聯絡,構建了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動的課程系統。如果我們不會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尋找新方法就難免誤人子弟。因此,教師除必須具備較厚實的語文素養還應有寬廣的史地、藝術等人文知識基礎,乃至理科與之相關滲透交叉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學養,增強學科綜合素質,是教師的當務之急。

據介紹,新課標新教材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基本任務。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任務: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把握人文性、實踐性、母語性等這些學科特點,著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果我們依舊沿襲習慣的老一套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諸如程式化的教學模式,確定教學目標、啟發學生思考、閱讀課文、當堂討論、練習,當堂知道結果、小結。或是串講的模式,寫作背景、作者簡介、詞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的一套,教學內容仍然被固化在“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框框內,那麼,“新課標”只能是一紙空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傳統教學,重“教”輕“學”,重灌輸輕獲取。灌輸充其量只完成知識的傳遞,教師如果只關心給學生傳遞資訊,卻從不關心學生怎樣收集資訊、應用資訊,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求知的過程被忽視,積累、感受、實踐、創新的學習活動被剝奪,又怎樣能指望學生語文素質得到提高、人格品質得到完美呢?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學生學習與發展好壞受多種因素制約,而主要因素是看其參與學習的過程及學生的實踐體驗。比如,語文教學中語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何培養?語感就是直覺,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唯有對文學、文化作品進行審美的體驗和感悟,才能深入到達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

教師要擺脫當教材內容更新、豐富時或學生思維活躍時一籌莫展,驚歎“這書沒法教了”的尷尬局面,唯有不斷充電,提高自己的學養。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李叔同先生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現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談到著名教育家、藝術家李叔同先生時曾說過:“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圖畫、音樂看得比國文、數學更重要。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為他教圖畫、音樂,而他所懂得的不僅是圖畫、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的更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這好比一尊佛像,有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先生的人格是以深厚的學養為基礎的,仰慕李先生人格魅力的後人,不是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學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