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看了好幾次《月亮與六便士》的書籍推薦,一直沒買。最近還是隨湊單一起買了。差不多兩個晚上讀完,寫得確實很好,感覺就是一部心理學小說:語言、情節、人物心理、人性分析都做到了精準、言簡意賅。

有些時候人們覺得有些人很賤,其實在作者毛姆看來都是人性使然,比如有些人非要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越是人就偏偏喜歡看不起自己的人、一個人可以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卻厭惡為自己犧牲的人……當然這些道理他是透過對人物的描述體現的。

除了人性之外,也描述了了主人公為了追求自由而突然拋棄了妻子兒女的徹底做法、分析了部分心理,但是對於更深層次更精準的心理原因沒有說明,也許連主人公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吧,人有時候確實會陷入一種困惑中,需要不斷苦苦掙扎與探索才能探尋內心真正的渴望。

物質豐富了,後續有更多的人會探索精神世界,不斷完善自我。願每個人都能活出自我。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我是個俗人,斯特里克蘭拋妻棄子,我要罵;勾引朋友妻子導致朋友一家家破人亡,我要罵;對這些惡事沒有絲毫悔恨甚至還幸災樂禍,我更要罵。

可我一句髒話沒說,我對這個人的種種惡行竟然不可思議的保持了理解。

我理解,卻不原諒,因為我是個俗人,是生活在現實泥淖中的人,沒有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懷。斯特里克蘭在好友斯特洛夫的救助下才活下去,他卻極度嫌棄自己這個其貌不揚、畫作平庸的好友,這和水面優雅的荷花討厭滋養自己的淤泥一樣不可理喻。

真理總是帶著汙濁的,美也是。當那些高潔的人都在迷戀月光的時候,我卻想低頭撿起腳下的六便士。即使我會被抬頭追求月光的人鄙夷淺薄,會被忙於收集便士的人嘲笑虛偽。

我沒有嘲笑他們,因為任何事情都不應該用道德的眼光去評判,所以我說,對任何人的生活態度,我雖不一定贊同,但理解。

我是個俗人,一直堅定地認為任何理想都應該根植於現實,先有經濟基礎才有更氣派的上層建築。

換句話說,我容忍理想與追求含有現實的雜質,因為我不是斯特里克蘭那樣的天才,也不是他的第一任夫人那樣的精明人才。

俗人罷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存了很久的書了,放著一直沒看,前段時間陸陸續續的給看完了,我看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震撼吧!敢於放下自己身邊舒適的一切,勇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會有什麼樣的困難等著自己,追夢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風順。

斯朱蘭在追求自己夢想時,那種執著和堅定著實讓人很是佩服,但在此也覺得他十分的冷酷無情,對於幫助他的人反而不懷感恩,無視一切,和布蘭琪結合,傷害了德克,看到這篇時,覺得他可惡透頂了,對德克殘忍極了,雖最後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死的很慘,也總是他自己選擇的,是要接受自己這樣的後果。

整篇我覺得比較慘的還有德克,雖說很老實,但腦子並不傻,很愛自己老婆,有著一顆很熾熱和善良的心,受到心愛之人和自己救助之人的雙重背叛,卻也沒有變壞,依然很愛自己老婆,渴望回到自己身邊,卑微的愛著,對斯朱蘭還有關心之處,這才是讓人感覺他可憐又可恨之處,為什麼還能期待如此傷害自己的妻子回心轉意,這個三角關係衍生了後續的悲催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都說毛姆寫字抨擊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點也沒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年近五十毅然決然,像發瘋一般拋家棄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畫家夢。說他勇敢,是因為他拋棄了現有的富貴和地位,寧可窮困潦倒去畫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畫。說他可惡,不為過,他性格古怪尖銳,不負責任拋棄妻子兒女,背信棄義和幫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個我現實中從未見過,也不知能否見到的人物型別,可以想象到他在風景如畫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過著平淡無奇,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幾乎於原始人類的生活,內心依然想著自己的理想,總想把自己的內心和想法表達在畫裡。這是一種超乎世俗的心態,他就是覺得自己應該在這裡,過藝術家的生活,所以他說他沒有感到愧疚,沒有感到後悔。

我時常在想,以後我要是能和愛的人一起在郊外,過著田園般的生活,那該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麼?我希望的是有足夠的物質基礎,或者說,這樣的生活是在我已經體驗過世俗生活之後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沒有可能也不會達到斯特里克蘭德的境地,因為現實的束縛,因為內心的牽掛,因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這算是我第一次去看一本關於藝術家的傳記,講真,我對藝術家很是陌生,(其實我也是看到中後部分才肯承認斯朱蘭是藝術家的),而且我認為便捷的自動化時代裡,有靈性的藝術家似乎很少。

怎麼說呢,這是一本一開始覺得雲裡霧裡,然後讓你欲罷不能的書。作者刻畫人物的本事真是讓我驚歎,描寫已經不能用細緻細膩來形容,我記不清各個人物的樣貌,但我彷彿能看到斯朱蘭太太穿梭於文學家評論家的交際,德克平庸的繪畫技藝以及不相符的美的感受力,愛塔看向斯朱蘭時誠摯而又飽滿愛意的雙眸,以及,斯朱蘭邋遢的造型,讓人很不舒服的語言,迫切爆發的創造慾望,對美的創造力。

在書中,斯朱蘭的形象實在是豐滿,有可以吐槽的,有值得尊敬的,有望塵莫及的,有不屑一顧的等等特色綜合。作者的內心肯定是對他頗為欣賞,稱他偉大的靈魂。也是,他的瑕疵在他偉大的靈魂面前,可以忽略了。

怎麼說,在書中,我欣賞他甚至驚歎,在現實中,或者說在我周圍,這種人我可能不會注目。因為,我是個俗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斯特里克蘭,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副紳士的模樣,卻被內心的美的傾瀉慾望所捕獲,一朝拋妻棄子,遠遁他鄉,從家庭來看,無疑他是不負責任的。之後,彷彿變了個人一般,極端自私,對物質生活毫不在意,對肉體上的痛苦毫不在乎,對他人的看法毫不在意,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四處遊蕩,除了保證不被餓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其餘時間都在作畫,儘管生前沒能出名,但他的天才還是被幾個人注意到了,在他們的幫助下,他才不至於沒能達到內心追求而早亡。最終的最終,他在死亡前完成了生命的傾瀉,自己最佳的傑作,自己繪畫的最終追求,然後,他讓妻子在他死後燒了它,因為他作畫只為了自己,無所謂他人的認同。

斯特里克蘭夫人的反應也很有意思,起初以為丈夫跟某個女人出走時雖然生氣,但仍舊抱著希望,但知道丈夫是為了繪畫遠離他鄉時,頓時絕望,她知道他再也不會回來了,她恨他。等到斯特里克蘭成為天才後死去時,再見到她時,一副優雅的樣子,什麼話也沒說,讓你感覺他們很恩愛,身為天才夫人的她很驕傲。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可是他瞎了呀。”

“是的,他瞎了快一年了。”

不知道斯特里克蘭奇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作畫的。大概是一生的追求與積澱,早已超越色彩與技巧,當他終於尋到了她的伊甸園時,他的欣喜,美麗又汙穢。

或許這就是藝術家們想要表達的,熟悉的材料熟悉的顏色,卻表達出了未知的情感。文字也是一樣。我突然也想一睹斯特里克蘭奇最後的那幅畫作的真容,我也只能從作者的模糊的敘述和高更的畫作中再試著理解一點他對世界,對自己也世界的情感。

我好像看到了世事的矛盾,看似相反的東西實則可以兼得,而看似相近的東西卻必須捨棄一方才可得到。或許我不該奢求更多,而是專心奮力純粹的追逐一樣我渴望的。成功與否,那就要看個人的境界了。

不顧所有人的眼光,所有人都不理解還堅持自我,太難了,像溺水的人不得不自救,或許換是我,早已放棄自救選擇死亡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作者薩默賽特毛姆曾說,《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與小說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別有深意。在那無數的選擇中,是選擇抬頭仰望皎潔的明月,還是彎腰撿那枚六便士硬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讓人有一些猝不及防,是選擇理想還是現實呢?

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年近40的證券經紀人,在一夜之間斷然拋棄自己的家庭,事業,離家出走,孤身一人尋找自己的崇高藝術理想。最後他一生飽受精神上的創傷,他將一切畫作,付之一炬。

在世俗人眼中,特里特蘭格並不討人喜歡。他性格孤僻,毫無人情味,在道德層面,他忘恩負義,拋棄妻子,令人詬病。但是在藝術境界中,他是那舉世無雙的繪畫天才,而一顆璀璨的藝術之星,又怎麼會被世俗的看法和生活所捆綁呢?

我認為他也是偉大的。他一個40出頭,毫無藝術功底的大叔,都能為了夢想放下一切,放棄一切,只為了追求那遙不可及的藝術夢,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如果你也有夢想,那麼不妨大膽一點,用勇氣與熱情去追求吧。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來,拼盡全力讓這夢想之花,盡情開放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大多數人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重複著麻木單調的日子。二十歲以死,知道八十歲才被埋葬。當然有些人會就此滿足 ,人各有異。

也許理想這樣奢侈的東西只有少數人能夠實現, 斯朱蘭就是其中一個,早早看透了人性。當我看到他為理想拋妻棄子,與朋友妻子私通? ?,著實讓人痛恨。妻子的角色隨著閱讀越來越明顯,從自詡文藝跌轉成狹隘虛榮,一直以受害者的身份獲得外界同情 ,明明內心很恨丈夫 ,卻在斯朱蘭成名之後,為了虛榮放棄原則宣揚和丈夫的和睦關係。與朋友妻子私通害的朋友妻離子散,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朋友妻子的背叛是早晚的事。斯朱蘭總是提前看透了人性 。也許有理想的人也總是有個性的吧? ,我可能太佩服斯朱蘭這個角色,才會這樣認為。

毛姆筆下的斯朱蘭:“我告訴你,我必須要畫畫兒 ,我由不了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遊的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那是他已經結婚十七年,四十多歲。不要讓年齡時間干擾了你的選擇。看完之後都會反思,自己是少數人中的人還是少數人之外的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被俗事纏身,被紛擾侵害,生來就開始忙碌,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交友,忙著遇見愛人……到死才會開始安寧。為名為利,為世俗的眼光,卻很少為了自己那份熱愛。總是會說有遺憾,總是不滿意自己現有的生活,總是會抱怨身邊人身邊事,但很多人還是選擇隨波逐流,極少人會衝破束縛追逐那份想要。 之後,那些少數人成了瘋子。在那些大多數人眼中,他們是笨蛋,為了不可實現的假想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他們是怪人,走了一條沒有光亮的路。但為了一番熱愛變成瘋子又有何不可?敢於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麼錯?並沒有後悔過,所以才能在死神降臨時是帶著圓滿的心情而閉目。

有些人生來就與常人不同,他們肩負著神秘使命,他們可以超脫世間一切束縛,有個小火苗一直在指引他們。其實那是真實的活著。我們該有所包容,因為這條路對他們來說很艱難,但又知足。反而我羨慕這些人。這才是真實的活著。

六便士滿地都會有,可月亮只有那一個。那是我的心上月,獨一無二不被人拿走的東西。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芸芸眾生是那些從來不思考或者僅是順應環境作出符合別人的期待的思考,每天忙碌於生存,烏合之眾

思考之輩開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什麼,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該如何實現,自己的三觀是什麼,這世界的善惡,人性………他們開始去思考很多東西,對每一件事都能有自己的判斷,儘管他們得出的結果不一定是對的

過渡是思考的路上逐漸接近聖人的道路,他們開始會思考自己以前思考的結果有沒有相對的正確錯誤,怎麼在順應人性與超越人性這中間取得平衡,基於一直探索的宇宙真理,開始不再這麼在乎人世間相比起來無足輕重的功名利益……

聖的層次感覺是類似於莊子的存在(不是說認為莊子的理論是聖的絕對標準,而是擁有像他一樣到達通透的境界)

這本書令我最動容的是最後的片段,對兩個孩子的描寫對比,在滿滿的諷刺中結尾,哇,這種感覺很爽(哈哈哈哈哈)

還有一個點是斯特里克蘭這個人……一言難盡……有喜歡他的地方也有對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地方……

理科生語言功底比較拙劣啊,盡力表達自己心裡的想法啦!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這本書一直在各大書單中看到、遲遲未讀。《梵高傳》後對高更產生了興趣,聽說是本以高更故事為藍本而衍生的小說才開始閱讀。讀後發現和高更的人物形象相差很多,不能用史實的方式來看待這本小說。但如果脫離這樣的背景之後,就能看出作者是想借用這個故事來表達我們中大多數人窮極一生都無法探尋的意義,找到自己投擲足夠熱情願意一以此奮鬥終身的事業或生活,像書中從事證券交易、擁有美滿家庭的查爾斯突然拋棄一切去開始畫畫、書中那位人人眼中高材生擁有大好前途的預備醫生短暫旅行後辭掉工作一心留在海灣做一名水手、或者像真實中一生鬱郁不得志精神崩潰的梵高至死也沒有放棄手中的畫筆。聽說那是他們的月亮、縱使滿地六便士。

產生共鳴的怕是在生活中沒有找到出口看不到月亮、也沒有勇氣戳出孔的匍匐前進的自己吧。但也並非一味追求月亮而罔顧了責任的重要,大多數人並不能放棄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附帶的所有關係,六便士也成為壓在很多人心中的一杆秤。所以對這種能丟掉所有一心逐月的人和這種自由精神,還是令人羨慕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此書聽到已有4、5年的.時間,一直沒機會讀,此次閱讀給了自己另一種對追求的理解。

斯特里克蘭不是這個社會所喜歡的人,但卻是把原始人性表達的最直白的人。整個社會執行要求人們循規蹈矩,從小學教育開始就削減人的個性,追求統一,直到大學畢業培養出來的都像是一個模子裡的人。

而那些跳脫世俗擁有自己個性和想法的人,最終又怎樣了呢?這讓我想到了喬布斯,他對家人也不屑一顧,甚至沒有承擔丈夫、父親應有的責任,但他也是個天才。當人對某種事物追求極致的時候,就不會顧及到他所不重視的方面,而呈現出來的形式,就是他在社會上與平凡的人不同。他不再循規蹈矩,他與眾不同。於是,他不被別人理解,他甚至被人厭惡,但當他實現了自己所追求的極致並走到大眾視野中後,他成功的光芒又足以掩蓋以往別人對他的鄙夷。

這也是人性,群眾隨波逐流的人性。

人們也習慣於把自己淹沒在人群中,內心有一顆表現自我的心,卻總被害怕所束縛。

有時勇敢的邁出一步,始做方知。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作者塑造了一位聖人,藉助他人的描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從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來描述他是不合適的,他缺失人性,沒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為了心中的月亮,不為感情、地位、虛名所困。

追尋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心靈的故鄉,最終在一座孤島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這裡,他竭盡所能,用繪畫表現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種對美的極致追求,是一種對美的本源的刻畫,荒誕而又震撼。最終他做到了,觸控到了心中的月亮。

從個人層面講,斯特里克蘭實現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從社會層面講,斯特里克蘭推動了繪畫史的發展;從朋友家庭的層面講,斯特里克蘭不是一個好丈夫、好朋友。正因為如此,反而真實。

讀到中途,彷彿自己就是斯特里克蘭,即欣喜又恐懼。欣喜自己有時候會出現同樣的感覺,那是看到了濃霧後月亮的欣喜;同時也很恐懼,恐懼到最後人性是否會慢慢的缺失。或許藝術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能深挖我們內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衝動,磨去了種種掩飾,使我們能正面自己的內心,至於最終的選擇,全靠個人。

月亮好,還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從我下載了微信讀書伊始,就把這本書加入了書架,中間也曾斷斷續續的看,也許是看的太少的緣故,總是覺得看不懂,不甚好看。許是習慣了看快餐文,面對這種長篇的文學鉅作就看不下去了。恰逢此次放假,便耐著性子看完了。

看到最後才明白,月亮是崇高理想,而六便士則是為了蠅頭小利而不停奔波的瑣碎生活。我羨慕像斯克蘭,亞伯拉罕那樣為了崇高理想而放下一切,包括名利,地位還有妻子的人。但我卻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愛我的老婆,我的崇高理想就是與她一起,一生,兩人,三餐,四季,過我們自己的小日子。

選擇月亮的人有時也得為了生活而去奔波賺取六便士生活。選擇六便士的人有時辛苦之餘也會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人生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一如本書第五十章末尾所寫,“做你最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歡的環境中,求得內心安寧,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為年入過萬的知名外科醫生,娶個美嬌娘,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對人生意義的看法,你對社會、對個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