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模板3篇

生物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模板3篇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說課稿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說課稿模板篇1

  各位領導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年級下冊選修…專題……中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題進行說明。

  首先我對本課題教材進行分析,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有了一定的理解,這對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這節課主要包括……和……等內容,它的學習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所以,學好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教材首先從……入手,先講了xx後講了xx。

  透過分析,本節課具有3個特點:

  (1),學習內容緊密聯絡生產和社會,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視學習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絡。

  (2),本節課的內容安排注重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對……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實驗的步驟設計、具體細節處理等,還沒有完全掌握(還不是很熟悉),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本節課注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學生應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識地設定了具有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同時透過以圖代文,讀表分析,討論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尋找答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從知識、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首先知識方面,我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養成(培養)學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導他們培養什麼態度,樹立什麼觀念等等。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大綱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包括……和……兩點,而……是他們的薄弱環節,難以把握,比較抽象,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就是……

  為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是學生能夠達到上面所說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下,也就是本次說課的第二部分,由於生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本書又主要依實驗為依託(在實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和能夠動手操作尤為重要。考慮到本課的特點,我準備採取設定情境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來說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採用播放……有關圖片、影片等手段對……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活動探究法: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他們活學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記硬背,具體說來我準備引導他們用理解記憶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方法來學習本課。

  分析了教法和學法,下面我將具體說一下本次說課的第三部分,這一部分我將分為三個環節。

  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首先,我先提問學生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瞭解他們的掌握情況,溫故知新。

  接著我將利用課件(影片小片段、圖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圖片(內容),引出新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講授新課

  然後在講授新課環節,接著利用課件演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向學生講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從……講起,……

  由於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不能只依照傳統教學方法,照貓畫虎式地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步驟和方案,還要使學生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的設計原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我採用播放……讓學生自己透過……的觀察分析,自主設計實驗步驟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方法,在實驗中加深理解,變抽象內容為具體設計,更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更培養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找同學描述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後透過其他學生對其方案進行評價,並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議),最後由我及時進行總結並給出完善、詳細的設計方案,並總結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則:

  1、提出實驗假設

  2、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3、得出實驗結論並進行分析。

  接著,再次讓學生觀察或思考試驗流程,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指出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實驗中有關操作的調控,我在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師生一起互動,突破難點。

  在完成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後,我將對教材中有關……的知識點進行適當引申,比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串聯積累及其思維的展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接著進入第三環節。

  第三,整體回顧,歸納小結

  最後,對本課進行小結,簡要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指出那些內容需要學生記憶,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課下自己查閱資料。之後,佈置作業,難度要適中,既兼顧基礎,又有拔高鍛鍊。

  最後,說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說課的第四部分,我將這樣設計本課的課堂板書……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比較直觀系統,一目瞭然。簡要體現了教材中的知識點,便於學生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課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一學法指導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來,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生物說課稿模板篇2

  大家好,很榮幸能有這樣一個向各位專家、同仁學習交流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光合作用的發現》,下面我就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感悟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設計理念

  以新課標“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變教材中經典實驗的學習過程為探究過程,為學生創造“知識再發現”的探究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探究性和目標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在這其中蘊含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發現的同時,更強調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基於此,我將“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單一變數原則中實驗變數與無關變數的辨析”是難點所在。

  三、學情分析

  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探究,“瞭解學生,分析學情”非常重要。透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等知識基礎,對於光合作用發現史也有所瞭解,但對於“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瞭解不多且不成系統。能力與思維方面,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形成,但還很不完善,對新事物好奇,卻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我選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依據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透過知識的發現過程,促成知識的意義建構,能力的逐步形成。

  互動討論法:透過創設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兩方面的優勢。

  直觀教學法:利用語言、實物、多媒體等多種直觀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讓興趣引領學生學習。

  五、教學過程

  為很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最佳化教學過程,我設定了“課題引入——課題展開——課堂小結——鞏固練習——課後延伸”五個緊密聯絡的環節。

  (一)課題引入

  我先從光合作用在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環境保護三方面的重大意義入手,用資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後按年代順序展示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著名實驗,並配以相關圖片,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光合作用發現史”的方向,這樣自然匯入新課。

  (二)課題展開

  我有選擇有側重地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先以簡單的普利斯特利實驗啟發學生思維,再用經典的薩克斯實驗來調整思維,接著在精巧的恩格爾曼實驗中完成思維的形成過程,最後透過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使學生的應用思維得以發展,思維層次逐步上升。

  1、簡便易行的普利斯特利實驗,我以演示法進行教學,向學生真實再現實驗過程:光下,將燃燒的蠟燭置於密閉的玻璃鐘罩內,一段時間後,蠟燭熄滅;而把一盆綠色植物與燃燒的蠟燭共同置於密閉的玻璃鐘罩內,相同時間後,蠟燭未熄滅。

  然後設定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以上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在已知密閉環境能使蠟燭熄滅的情況下,去掉第一組的實驗可以嗎?他的實驗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你能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嗎?

  學生探討答案時,我從具體問題入手,逐步將學生思考的重心由對實驗結論的推斷轉移到對實驗過程的設計上來。

  結合第二題答案(透過兩組對比可以使結論更令人信服)適時點撥:設定對照實驗是實驗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原則,該實驗中未放置植物的即為對照組。因為兩組實驗中只存在植物有無這一變數,所以兩組實驗結果的差異便與這唯一的變數之間建立了因果關係,這在實驗設計中叫單一變數原則。由實驗者控制的變數也就稱為實驗變數。

  再由第三題答案(因為沒有發現光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所以有光時做是成功的,無光時做則失敗)引入無關變數的`概念,強調實驗中除實驗變數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或條件會影響實驗現象或結果,因其不作為實驗的研究物件,所以稱為無關變數。實驗過程中要儘可能避免無關變數的干擾。

  透過這樣的教學,不僅突出了“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原則與單一變數原則”的教學重點,而且抽象知識在具體例項中的引入,符合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達到了啟發思維的目的。

  【過渡】接下來,沿著發現史的主線,透過梅耶的實驗結論設疑(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後,到底貯存於什麼物質中呢?也就是植物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中,還產生了什麼物質呢?)由此引出薩克斯實驗。

  2、經典的薩克斯實驗,我以生物興趣小組同學模擬實驗的圖片為素材來介紹該實驗過程,這樣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融洽了課堂氣氛,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之後針對實驗中的每一步操作,從實驗設計的角度提出問題,並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驗設計本身和實驗原則應用兩個層面來思考。

  第一步,把植物放在暗處2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學生答出“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之後,我補充“這是為了消除原有營養物質這一無關變數”。

  第二步,將同一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在光下培養一段時間,這又是為什麼?

  學生在思考後,已能答出“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是為了進行對照,這遵循了對照原則”,我再強化“光照與否便是該實驗的實驗變數”。

  第三步,剪下葉片,進行酒精隔水煮沸脫,這一步,教材中並未交待,有進行的必要嗎?

  這時學生已能得出完整答案“脫色後,可使最後的實驗結果更清晰,這同樣是為了消除無關變數”。

  結合實驗結果學生則很容易得出最後的結論“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從而為光合作用概念的建構打下伏筆。

  同時教師點明“實驗結論的得出”與“實驗變數的設定”間的必然聯絡,正是因為設定了光照與否這唯一的實驗變數,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曝光一半葉變藍,遮光一半不變藍),所以才得出了以上的實驗結論。使學生從經典實驗中加深了對本節重點內容的理解,內化知識的同時,也調整了思維。

  【過渡】在薩克斯實驗的基礎上,我巧妙選材(花葉冷水)並再次設疑(該植物葉片曝光一半的白色部分經碘處理後也不變藍,這樣的結果意味著什麼呢?能不能說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呢?)學生思考後不難找出答案:能說明光合作用進行與葉綠體有關,但不能直接證明葉綠體就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緊接設問:怎樣才能直接證明呢?培養學生科學求實態度的同時,自然過渡到恩格爾曼的實驗。

  3、恩格爾曼的實驗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動畫在輔助教學中的優勢,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形象,再現實驗全貌。

  “將水綿細胞臨時裝片置於黑暗無氧環境中,當極細的光束照射在葉綠體以外部位時,好氧細菌均勻分佈,當光束照射到葉綠體時,好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將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時,好氧細菌則分佈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

  學生觀察後,我用更為理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

  1、選水綿和好氧細菌為實驗材料有什麼優點?

  2、實驗中是怎樣排除無關變數干擾的?

  3、恩格爾曼設定了怎樣的對照實驗?得出什麼結論?

  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知識遷移能力。

  因此教學組織上也更突出了學生間的討論、交流。

  學生探討出答案後,點撥時我則從深層次逐個剖析:

  “從本實驗恩格爾曼巧選水綿和好氧細菌再聯絡花葉冷水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實驗選材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直接決定了實驗的成敗。”

  “第二題答案告訴我們,研究光合作用時,從單一變數原則出發,凡是能影響光合作用進行或實驗結果的因素,則都應加以合理控制,如光照、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材料的存活狀態,原有營養物質等。”

  “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實驗變數的施加為突破口,確定實驗變數的同時也就確定了對照實驗。如本實驗中的有光與無光,光照部位的不同。”

  最後把整個實驗還原到具體的科學探究方法的模式中,即“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而且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數原則等”,使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與領悟,最終形成思維。

  【過渡】學生的思維在由啟發到調整,再到逐步形成的上升過程中,我透過創設新情境(同位素標記法的引入),提出新問題(光合作用中產生的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呢?)進一步激起學生利用新知解決新問題的慾望,也由此轉入魯賓、卡門的實驗。

  4、為了在運用中檢驗所學,魯賓、卡門的實驗,我以“分組討論方案——自主設計實驗——組間交流整合——教師總結驗證”的師生互動形式來組織教學。

  (播放影片)

  分組討論中,隨著標記元素的選擇、實驗變數的確定、對照實驗的設定、實驗結果的預期、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與共同解決,學生新形成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提升。

  自主設計實驗既是對組內討論的合理彙總,又是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系統再現,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嚴密性。

  組間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勇於創新、敢於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能夠發現學生在認識上的不足與思維上的漏洞。

  這是學時實驗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錯誤做法:

  (將實驗分為三組,分別為植物提供:H2O和CO2、H218O和CO2、H2O和C18O2,第一組為對照組)……有的是因為對對照原則理解不深造成的失誤。

  (為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一組置於光下,另一組置於黑暗環境中)……有的是實驗變數的設定上出了問題。

  (為一組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並置於光下,另一組提供H2O和C18O2,置於暗處)……這種的做法則違背了單一變數原則。

  在思維整合中,對常見問題的失誤歸因與歸類解決,使學生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完善。

  最後,教師用科學家們的實驗設計及結論來驗證他們的實驗設想,更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學生對光合作用發現史有了清晰系統的認識後,我讓他們自己去歸納總結科學家們的實驗結論,進而完成對光合作用概念的知識建構。

  結課時,我再次把目光拉回到光合作用研究的方向,讓學生體味科學探索艱辛與快樂的同時,也對其提出殷殷希望。

  (三)課堂小結與板書設計相結合,並突出知識與能力兩條主線。

  (四)鞏固練習這一環節上,我精選了有梯度的練習,題型富於變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認識自己思維改變的機會。

  (五)課後延伸作為課堂的重要補充,我設定了操作性較強的自主探究課題,並提供相關的資訊和技術支援,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生物興趣小組同學開展的有關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圖片。

  六、教學感悟

  最後我想談談對本節課的一點感想: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真正還原了生命科學的本質,知識與能力並重,課內與課外並行。學生在這其中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合作交流,體會更深的是分享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這其中更多的是積極引導,肯定評價,“發現閃光點,激勵自信心”。既鼓勵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敢於展示自我的勇氣,又讓其感受到“從挫折中學會反思,進而提高能力完善思維”帶來的滿足。

  我想說,我更要說感謝新課程。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處理,不足之處,切盼各位專家,同仁多多指教,謝謝!

  生物說課稿模板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小結,在初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節,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著密切關係,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分裂過程較為複雜。先透過概念的敘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後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後減數分裂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並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為後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三、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後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染色體動態。

  在教學程式上的總體思路是: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學校具體情況,增加授課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一、以前後為橋樑,精心設計好導言。

  用設疑匯入法提問"什麼是卵式生殖?"然後師生教學精子和卵細胞的特點,展示團藻的有性生過程(教學課件),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開始介紹〈〈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板書)。什麼是減數分裂呢?這節課以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為例來講述減數分裂的基本過程。(匯入新課)

  這樣導言,使學生產生一種急需探求的心理,學生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

  二、新課講授

  1.本節課共交代4個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減數分裂。這4個概念對於理解減數分裂整個過程尤為重要,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只是簡單意義上的背下來,並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易造成失誤。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則張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學中打破課本原有的教學結構,首先明確概念(板書)。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三個概念,老師先講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標,最後讓學生利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動手操作演示。操作錯誤的及時糾正,老師歸納總結,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體不可顧名思義認為來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體。這樣,透過動手操作演示,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訓練思維,加深概念的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減數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後學習精子形成過程後,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這樣的目的,讓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義,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確了概念,那麼,精子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2.過程

  (1)邊講邊貼剪貼圖,貼圖與所講的內容要相對應(貼圖)。在講解過程中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利用剪貼圖,將染色體動態變化形成具體、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透過老師的"講"與"演",學生的"聽"與"看",按老師的敘述、談話,找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線索,透過師生雙邊活動,新的資訊進入學生頭腦中,並與原知識結構掛上鉤,達到知識"提升"的目的,體現老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2)層層設疑,設定一系列啟發性問題,再逐一解決。如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是掌握減數分裂的關鍵。提問:1聯會時染色體複製沒有?2複製為何看不出來?3什麼叫四分體?4圖中有幾個四分體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區別?6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有絲分裂後期有何不同?7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原因是什麼?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透過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擴大思維範圍,教會學生在廣度上學會思維。透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疑、質疑,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教學生在深度上學會思維。

  (3)透過"動樂愛"教學法,動手,動眼,動腦。

  1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與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2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與有絲分裂後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3分析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另一種情況。

  4完成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師只貼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過程)

  "動樂愛"教學法既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提出,陶先生說"在你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不可,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機,教師'費力少而成功多',否則,'教師收效少而學生苦惱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為重要。

  激發快樂情緒,產生興趣和求知慾,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學習生物的無窮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透過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和過程四個方面操作,人人動手,動腦,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如透過動手操作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學生本身產生疑問,為什麼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並能加以正確解釋。

  總之,選擇"動"點,構思"動"作,設計"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便產生了興趣,"樂"了便從情感上喜歡,由淺層的喜歡日漸發展到深度的"愛"。

  (4)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始終處於學習情境中,思維性大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據圖觀察分析,透過過程講述讓學生總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規律。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5)回顧過程,從四個方面範圍、時期、特點、結果,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概念。

  (6)最後,利用教學軟體把精子形成過程完整看一遍。讓學生確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展示)。對過程形成直觀化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

  總之,從概念入手,以過程為主線,重點突出變化規律,最終讓學生把知識形成網路。

  三、小結:

  減數第一次分裂六個字概括:聯會、分離、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

  四個字概括:分裂、等數。簡單明瞭,記憶深刻。

  四、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五、習題設計

  為使知識得到反饋鞏固,設定由易到難三種梯度題。填充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略)其中簡答題部分,此題選出的目的是

  1、強調聯會、四分體,聯會是四分體的前提和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基礎。

  2、有絲分裂中沒有的現象。

  3、書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由此提出。

  六、時間分配

  導言2分鐘,新知識傳授25分鐘,練習10分鐘,總結2分鐘,佈置作業和結束語1分鐘。

  七、板書設計(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