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淺談多媒體教學論文

淺談多媒體教學論文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粉筆加板書”的局面。在這裡,小編分享了給大家淺談多媒體教學論文,一起來學習吧!

[摘要]結合實際,分析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存在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探索如何有效地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方向。

[關鍵詞]活躍 有效 主體 參與 多媒體

引言

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原本枯燥無味、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能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如何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物件共同創設的一種能激發、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場景和氛圍。在以往的課堂上常見的教學方法是透過講解、提問、閱讀等手段來進行,因此課堂死板,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而且部分學生會溜號。只有採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才能適應這一局面。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和推廣,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所以如何運用多媒體來創設情景,進行愉快教學,使學生對課堂充滿好奇心和深厚的興趣顯得極為重要。

一、多媒體技術定義

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影片等多種資訊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係和人機互動作用的技術。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更以極強地滲透力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遊戲、教育、檔案、圖書、娛樂、通訊等等。

三、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優勢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粉筆加板書”的局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不會再出現粉筆末滿屋飛的情景。其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明顯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大大減少了以往教學中書寫“板書”的時間,不僅能實時、高效地傳播教育資訊,提高了教育資訊化程度,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在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機會,透過使用多媒體教學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最最佳化效果。

(二)優化了課堂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資訊傳輸手段的有效結合使用,能夠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直觀形象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長期保持和更好地理解知識。帶著深厚的興趣去思考和學習,求知慾會更加強烈,對所學內容可以加深記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帶動了課堂,師生互動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使課堂氣氛輕鬆了活躍了,就某一知識點互相提問,互相評價,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教與學的共同活動和雙向交流的場所。老師也成為課堂中的一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了。有利於促進教師主導積極性和學生主體積極性的發揮。

四、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要在實踐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說教學手段要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就一統課堂教學天下,不管課件質量,不問使用效果。當前不少課程就存在著多媒體運用不當或過濫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引起諸多弊端,有的還很嚴重,從根本上說沒提高反而是減弱了教學效果。

(一)課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宰

課程全程使用課件,教師整堂課站在計算機旁成了課件放映員,沒有了板書,沒有了教師生動的形體語言,忽視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作用。

(二)忽視學生與文字的交流

媒體顯示速度過快,學生思維跟不上又無法記筆記,常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缺乏學生的廣泛參與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就是為學生服務。然而有的老師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把知識點全盤錄入,幾乎沒有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四)忽視教學目標

教師用了很多時間在製作課件上,從而忽視了對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學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視了主觀能力的發揮。雖然備課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不可避免會傷害教師積極性。

五、有效地進行多媒體教學

(一)研讀文字

教材作為知識、情感、情趣的載體,是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就是透過閱讀文字中感性材料的文字元號來逐步實現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教師對文字把握的能力。教師對文字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將直接決定教學手段是否有效。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其實質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採取有利於學生髮展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只有圍繞不同的目標,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轉換,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為他們所能接受的呈現方式,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獲得較大的學習效益。

六、小結

計算機是一門不斷更新的課程,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切實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個人結構。教師應全面掌握教材,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把理論和實驗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2]譚浩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J].計算機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