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我和書的故事>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

  在書海里面,我能夠獲得很多知識,我能夠領悟很多道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一)

  “魚兒離不開水”,人們也離不開書。

  從我們出生起,伴隨我們的不僅僅有親人們的愛撫,還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從兒時的連環畫到現在的課本,不管內容長短,不管類別是否相同,唯一不變的是書籍帶給我們的知識都和樂趣。

  我擁有的第一本書,是《雷鋒的故事》,這本書上的內容很簡單,卻使我受益終生。我雖然還小,但從讀了這本書起,我就記住了一個道理:做人要有釘子的精神,善於鑽研;還要做一個螺絲釘,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後來,我又喜歡上《皮皮魯系列》的童話故事。那一個個精彩而又有趣的故事,吸引著我,使我常常看的廢寢忘食。看到精彩的地方,會忍不住發出驚歎;看到傷心的地方,又淚流不止;看到有趣的地方,又忍不住捧腹大笑……爸爸說,我是鑽到書裡啦。

  長大後,就不僅僅只限於童話,連環畫等書啦。放下《皮皮魯》,我又打開了“四大名著”。有趣的《西遊記》,精彩的《三國演義》,驚險的《水滸傳》,哀傷的《紅樓夢》,它們像磁鐵一樣深深吸引了我。從會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到英勇奮戰的關羽,從有勇有謀的“及時雨”宋江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我像一個飢餓的人,如飢似渴的撲向“麵包”。

  最近,我又看起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從他的文章裡,我讀懂了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情感。我完全沉浸在小說裡,彷彿自己就是一匹馬,一隻豺,一隻狼,一隻敖……我的心隨著沈石溪的筆慢慢暢遊在動物的情感世界裡,站在我眼前的彷彿就是一個個有情有義的人!

  就像魚兒在海里歡快的暢遊,我在書海里,也同樣到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在書海里遨遊,不僅豐富了知識,還提供了樂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願做一隻小小的魚兒,在書的海洋裡,去創新,去努力,去拼搏,做一隻遊得最遠,最深的魚!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二)

  花降謙懷,幽香盈袖,淡淡喜歡濃淡品味。

  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從我指間流逝,再回顧時,方知我已在書海中遨遊了一年又一年。

  喜好瀏覽,不是為了更好的裝璜門裡,沒有是為了附庸大雅,只是念自己能和心靈做最間接的對話,詢問本人魂靈的歸處。看著自己書櫥中的1本又一本讀過的書,思接數載,那份曾有過的打動仍然銘記在心,由於書是我芳華的見證,是我心靈的寫照,是我不斷已完的文教夢。

  喜歡閱讀,唸書讓我明原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曉得。”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一個世界就是一個人生,一個人生便是一種歷驗,一種歷驗就是一種美的享用。讀詩讓我文雅,讀史讓我明智。讀萬卷書,其義自明;讀萬卷書,其理自解。

  喜歡閱讀,當我得志憂鬱時,是一本一本好書叫醒我孤單的魂魄,如渾風吹走我心田的不安與焦炙;當我樂成自得時,是一本一本好書救濟我自豪的思路,如秋雨般洗淨我內心的汙垢。

  喜悲閱讀,從《鋼鐵是如何煉成的》我學會了人生不成能好事多磨,過日子中的災難也並不是偶爾,勝利的光環背後,一直一點一滴血與汗的支出;從《偉大的天下》中我學會了世界縱然暴虐,即便理想,但在每小我私家心裡依然有著對實擅好的眷戀,一份尋常的衝動足以讓我憶記一生;從《在世》中我學會了人絕對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人生不管是美妙仍是冷漠,世上每小我的生命都只屬於自己,你們皆是為自己而活……喜歡閱讀,讀李黑讓我懂得“人生活著不稱意,明代披髮弄扁舟”;讀蘇軾讓我大白即使“人有離合悲歡,月有陽晴圓缺,此事古易齊”,但也可悲觀天祝福“希望人恆久,千里共嬋娟”;讀伸原讓我領略“吾將高低而供索”才氣抵達我胡想的此岸……喜歡走在原野,踽踽獨止,瞥見風吹樹影,便想起自己閱讀的歲月,光陰無痕,流過無聲。轉眼年齡,本來已在書海中游歷很多載。滄桑年年有刻痕,閱讀每天心自安。

  沉湎於書海中,忘記憂與憂,只想隨心漫遊,背更近處周遊……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三)

  今夜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和愛麗絲一起漫遊奇境,和綠山牆的安妮一起談話說笑,和福爾摩斯一起偵破奇案,和魯濱孫一起鑽木取火……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我對書的熱愛。

  第一次讀書

  我接觸的第一本全文字讀物是《格列佛遊記》,他在各個奇妙的國家的每次奇妙的經歷都讓我的思緒浮想聯翩,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後來我便開始了對書籍瘋狂的熱愛。

  就拿我讀《窗邊的小豆豆》時說吧。那天,媽媽帶我在街上閒逛,忽然看到了一個書店,我非拉著媽媽進去看看,媽媽再三說只看一下就出來,可是,最後還是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給我買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我開始了無時無地讀書的生活,一遍又一遍的閱讀,一點也沒有厭煩的意思,這可不像我平時的生活態度啊!我自己也覺得很是詫異,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我影響最深的書

  不過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書中的保爾·柯察金那種勇敢、負責、有正義感的品質深深的打動了我。在他身體受到如此大的傷害的時候,還堅持著用創作的方式來參加鬥爭。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保爾一樣,遇到困難時絕不退縮,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我最愛讀的書

  對於我最愛讀的書,莫過於鄭淵潔寫的'“皮皮魯系列”了,鄭淵潔奇特的想象力,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他那些話語,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社會黑暗的一面,豐富了我們對社會的認識——社會並不如我們想象的美好,也從側面提高了我們的辨別覺察能力。

  一句古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確實是我們精神的食糧,多讀書,定有百利而無一害。同學們!多讀書吧!

  我和書的故事徵文:遨遊書海(四)

  小時候,媽媽教我背古詩,什麼“皎皎河漢女”,什麼“塵埃不見咸陽橋”,現在差不多都已忘卻。

  長大以後,小人書,連環畫就被古典名著所代替。沉浸在書香的空氣中,我領悟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那份大氣;我幻想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那份美妙;我體會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那份悽苦;我更能品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份壯志。

  古今名家寫詩·著書都是反覆錘鍊·修改而成的,但也不免有缺少靈感之時。杜甫有一首詩這樣描寫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讀到此處我就想,如果把“臣”換成“爺”字,不更能表現李白酩酊大醉時狂放不羈的性格嗎?想到這,好像杜甫也要來拜自己為“一字師”了。每每覺得自己與作者並駕齊驅時,我就深深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

  我想書是良藥,不然劉向怎麼會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思考書是船隻的時候,腦袋裡總會閃過一個偉人說過的話。凱勒曾說過:“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義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此時彷彿我就像一條魚兒,在浩瀚的海洋裡遊著跳著。

  充盈著書香的海洋裡,我竭力跳躍,瀰漫著清新“文學”氣息的殿堂裡,我陶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