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問句> 小學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換

小學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換

小學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換

  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反問句表面看來是疑問的形式,但實際上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之中。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小學語文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換,希望有所幫助!

  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或把陳述句變為反問句時,可透過具體的練習,總結出改變句式的方法:

  陳述句變反問句:原句+疑問詞+-不+語氣詞-句號+問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原句-疑問詞+不-語氣詞-問號+句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後的陳述句中適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與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

  同樣,肯定句變反問句,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必須在適當的地方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應該去看他。”變為:“難道你不應該去看他嗎?”

  否定句變反問句,去掉句中否定詞或在變換後的反問句中再放上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應該看她。”變為“難道他應該去看她嗎?”或“難道他不應該不去看她嗎?”由此可見:反問句的問號,起了一個否定詞的作用。反問句是對一個肯定內容或否定內容的否定。

  一、反問句變陳述句:

  1.白石老人看後好不吃驚,這不是自己“練筆”時扔掉的廢畫嗎?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桔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積,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3.那電線上停著的.幾個小黑點,不正是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嗎?

  4.如果沒有人們的辛勤勞動,這裡還不是荊棘叢生的荒坡嗎?

  5.不耕耘怎麼有收穫?不學習怎會有知識?

  6.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7.難道我們能隨意砍伐樹木,破壞綠化嗎?

  8.學習如登山,需要有踏實苦幹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嗎?

  9.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無聲的朋友和老師嗎?

  11.這一朵朵絢麗的鮮花不正是園藝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晶嗎?

  12.這上面明明標的是本人的名字,怎麼能說是你的呢?

  13.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14.看到那數不清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5.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二、陳述句變反問句:

  1.這幅畫是我們班蔡穎畫的。

  2.不好好學習,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績。

  3.對少數同學不守紀律的現象,我們不能不聞不問。

  4.那賓士的列車正是我們祖國奮勇前進的象徵。

  5.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

  6.犯了錯誤旦不敢向老師、同學承認,這不是一個少先隊員應有的態度。

  7.我們不能因為學習任務重而不參加體育活動。

  8.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不應該傷他們的心。

  9.小玲取得的優異成績正是她勤奮學習的結果。

  10.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

  11.這就是偉大的奇觀。

  12.大家都是朋友,這樣做真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