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1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據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誕生的。如此意義重大的節日。活動怎能不隆重呢?

  《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便將時日稱為端午節。

  每當端午節之日,我們一家人可高興了,為什麼?因為在那天可以看賽龍舟啊!《史記》記載,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們悲痛欲絕,為了不讓魚吃掉他的軀體,於是借划龍舟時的水波來驅逐魚群,賽龍舟便被漸漸流傳下來。我們全家在這一天一大早就起身,往西枝江邊趕,到了那兒早已是人山人海。賽龍舟也快開始了。我們趕快找了個位置站好,等待比賽開始。一陣尖銳的口哨聲響起,江面上蓄勢待發的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那雄渾的鼓聲。整齊的水波,統一的動作,一切都是那麼協調,不一會兒,龍舟陸續到達了終點,江邊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在我們這兒,不少人家還會在這天燒艾條。中午時分將艾條放在家門口陽臺廚房點燃。以辟邪驅蟲。

  端午節當然也有自己專屬的食物,那就是粽子。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食粽呢?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去撈屈大夫的屍體卻沒撈著。一位漁夫急中生智,往江裡投入雞蛋米團肉等食物,說龍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屍體了。老百姓紛紛效仿,於是慢慢發展成了用葉子包的粽子。我們家在端午節這天餐桌前必擺上一盆粽子。邊吃邊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這是個偉大的紀念日,活動還遠遠不止這些,重要的'是在這一天,能瞭解這麼多中國傳統的習俗文化,真可謂是既清閒又熱鬧啊!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2

  大家一定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吧?!到了那天,人們就會把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葉以及佐料拿出來,精心地包出一個個綠色的四角形粽子,人們再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無比美味地咬上一口,嘖嘖,那味,簡直妙不可言!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各地還要進行精彩的划龍舟大賽,人們邊狼吞虎嚥地啃著端午節的美味佳餚,邊盡情地吶喊著為湖上賽龍舟的人們加油,喝彩……端午節是快樂的,那麼,端午節的起源是什麼呢?這可是關係到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呢!

  屈原是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楚國計程車大夫,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當時皇帝的重用,最後卻被_臣所迫,被逼得走投無路,帶著對自己國家的愛忍痛奔到江邊,含著淚揹著石頭跳江輕生了。當楚王知道這個訊息後,才醒悟過來,可為時已晚,我們偉大的屈原,早已跳江幾個鐘頭了,連個屍體都撈不到。極度悲傷的人們害怕屈原的靈魂餓了,便將飯倒入江中,後來又害怕江中的魚蝦將飯菜吃掉,在外面包上葉子做成菱形的樣子,那樣,魚蝦就不敢偷吃了。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將乘小舟打撈屍體和將做成菱形的飯糰轉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和吃粽子。有的地方還要在那天給孩子的手和腳踝綁上色彩鮮豔的細線,據說那樣可以防止蛇咬,相當於端午節的護身符呢!

  端午節,甜滋滋地咬著手上那香氣撲鼻的粽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上精彩的賽龍舟,眼前猛然閃現出當年屈原滿臉悲痛跳入江中的樣子,一滴淚不覺滑落腮邊——屈原,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好嗎?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艾草,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

  清晨,陽光透過窗簾把我喚醒,突然想起今天是端午節,我趕緊從床上跳起來,洗漱完畢,跑到廚房,對外婆說:“外婆,我要吃粽子。”外婆說:“知道了,小饞貓。”外婆把燒好的粽子給我,我看見這些粽子用不同顏色的線綁著。我好奇地問外婆:“這些不同顏色的線有什麼說法嗎?”外婆耐心地解釋道:“紅線是豆沙粽,白線是白米粽,紫線是赤豆粽,黃線是肉粽,黑線是芝麻粽還有綠線是五穀雜糧粽。”看著這些粽子我唯獨對白米粽情有獨鍾。我直勾勾地看著白米粽,外婆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剝了一個白米粽給我,我在白米粽上撒了點白糖,咬了一口,哇!太好吃了,甜甜的糯糯的,還有一股清香,不一會兒我就把一隻粽子吃完了。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起來了,我們一起吃早飯,一邊吃粽子一邊聽爸爸講屈原的故事。

  吃好早飯,我們來到了龍舟比賽的現場。這裡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我看見每條船上有19人,船頭有一個人負責揮旗,船中間有一個人打鼓,船尾還有一個人掌舵,兩邊各8人划槳,大家聽著鼓聲,嘴裡喊著“一二,一二……”手裡的槳有節奏地一上一下,大家整齊劃一地划著,每個人都使出渾身的勁,你追我趕,此時此刻我好想跳到船上和他們一起拼搏。比賽結束了,冠軍隊的選手們歡呼雀躍,其他隊的選手們也不氣餒,他們互相握手互相擁抱,大家笑成了一片。

  端午節好熱鬧好開心!

最美的一天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4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樣的風俗呢?我在書櫃上剛好看到一本好舊好舊的書,是媽媽小時候看的《小學生助讀文庫民俗文化篇》。這本書裡應該有說端午的由來吧!翻開第一頁目錄,果然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開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裡投米紀念屈原。那為什麼會改成粽子呢?傳說米投進江裡,投著投著,屈原現身說:“你們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龍偷吃了,你們以後用楝樹葉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繩綁起來投入江中,蛟龍怕這兩樣東西,它就不會偷吃了。”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還有懸蒲插艾的習俗,我奶奶家門上就左右分別掛著一束,書上說這個習俗來自伍子胥。傳說楚平王見自己未過門的媳婦長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恥地納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對此直言相諫,楚平王不但不接受,還將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殺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吳國,幫助治理吳國。過了幾個月,吳國國富民強,吳國開始攻打楚國,楚被打得屍橫遍野。伍子胥對平民百姓說:“只要你們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擾。”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懸蒲插艾當做避邪消災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有意思,都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而且每到節日,家裡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二月二芥菜飯、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餅……原來中國的節日還代表這一個個好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