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踏莎行 秦觀詞

踏莎行 秦觀詞

踏莎行 秦觀詞

  引導語:秦觀的《踏沙行》這首詞最佳處在於虛實相間,互為生髮。上片以虛帶實,下片化實為虛,以上下兩結飲譽詞壇。下文是原文知識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踏莎行 秦觀篇1:

  原文/《踏沙行》

  秦觀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譯文/《踏沙行》

  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矇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

  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著郴山,為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簡析/《踏沙行》

  樓臺的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隱沒。北望桃源樂土,也失去了蹤影。此刻,因受黨爭牽連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閉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內,漠漠春寒,惹人愁悶。斜陽下,杜鵑聲聲,“不如歸去”的啼,悽歷辛酸,令人倍增傷感。秦觀南遷已過三年,北歸無望,儘管驛站傳來封封家書,但只是徙增離恨而已。“梅花”、“尺素”堆積案頭,彷彿是堆砌成重重疊疊的鄉愁離恨“獨憐京國人南去,不似湘江水北流”,他想起了兩句唐詩,那迢迢不盡的郴江,原本繞著郴山,卻為何偏偏向北流入瀟湘?----而我為何不能呢?

  寫作背景/《踏沙行》

  西域,大漠。狂風捲集著黃沙,遮天蔽日,使得天與地變成了一色的暗黃。 陽關之內,絲綢古道從此穿過。其實你根本看不到路,唯一作為路的標記的,就是一堆堆的白骨。漫天飛沙之中,緩緩走來三騎。為首的一人年紀不到三十,相貌英俊,一身白衣如今已滿是塵沙,背後斜插一柄略顯古舊的長劍;在他後面,左邊是位三十多歲的漢子,下巴上有一蓬濃密的鬍鬚,身穿粗布長袍,腰間挎著一把單刀;右邊那人也有三十多歲,整個身子瘦的似乎隨時都可能被大漠的風吹走,他的兩隻手更是像一雙雞爪。三人的座下雖都是名馬,卻也早已疲憊不堪,顯然已經趕了很久的路。這究竟是怎樣的三個人呢?他們深入大漠,是要尋找什麼?還是要躲避什麼呢?

  走著走著,帶刀漢子的馬忽然前腿一軟,險些跌倒,但是一晃之後,又勉強穩住了。前面的白衣青年回過頭來,很關切的問:“楊大哥,你的‘獅子駒’還挺的住嗎?”原來帶刀的漢子姓楊,名叫楊意,外號“逆風刀”,楊意心疼的輕輕撫摸馬頭,答道:“還行吧,沒日沒夜的跑了三天,真把它累壞了,幸好前面就是流沙鎮,我們終於可以好好修整一下了。”白衣青年接著說:“還是不要太大意,天權會的勢力太大,即使到了這裡,也不能掉以輕心。”表情很是嚴肅。瘦漢子想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於是介面說道:“楊大哥的身子太重了,馬馱不動了,付閣主的‘沙上飛’就沒事,我的‘火燒雲’雖說不如二位的坐騎有名,但不是也好好的嗎……”話音未落,瘦漢子的馬也晃了一晃,楊意見狀,乾笑兩聲,沒有說話。

  這三人中,白衣青年叫付凌雲,外號“亂雲劍”,是淮南凌霄閣的閣主,逆風刀楊意是凌霄閣的左護法,瘦漢子叫鐵麟,是凌霄閣座下的一位堂主。三個月前,一行人為了躲避天權會的追殺,一路向西走,最終進入了這茫茫沙海之中,但號稱天下權力聯盟的天權會究竟為何要對小小的凌霄閣趕盡殺絕,這原因卻只有付凌雲自己清楚。三人又走了一段,風也漸漸小了,付凌雲眯起眼睛,向前方望了望,便勒馬站住了,後面的兩人跟了上來,楊意問:“閣主,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付凌雲低聲說:“沒有炊煙……”此刻正是日落之時,殘陽在西邊的天際盡力的投下最後一絲光輝,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前方不太遠的地方就是流沙鎮了,這時,正應該是家家戶戶燒火做飯的時候,小鎮的上空應該是瀰漫著陣陣炊煙的,而現在,卻連一絲炊煙也見不到。

  楊意盡力的向前望去,茫茫大漠中,唯有一片死寂,“真的不太對勁,難道,難道……”楊意連說了兩個難道,卻不敢再說下去了。鐵麟縱馬向前了半步,“閣主,讓屬下先去打探一下吧。”付凌雲一揮手,“算了,一起走吧,該來的躲也躲不掉,西出陽關之前,流沙鎮是我們最後的落腳點了,郭四弟應該已經接到顧二哥的書信了,天權會的手也不一定會這麼快伸到這裡,唉,希望郭四弟不會有事。”楊意安慰他說:“閣主也不必太擔心了,郭四弟的武功很高,即使天權會的人已經來了,也決計不會傷到郭四弟的,不過還是讓我或者鐵麟先去看看吧,萬一……”付凌雲沒等他說完,便擺了擺手,縱馬前行了,楊意也不再說,同鐵麟一起,跟在付凌雲馬後,緩緩的向流沙鎮的方向走去。

  詩詞特點/《踏沙行》

  作詞特點:可以說晏幾道的詞豔而不俗,淺處皆深,將豔詞小令,從語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與兩個層面上發展到極致。詞風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由於社會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詞作的思想內容比晏殊詞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運、歌頌她們美好心靈的篇章。也有關於個人情事的回憶和描寫。透過個人遭遇的昨夢前塵,抒寫人世的悲歡離合,筆調感傷,悽婉動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現出不合世俗、傲視權貴的態度和性格。

  《小山詞》是具有鮮明個性的抒情詩。工於言情,但很少盡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筆,較之晏殊的詞沉鬱頓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發展,日臻純熟。《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等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前人對《小山詞》的評價甚高。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

  賞析/《踏沙行》

  這首詞題為“郴州旅舍”。大約作於紹聖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於新舊黨爭,秦觀出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劉拯告他增損神宗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再以寫佛書被罪,貶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連三的貶謫,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於筆端,詞作也益趨悽愴。此作寫於初抵郴州之時,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的悽苦與幽怨。成為蜚聲詞壇的千古絕唱。

  上片寫謫居中寂寞淒冷的環境。開頭三句,緣情寫景,劈面推開一幅悽楚迷茫、黯然銷魂的畫面:漫天迷霧隱去了樓臺,月色朦朧中,渡口顯得迷茫難辨。“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互文見義,不僅對句工整,也不只是狀寫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準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臺、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悽迷的意緒。“霧失”、“月迷”,皆為下句“望斷”出力。“桃源望斷無尋處”。詞人站在旅舍觀望應該已經很久了,他目尋當年陶淵明筆下的那塊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不遠。詞人由此生聯想:即是“望斷”,亦為枉然。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點絳唇》,諸本題作“桃源”。詞中“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寫的當是同樣的心情。“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千古關情,異代同心。而“霧”、“月”則是不可克服的現實阻礙,它們以其本身的虛無縹緲呈現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徵意義。而“樓臺”、“津渡”,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同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蘊涵,它們是精神空間的向上與超越的拓展。詞人多麼希望藉此尋出一條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現實回報他的是這片霧籠煙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