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精選10篇)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

  什麼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精選10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1

  看了《榜樣6》後,我得到了一些感悟。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著未來。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床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裡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高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著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著,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裡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2

  近期,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榜樣6》專題節目在CCTV-1播出。節目中的9位榜樣人物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廣大黨員幹部在收看節目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學習榜樣的先進事蹟和精神,主動向榜樣看齊。

  跟隨榜樣足跡,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老英雄張富清經歷了革命戰爭年代的戰火烽煙,退役轉業時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對自己的戰鬥經歷和榮譽稱號,他刻意塵封60餘年,令人敬佩不已。第一書記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黨員幹部在為他們的先進事蹟感動的同時,不妨以榜樣為鏡,多想想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夠主動投身到黨和國家的事業最需要的地方去,絕對服從組織安排,是否能做到把個人得失和功名拋在身後,跟隨榜樣的足跡,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

  探尋榜樣光亮,帶著堅定信念履職盡責。在《榜樣6》節目的9位主要人物中,有三名村黨組織書記和兩名基層幹部,他們多年來紮根基層、履職盡責,在基層天地中默默奉獻。隋耀達在脫貧攻堅一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共村埋頭苦幹,整村脫貧後成為該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繼續堅守在扶貧一線。北京市東城區環衛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在抽糞班一干就是近10年。無論是榜樣們對事業的堅定信念,還是在崗位上堅守不離,都應成為黨員幹部行動上的標杆。廣大黨員幹部應以榜樣為標尺,主動做到見賢思齊,紮根於本職崗位,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踏踏實實履職盡責。

  汲取榜樣精神,發揚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榜樣6》主要人物中的葉培建、孫澤洲、劉適三名科學技術工作者在研究設計嫦娥四號探測器中貢獻了重要力量。細想可知,今日聚光燈下的矚目是他們用多少個日夜的辛勤研究換來的,今天的傲人成績是他們攻破多少個難題才取得的。黨員幹部應積極學習踐行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不屈精神,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勇於突破工作中的難題,對待失敗百折不撓,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職工作。

  《榜樣6》專題節目的主要人物既平凡也不平凡,既普通也不普通,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離我們很近。我相信無論從事哪行哪業的具體工作,透過收看節目都能從中獲得心靈的震動和前進的力量。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3

  昨日,央視播出了專題節目《榜樣6》,在基層掀起了一股學榜樣、踐初心的熱潮。片中,一個個平凡的人物,鑄就著一個個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被人親切地統稱為“中國夢”。

  夢想乃人生之志向、之目標、之信仰,有夢則有源源不絕的力量奮勇向前。

  人都應當有夢。古人云“人無志,非人也”“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胸有凌雲志,無高不可攀”。做人若沒有夢想,就如同行屍走肉,沒有靈魂,沒有目標,即使忙忙碌碌卻毫無收穫。“無志者,天才可歸於平庸;有志者壟畝亦可飛鴻鵠。”擁有偉大夢想、遠大志向,併為之拼搏奮鬥,豈不快哉!沒有目標如同無頭蒼蠅,荒廢懈怠,虛度光陰,真可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你可以向生活低頭,向現實妥協,卻唯獨不能拋棄夢想,唯有夢想為你指引前進的方向,為你提供前進的力量。今人也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夢要趁早,早立志,立長志,常反思。年輕人一早樹立明確的目標,才能行事果決,一往無前,而不像無頭蒼蠅亂轉一通,蹉跎歲月。

  “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州說,“小時候聽老師講起院士、科學家們的事蹟,特別佩服他們,崇拜他們。沒想到長大後,自己能夠有幸和院士、科學家們一起奮鬥,真的從心底裡感到光榮。”幼時從崇拜到立志,不分晝夜,擊敗了一個又一個攔路虎,再到現在成為人民的榜樣。立長志就是為自己立一個長期目標,超著這個方向不斷進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古人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長立志”,今天立這個志,明天立那個志,碰到困難就重新立志,改弦易轍,這山望著那山高。立志一定要切實際,而不是遇到挫折困難就退縮想換個容易的`目標,最終渾渾噩噩,一事無成。立志應志存高遠,而不是好高騖遠,懷揣符合自身實際的夢想,從而持之以恆的去打拼實現夢想。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追求,你若得過且過,生活就註定還你潦草一生。

  常反思是指,有的時候,夢想太遠根本不可能達到時,則需要思考目標的合理性、可行性,適時調整方向,調整腳步再出發。有夢你就追,堅持追夢別怕痛。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付諸行動,追夢之路必定艱難重重,若是遇到困難便畏難退縮,則註定有志難酬。沒有堅持,袁隆平就不會成為“雜交水稻之父”;沒有堅持,中國“山寨”不會成為中國“製造”;沒有堅持,就不可能成就發達便利的交通網路,就不可能實現“早上在溫州吃肉湯糯米飯,晚上在重慶吃麻辣火鍋”這等平常之事。要實現夢想,貴在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定力,咬牙堅持下去,一百里必將到達。

  人生只此一遭,內心強大些,目標明確些,夢想遠大些,努力拼搏些。有了夢想你就去追,不妨“年輕氣盛”一些,莫等閒!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4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裡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5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12月8日晚8點開播。榜樣的身上有動人的故事、質樸的美。廣大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務實引擎”“本領引擎”“創新引擎”,奮力追逐榜樣之光,在新的征程上貢獻智慧與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為民服務的“務實引擎”。

  為民服務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從引導牧民“減羊增牛”的廷·巴特爾到團結帶領島上群眾興建家園的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再到解決王壩村缺水問題的“當代愚公”黃大發,他們深入為民實踐,用真摯之心和務實之行繪就“初心圖”。黨員幹部要主動對標榜樣之“美”,為群眾服務不能“坐著等”“慢著做”,而要見行動、有效率,要主動去做、馬上就幹,以起而行之的姿態為民辦實事,以奉獻自我、造福人民的熱忱與信仰幹好為民事業,堅持用真心真情真行踐行初心使命,在為民路上“不變向”“不掉線”。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知行互促的“本領引擎”。

  在邊防一干就是20多年,曾有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祁發寶是一個邊防軍人,在平時苦練本領,在實踐中磨礪意志,為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奉獻青春、貢獻力量。事業的成就、夢想的實現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需要付出努力與汗水,需要腳踏實地的“真韌勁”,而非投機取巧的“假把式”。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主動投身“實踐熔爐”,經受實踐歷練,磨礪“鐵肩膀”“硬脊樑”,同時在工作實踐中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學風,做到學以致用、實踐提能,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鞏固所學所知,推動自身的成長進步,凝聚事業發展的持久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幹事創業的“創新引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事業發展需要“源頭活水”的灌注,依靠創新創造不斷進步、走向未來。孫金娣作為江蘇省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團結帶領黨員幹部開創了網格化黨建模式,以創新為抓手凝聚推動工作進步與發展的力量。創新是事業快速發展的“領跑密碼”,黨員幹部要追尋這道“創新之光”,在工作中大膽探索、主動發現新的方法和道路,要活學、活用理論,用足、用活政策,對於發展過程中的“中梗阻”大刀闊斧,從實際情況出發多問、多學、多想,將工作實際與解決方法融會貫通,為事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6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開播。他們是戍衛邊疆的戰士、基層黨務的“多面手”、紮根南海島嶼的守護者、“為國鑄盾”的科學家、為村民挖渠的“當代愚公”、用生命托起大山希望的“燃燈校長”……榜樣們身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這是共產黨人的“愛國之光”“開拓之光”“奉獻之光”,讓我們一起追光,向榜樣之光奮揖前行。

  追逐“愛國之光”,涵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丹心。

  面對數倍於己的外軍,英雄團長祁發寶用張開的雙臂展示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態度,在外軍的圍攻下,祁發寶帶領士兵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戰鬥,堅持到增援隊伍趕到,讓來犯者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在邊境線上,魏德友放牧巡邊57年,堵截牲畜、勸返人員,“組織讓我守在這裡,是對我的信任,我要做到問心無愧”,幾十年來,魏德友為國戍邊的信念從未改變。“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邊防英雄們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向我們展示了愛國的赤膽忠心,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追逐“愛國之光”,將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地根植在心中,並轉化為矢志報國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懈奮鬥。

  追逐“開拓之光”,涵養“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決心。

  “力,形之所以奮也”,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開拓創新就是這樣的“力”。南京仙林街道的孫金娣,開拓創新網格化服務,縱向上劃分三級網路,橫向上區分類別,劃分為439個網格“同心圓”,把錯綜複雜的基層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為全國各地基層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搞科學就是要不斷創新”,這是陳定昌常說的一句話,他是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上世紀80年代,在鐳射雷達領域剛展露冰山一角時,陳定昌就以科學的論據取得了專案支援,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啃下了硬骨頭,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鐳射雷達樣機。工作不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規,廣大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多探索,跳出思維定式、邏輯慣性,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創新偉力。

  追逐“奉獻之光”,涵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初心。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代愚公”黃大發、“燃燈校長”張桂梅,都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初心和使命。為解決草王壩村缺水問題,黃大發帶領村民,用三十六年如一日,挖出一條“生命渠”;為幫助貧困山區女孩走出大山,張桂梅堅守山區教育一線四十年,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黨員幹部當追逐“奉獻之光”,牢記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胸懷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樹立“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為民意識,在工作中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道德自覺為人民赤誠奉獻。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7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詮釋,這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體現,這也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印證。面對生死考驗,面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繪就了榜樣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大道不孤,大愛無疆”,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成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強大精神支撐。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捨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鉅繁重,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仍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荊棘坎坷,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因此我們要將這種抗疫精神,在各條戰線上展現出來,形成各條戰線的榜樣力量。

  學習抗疫精神,就是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我作為一名基層的中石化員工,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服務工作,始終把樹立中石化的良好企業形象和提供優質的服務工作作為努力的方向,做得精上求精,做到無私奉獻。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8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著信念。大山之中,扭轉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長和代際惡性迴圈,並非易事:

  這不僅是對教育資源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陳舊觀念的“宣戰”。並且,突破習慣禁錮,光靠激情和熱情顯然還遠遠不夠。

  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競爭、從容地圓夢人生,一份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的執著信念,就這樣潤物無聲地滋養著大山女娃,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深深打動和激勵人心的,還有“在苦難中開花”的巾幗力量。在痛失親人、身患重疾的絕望和打擊之中,在引起非議、受到質疑的誤解中,張桂梅“雨水衝不垮,大風颳不倒”,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而更為恆久的意義是,張桂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孩們“女性自強才能自立”,也以這樣的精神傳遞著“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的價值理念,並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強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她們”。

  命運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張桂梅近日獲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後,一波“致敬體”在網路上“刷屏”,流著淚看完張桂梅事蹟的網友們,讀懂了大愛無聲和百折不撓。

  大山裡的“教育奇蹟”,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奇蹟,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奇蹟。面對種種心酸、考驗,甚至難以逾越的難關,如果沒有衝破烏雲和阻礙的堅定不移,又怎能讓陽光照亮女孩們的心房?如何讓她們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讀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心中就會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那束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希望之光,那顆來自“教師媽媽”的教育初心,那些來自大山女娃的蝶變人生,都會將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傳遞下去。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9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了《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節目透過典型事蹟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學榜樣之“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學榜樣“信念堅定”的模樣,做“有擔當”的青年。

  紮根邊防的戍邊英雄祁發寶,為國鑄盾的科研專家陳定昌,鑿壁開渠的“當代愚公”黃大發……時代榜樣在大戰大考中積極響應“動員令”,扛好“武器”,在實踐歷練中“千磨萬擊”,在重大考驗中“千錘百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關鍵時期,青年幹部要學榜樣之“樣”,用至堅的理想信念趕考新徵程,從政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偏移,在趕考徵程上一刻也不能迷航,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考場上淬鍊思想之“純”、激勵鬥志之“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築牢思想之基,不斷增強推進工作、推動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思想的堤壩築牢築實。

  學榜樣“攻堅克難”的模樣,做“有力量”的青年。

  鬥爭沒有休止符。魏德友、孫金娣等榜樣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了卓越力量。鬥爭猶如洶湧澎湃的海上行船,要勇於逆流而上才不會被前進道路上的“巨浪”吞噬,要繼續開拓進取才能繪就更壯闊的“新畫卷”。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幹部要學榜樣之“樣”,勇於與外部環境進行堅決鬥爭,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把鬥爭長期堅持下去、不斷推進下去,凝聚起“百折不撓”的衝鋒力量。對待自我的要求不能鬆懈,不能自降標準,要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什麼、“亮劍”什麼,以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奪取鬥爭的勝利。

  學榜樣“為民奉獻”的模樣,做“有作為”的青年。

  “水不過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響徹耳畔,彰顯著為民的真摯初心和深厚情懷。時代榜樣為民初心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在為民造福的道路上傾注了心血汗水。為民謀福是青年幹部的宗旨使命,要學榜樣之“樣”,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緊抓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各方面工作,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把為民初心鐫刻在心、落實在行。在為民實踐中把具體的舉措想在前面、想得細緻,把功夫下在前頭、下在日常,在為民奮鬥中不懼風雨、不畏艱難、不言放棄,把群眾的事情做細、做實、做好,主動擔當作為,扛起時代重任,積蓄為群眾分憂解難的磅礴合力,增進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榜樣6心得體會800字10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裡拿著鐮刀,身邊放著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著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裡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著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援下,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

  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