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1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從小培養起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感受和理解著存在於自然、社會中的美。無論是幼兒園環境的變化,還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變化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審美情感,使他們受到美的陶治。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加美術實踐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發展。因為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透過美術手段具體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斷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現美。

一.說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美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依據《規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本次藝術活動的目標為:

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美、造型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現出插花藝術的美。

二.說選材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兒也非常愛花、愛草、愛葉,經常畫它、唱它、撫摸它,擺弄它,這是幼兒“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裡藝術插花的啟發,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插花“搬”到我們的教育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選擇了插花藝術活動。

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嘗試的慾望。

三.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設計中我主要運用了邱學華先生提出的根據濃度教學法“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組織教學。先練――是讓幼透過看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技能。後講――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願望

運用創設嘗試環境的方法,讓幼兒觀察各種插花,激發幼兒願意嘗試的積極情感。

第二.給幼兒各種嘗試材料

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我讓幼兒根據觀

察後的感受嘗試插花,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選擇、操作。幼兒嘗試後,讓幼兒自己比較、討論、講述。

第三.教師講解

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也就是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練後講”,經過我的講解示範,總結出正確的插花方法,幼兒在正確方法指導下再進行嘗試。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設定豐富的插花藝術環境,讓幼兒觀察插花的造型、顏色

等感受其藝術美,懂得怎樣插花才好看,從中體味大自然可以創造美,人們透過勞動也能創造美。其次在幼兒觀察認識的基礎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與工具,介紹其功用。讓幼兒嘗試插花,從中瞭解幼兒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兒有秩序,互相謙讓,按需要選取材料。幼兒操作完畢,我從幼兒的作品中挑出幾盆,對照範樣討論,怎樣才更好看?幼兒透過觀察對比,尋找答案。然後教師示範,知道花朵顏色有深和淺,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選三個主枝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並選擇合適草,葉類搭配襯托。在老師示範後,幼兒再次嘗試,放上輕柔悅耳的音樂,讓幼兒置身於優美的聽覺藝術中,對個別忽略插花規律的幼兒及時予以幫助,讓他停下來,與範樣做比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使每個幼兒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後,展示幼兒插花作品進行欣賞,自由討論,然後再請三、四名幼兒在集體前講講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優點和理由。透過欣賞與講評,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美的欣賞與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啟發幼兒把自己創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兒園的各個地方,讓大家欣賞透過自己勞動創造的美。

整個教學活動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嘗試、比較、討論、講述,透過幼兒的自身的活動掌握了插花的要點,使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藝術活動是幼兒表現自我、突出個性發展、培養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充分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有效的活動形式之一。在以往的藝術教育中,我們往往比較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較少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藝術領域應充分發揮藝術情感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太容易的,相對來說藝術領域中要在情感上有所表現,音樂活動要比美術活動來得容易得多。所以我選擇音樂活動作為這次說課的內容。

同時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節日,孩子們都喜歡過年那種歡快、祥和的熱鬧氣氛,他們盼望著過年,期待著早日拿到壓歲錢,可以盡情的放鞭炮。盡情的玩了,這時的情感體驗尤為明顯,我們在臨近春節前後,可以開展主題活動“中國娃”主題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除了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氛圍,還可以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培養幼兒熱愛自己的祖國,感受節日的氛圍,體驗成長的快樂。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班中一些幼兒對於在電視裡看到、聽到的歌曲較喜歡模仿,並且很容易記憶)所以選擇了這首《歡樂中國年》為活動內容,並不是讓幼兒來學唱歌曲,而是透過這種歡樂鼓舞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過年的氣氛。大班幼兒他們在能力、情感上都呈現了個性化,較為喜歡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現有的情緒情感,在日常活動中往往一放音樂他們就自發的在那裡扭扭腰、跳跳舞,很喜歡聽著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也是我要選擇這個活動的理由。

二、說目標:

這一活動的目標有三點

1、體驗過年的歡樂、喜慶之情,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舞蹈。

2、學習舞綵帶和燈籠的一些基本動作。

3、初步練習創編不同方位,不同幅度的舞綵帶和燈籠動作。

這幾點目標的確立是從情感、能力、技能等方面來確定的。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對於新的知識、技能只要是幼兒感興趣的就很容易掌握。在我們平時的一些藝術活動中由於受到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一般的基點基本定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層面,在藝術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什麼,有什麼情感體驗,他們喜歡怎樣表達,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而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希望透過用身體動作,內心感受來表現自我,感受快樂,所以我們以情感目標為第一位。當然淡化知識技能並不等於完全不需要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知識和審美兩個層面互相滲透,互相交融才構成藝術活動的整體。沒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美的表現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音樂活動特別的用音樂來表現的活動中,只有幼兒掌握了更多的基本動作,在表現時才能更完美,才能更有激情,情感體驗才能更豐富。所以在目標的制定上我們也注重對幼兒進行技能的培養。這些目標制定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對《綱要》中藝術教育的目標定位上: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從強調知識技能的學習向運用知識技能表現生活,表達情感轉變。這是藝術教育發展的方向,一種面向全體幼兒的藝術教育突出人性的藝術教育新趨勢。

活動重點: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聽音樂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過年的憧憬,並學習一些舞綵帶和燈籠的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在音樂聲中創編一些舞蹈動作。

要解決活動中的重難點,我認為教師起著積極的主導地位,《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們也知道,幼兒學習的興趣有時往往取決於教師,特別是音樂活動的表現上,如果再讓幼兒聽音樂用動作表現自己是,幼兒往往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而積極性不高,這是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做一些動作幼兒往往跟著學,或者是當幼兒有新的動作表現時,教師給予及時地發現、肯定引導同伴向其學習,這樣一來不光創編的幼兒積極性高,其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情感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體驗。

三、說教法:

採用的教法有:遊戲法、啟發引導法、賞識激勵法、啟發聯想法、互動交流法、示範講解法。

這一藝術活動,教材來源於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教師在這一活動中起著引導作用,採用的教法上以啟發引導、賞識激勵為主,同時輔以示範講解,讓幼兒掌握基本動作,給孩子創設一種學習表現自我的氛圍,可以使孩子興趣高漲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表現慾望。孩子們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動作,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綵帶、燈籠若干,與音樂相配的服裝若干套、《歡樂中國年》的音樂。

精神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看過一些關於過年的碟片、聽過一些喜慶的音樂,鼓勵家長向幼兒講述一些過年的情景。

四、說學法:

學法有: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展示法、體驗法、模仿學習法。

活動中,只有讓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才能促進幼兒對活動內容的深入理解,加深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展示,所以說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這一活動又讓幼兒自由創編的環節,所以給幼兒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展示法應該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讓幼兒用自己編出的各種動作來表達過年的心情,體驗到過年的快樂,達到情感的真實體驗。活動還透過讓幼兒模仿電視節目中的一些動作,小朋友中有的創新動作,透過模仿學習,幼兒就能學習到不同的基本動作,達到自己在原有基礎的進一步提高,也就是達到著名教育家維果斯基說的:最近發展區。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3

一、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知識、生活經驗逐漸積累,他們對具體形象性作品產生了良好的興趣。因為兒童天賦的直覺和敏銳的感受力,使他們容易與作品達到相通,又因為兒童(知識經驗少,思維框框也少,當他們面對具象性作品時,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容易與作品達到交流和溝通。

我為兒童選擇了欣賞《奔馬》。一方面,幼兒可透過觀察馬的神態和身體動作來感知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整個畫面的色調,構圖等方面來感受作品的意韻。因此,在整個主題活動設計中,我努力做到,擴充幼兒的知識面,開闊眼界,增加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培養幼兒對藝術欣賞的敏感度。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透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馬的資料,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2、激發幼兒對美的整體感受,學習用體態、動作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3、欣賞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的奔馬,感受奔馬的氣勢和力度。

三、重難點

依據教材和活動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幼兒對沒得整體感受。難點定位於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奔跑的馬。

四、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馬的圖片、圖書及其他;

2、影片《群馬奔騰》;

3、圖片《奔馬》、《群馬》;

4、油畫棒、水彩筆、紙等。

五、教法、學法

依據幼兒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徵,我準備採用直觀演示法、活動實踐法、談話法組織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從而引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幼兒可採取自主探究法、討論法進行學習,鼓勵幼兒多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強幼兒對美的感悟能力。

六、活動過程:

準備部分:認識馬,豐富知識。

1、影片《群馬奔騰》,激發興趣

提問:①你們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這些馬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的外形特徵,幫助幼兒初步瞭解馬的具體結構)

2、設定懸念,引起幼兒思考

①你們知道馬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千里識途的馬嗎?人們為什麼這樣叫馬呢?

②你們知道嗎,為什麼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還在哪裡看見過馬?它是什麼樣的?

3、鼓勵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圖書、圖片、電視、廣播、電腦網路中查詢,收集馬的各種資料,瞭解有關的知識與資訊。

進行部分:欣賞《奔馬》,培養審美情趣。

1、組織幼兒將收集到的馬的資訊、知識進行交流(圖片、圖書等)

2、提問:你喜歡馬嗎?為什麼?

3、講述有關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馬》

(1)提問:

①畫面上的馬在幹什麼?

②從什麼地方看出馬在奔跑呢(注意觀察馬的身體動作)

③你覺得這匹馬的體魄怎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④這匹狂奔的馬心情會是怎樣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這匹狂奔的馬,在大草原上賓士,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2)配上《群馬奔騰》音樂,整體感受作品的氣勢和力度。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畫家徐悲鴻的《奔馬》,這是一隻非常歡快,自由奔放的馬兒,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把馬兒始終作為人才的象徵。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學馬兒在草原上歡快、自由的奔跑呢?

5、繪畫《奔馬》,感受體驗美

(1)欣賞《群馬》《奔馬》。

提問:

①馬好看嗎?你喜歡嗎?你覺得馬的什麼地方你最喜歡?為什麼?(注意觀察用灰墨畫的身體,濃墨點的五官,焦墨掃的'馬尾)

②你們知道用什麼樣的筆墨來畫馬的嗎?為什麼能使我們感到馬的氣勢和力度呢?

(2)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用大塊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並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

(3)幼兒自由作畫

(4)作品展覽

兒童自由分析繪畫產生的不同效果,讓幼兒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

結束部分:

1、用收集來的圖片,圖書,放置到櫥窗向全園幼兒展示,普及有關馬的知識,學會對美的欣賞。

2、鼓勵幼兒嘗試多種畫馬的方法,進行創作,將繪畫作品向全園幼兒展示。

七、小結

這是一個整合性的美術欣賞活動,圍繞著欣賞《奔馬》進行,幫助幼兒掌握相關知識技能。

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象、生動的教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在準備部分,我採用影片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出懸念問題,鼓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途徑、方法,透過自身主動探索獲取知識。在進行部分,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創設多通道感受、體驗作品的條件,使之與作品進行交流,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審美感受,運用展覽形式,幼兒將學到的淡、濃、焦墨的畫法,運用到作畫中去,不僅提高幼兒創作興趣,也鼓勵了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結束部分我組織全園參觀展覽,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的理解。

透過我和幼兒的緊密配合,我相信這一節課一定能實現我所確定的活動目標,並突破活動重難點。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4

新《綱要》上說:“要引導兒童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裡的孩子們都見過大海,能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游泳、玩耍,所以,他們對於大海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嘩嘩”的海浪聲,更是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選擇《大浪和小浪》這個活動內容。

《大浪和小浪》這一活動是根據新綱要中對藝術領域的要求而設計的,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幼師寓教於樂、兒童寓學於樂,各領域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兒童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原則,使活動氣氛輕鬆自由又具有藝術性。總的來說,本次活動可以用三個“快樂”來概括:創設快樂的活動,營造快樂的氣氛,引導兒童快樂大膽地表現。

一、說教材

(一)內容的選擇

新《綱要》上說:“要引導兒童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裡的孩子們都見過大海,能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游泳、玩耍,所以,他們對於大海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嘩嘩”的海浪聲,更是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選擇《大浪和小浪》這個活動內容。

(二)目標的制定

兒童是在蘊涵豐富審美的刺激中成長起來的,能在適宜的環境中選擇並獲取適合他們發展的資訊,並主動地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來,以展現他們的個性。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辨別音樂的低潮和高潮,透過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樂中情緒起伏的變化,盡情地融入遊戲情景,在音樂中情緒宣洩得到平衡與滿足。

(三)活動的準備

根據大浪和小浪的特點,我選取了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小浪的音樂輕柔、緩慢並以還浪聲作背景,聽後給人以非常優美、舒適的感覺;大浪的音樂比較急速,聽後頓時能激發兒童的情緒。為了給兒童創造一個逼真的環境,我選擇了藍色的綢布來輔助兒童進一步理解音樂,讓兒童的情緒得以宣洩。

二、說重點難點

(一)重點: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兒童用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活動前,兒童對大浪小浪已有了一定的感觀經驗,通過了兒童之間的談話、幼師的朗誦講述、音樂的欣賞、身體動作的表現、遊戲等形式,兒童對大浪小浪音樂不同的力度有了較深的理解。

(二)難點:活動的難點是能合著音樂節拍玩遊戲。特別是大浪的音樂,速度快,又易激起兒童的情緒,兒童在興奮的狀態下很容易忽視音樂的節拍自玩遊戲,所以在欣賞理解音樂後,幼師還要用適當的語言提醒兒童,用鼓勵表揚的語氣來引導兒童,從而解決難點。

三、教法學法

整個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藝術、健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啟發兒童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一)正確示範法

示範法對老師來說是示範,對兒童來說是模仿。兒童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適當提供正確的、熟練、富有表情、能正確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示範,供

兒童模仿,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但一個兒童都是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資,都有創造的需求,所以示範要適當,不能只讓兒童單純機械和模仿,排除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更不能排除兒童對主體對元素的能動發現以及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組合能力。

(二)遊戲法

大班時期,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兒童對音樂方面的喜好。透過觀察發現,兒童在戶外活動或與小朋友遊戲時,會不自覺的唱起歌曲並隨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選擇了遊戲化的教學方法。兒童可以在玩中學會音樂遊戲,這種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使兒童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四、活動流程

(一)說說海的故事

激發兒童透過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談話,為下面欣賞音樂及創遍動作做好鋪墊。

(二)欣賞分析音樂

讓小朋友欣賞音樂,老師配合朗誦講述一段海浪情景,語調與音樂情緒協調。老師運用表情引導兒童感受音樂力度、情緒發生變化,用手勢幫助兒童理解音樂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

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兒童用自己創編的動作進行舞蹈,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遊戲《大浪和小浪》

運用藍綢進行遊戲,不僅提高了兒童的合作能力,又能讓每個兒童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兒童的情緒高漲,他們能在遊戲中宣洩情緒得以滿足。

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要求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美術活動《報紙魚》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幼兒可以透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從中瞭解認識各種魚的相關知識。這個教材的選擇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能用報紙條捲曲固定成魚的外形,並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b、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活動的重、難點:

因為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我把運用報紙剪裁出不同花紋來製作各種各樣的魚作為活動的重點,將在鏤空之處魚眼睛的固定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過程

順應孩子們的興趣點,製作報紙魚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有挑戰的。由於這次手工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活動剛開始,個別孩子逃避挑戰,還沒嘗試就喊“不會”,希望老師能夠幫他做完。老師用先看只教不幫的方法,把動手實踐的機會留給孩子,並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讓他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難首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花紋裝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魚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幼兒的作品在魚身的花紋設計、魚眼睛的貼上上就出現了多種創意。沒有了一成不變的示範,沒有了千篇一律的操作,沒有了如出一轍的作品,小池塘媽媽裡的每條報紙魚都是那麼鮮活,因為作品中包含了幼兒的想法,幼兒的嘗試,以及他們繼續挑戰的信心。

啟示:幼兒的思維創作能力是很強的,從幼兒的身上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沒有想到的製作魚的方法,其實老師在這個活動中也是一個學習者,我們在活動中共同學習著!有時老師遇到困難尋求幼兒的幫助也是很不錯的辦法。

三、說效果

在小池塘媽媽的情景中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將製作好的作品佈置媽媽的懷抱裡,並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請個別幼兒大膽的說說喜歡的魚有哪些特點?美在哪裡?從而體驗審美愉悅,還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辦法來固定魚眼睛,達到自我評價。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美術是幼兒表現自我,創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幼兒在美術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這次的“小荷杯”活動已經結束了,聽到了很多前輩對我的評優課指出的意見與建議,我會針對這些問題好好反思,進行改正,爭取更大的進步。

活動前夜提出了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幼兒能否又快又獨立的將報紙捲成細細的紙棒?孩子卷出報紙條後能否捲曲成型?鏤空狀態下的魚眼睛怎麼固定?魚身上的花紋設計怎麼體現自己的特色?帶著這些思考,這次活動預想讓幼兒運用報紙和雙面膠等材料,組合進行“魚”的外形創作和花紋設計,引導幼兒自主表現,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富有個性的報紙魚。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自己積極動腦,將老師拋給幼兒的難題一個一個全部解決。

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插曲讓我很有啟發。

插曲一:幼兒剛開始操作,就有個別幼兒喊不會做,我就問他:“是哪部分不會做?”他告訴我後,我先讓他自己做給我看看,發現確實有難度時,我說:“我可以再做一遍給你看,請你仔細再看一遍。”我就把他所說不會做的部分示範一遍。“會了嗎?試試看,如果不會我可以再做一遍。”

啟示:這次手工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個別孩子逃避挑戰,還沒嘗試就喊不會,希望老師能夠幫他做完。老師用先看只教不幫的方法,把動手實踐的機會還是留給孩子,並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讓孩子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難首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插曲二:花紋裝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魚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孩子的作品在魚身的花紋設計、魚眼睛的貼上上就出現了多種創意:

作品1:魚身由直紙條隨意貼成,魚尾用紙片剪成鋸齒形,在花紋中比較突出;魚眼睛則直接貼在最靠近魚頭部的紙條上,雖然比例有些失調,但方法頗有新意。

作品2:貼上魚眼睛時,直接用雙面膠做了底,方便快捷,這種方法讓周圍的同伴紛紛效仿。

作品3:用直紙條豎貼了幾條花紋後,撿了一些碎紙片貼在紙條上,比較聰明的做法;魚眼睛的貼上採用在紙條上貼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