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優美段落> 描寫年味的片段

描寫年味的片段

描寫年味的片段

  1、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 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 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 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2、我想,年味不僅有滋有味,還應該是有形有色,假如要給中國年披上一種顏色,必是有如旺火一般的中國紅。自打遠古時那一把“紅”火驅走年獸起, “紅”,其本身“吉祥如意”的意蘊便註定亙古不變。總之,中國年味,是熱熱鬧鬧,是大吉大利,是春運一票再難求,冰封的路再難行,也擋不住歸心似箭和思鄉 情濃的腳步。其實,年味裡,還帶來了春天的氣息。這不,兩天前,二十四個節氣之首的“立春”,已然比蛇年的春節先行了一步。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來了。過年 的味道,真是總也品不完之味,從除夕、到初一、再到十五的拜年聲中,由淡變濃,由濃變淡,又由淡變無,然後,從年初到年末,開始新的期待。年年如此,迴圈 往復。在整個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和豐富的生活。於我而言,漫說年味,亦是人生一個未盡的話題。

  3、過了小年,年的氣氛越是濃郁。掃去了一年的灰塵,亦如掃去了過去一年所有的煩惱憂愁,以潔淨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雖然那時的生活貧困拮 據,不可能人人都煥然一新,即便如此,依然從每個人的身上,從屋內到院裡,都能感受到濃濃年味的氣息。一張張大紅福字,預示著福來到,一張張掛錢象徵著明 年的財源滾滾,一幅幅和各種各樣的年畫,無不透著年的吉祥與喜慶。院子裡,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紅彤彤的照亮了孩子們嬉笑的臉龐,溫暖著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

  4、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喜慶的味道。還不到臘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經有了紅火的年味,排年戲,練社火,鑼鼓敲起來。偶爾有一聲兩聲“二踢腳”或者一陣清脆的鞭炮聲,是賣花炮或剛買了花炮的人家,在試鞭炮。歲末年頭的日子,村子的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的說法是,灶王爺這 一天要向玉帝“彙報工作”,這天晚上,要給灶王爺獻灶糖,為的就是讓灶王爺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當然,名義上是甜灶王爺,實際上都甜了孩子們的嘴。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煎炒烹炸的濃香味。我們這裡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除夕一早,又要張羅 包餃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著剁肉餡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

  5、踏上久違的鄉土,擁抱久別的親人。猛然發覺父母的身體已不再如從前的健朗,看著他們鬢角絲絲白髮,額頭深深皺紋,心裡會有種酸楚的感覺,很 愧疚、自責、心疼的感覺。歲月的腳步誰也無法挽留,光陰似箭,人生變幻,可敬的父母還能有幾個十年?不管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年”,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 節日,成為一股巨大親和力和凝聚力的所在。團圓的激動、親情的釋放、吉祥的凝聚和快樂的彰顯。有哪個國家能有如此熱鬧、濃重、蘊涵豐富的節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