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通用11篇)

評課稿一般是聽課老師聽課感受及意見。你所見過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評課稿(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1

可能沒教過一年級,每次去聽一年級的課,我都懷著一種敬佩和感激的心情。老師在手忙腳亂地打此起彼伏的地鼠的同時,還得花招百出地哄這群隨時“精神雲遊”的紅孩兒聽課,真是太偉大了!一節課總共教了了“ao""ou""iu"三個複韻母。你讀我讀大家讀,你認我認大家認。最讓我佩服的是,認完這三個複韻母後,老師刷刷地在黑板上勾畫了一棵大樹,樹上長滿了色彩豔麗的花朵,而花蕊竟然全都是”mao""liu“|”hou"等等音節。“小樹盛開著漂亮的花朵啊,看看誰有智慧把它採下來?聽錄音,把讀到的音節花朵摘下來,想不想?“毋庸置疑,孩子們熱情高漲。我只道時光之快如白駒過隙,沒想到春秋只在一霎。”花兒都謝了,樹上結滿紅彤彤的蘋果。我們一起來收穫果實,好不好?“賞了花,摘了果,接下來還來看動物。栩栩如生的花貓、水牛、刺蝟、猴子馬上跳到黑板上。你能給他們貼上名字嗎?”shui niu""hua mao""hou zi",三下五除二,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眾人只關注婀娜多姿的小蠻腰璀璨奪目的光彩,可是又有幾個人惦記著砌磚鋪瓦的工人呢,誰又去感激打地基的人呢?萬丈高樓平地起,萬事開頭難。小學老師肩負的正是打地基、引上道的任務,其他階段的教育工作固然也重要;可是為天真爛漫的孩子開啟廣博知識的大門,激發他們遨遊全新世界的慾望,這樣的付出,這樣的耐心,難道不值得敬佩嗎?不值得銘記嗎?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2

最近,筆者聽了常州師範第二附屬小學金旭峰老師執教的一年級《識字4》一課,不禁為她的精心設計而叫好。整堂課,老師創設了多個學習情境,學生始終處在愉悅的狀態裡,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漢字。

一、創設情境,在遊戲中學習漢字。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常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金老師瞭解他們的心理特點,知道孩子愛動、愛玩、愛做遊戲,她在課上巧妙地創設了多個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和遊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事物、認讀詞語、學習漢字。

例如,老師指著黑板上美麗的貼圖(圖上有茂密的樹林、鮮豔的花叢、碧綠的田野,四五個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鏡在地上蹲著,有的拿著蝴蝶網兜在田野裡跑著……)對大家說:“讓我們也跟著這些小朋友一起到樹林裡轉一轉,到花叢中鑽一鑽,到田野裡跑一跑,好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老師指著貼圖(蝴蝶躲在花叢裡,螳螂掩映在樹葉上,螞蟻暗藏在落葉上……)對大家說:“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們瞪大了眼睛,仔細看著。一會兒,有的學生像發現了新大陸,激動不已:“我看到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樹葉上躲著一隻螳螂。”“兩隻蟋蟀在落葉上做遊戲。”“一隻知了正在樹上唱著動聽的歌。”……老師順勢抓住契機,表揚學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這麼多昆蟲,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隨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詞語貼到了相應的昆蟲圖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這樣的認讀漢字活動多麼富有情趣!孩子們一個個指指點點,讀得搖頭晃腦,渾然忘我。

二、寓學於動,在識字中巧妙進行語言訓練。

有的老師上到識字課,總是就漢字學漢字,讀漢字,默漢字,顛來倒去就那幾個字,一堂課下來,學生覺得單調枯燥,味同嚼蠟,興趣全無。金老師在這節識字課中,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玩中練說話,在認識漢字的同時,訓練了思維,發展了語言。如:接著上面認讀昆蟲的詞語後,老師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上來捉一捉這些昆蟲?”小手立即舉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蟲用一兩句話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們興致勃勃,走上臺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貼圖,下同),有的捉到了“螞蟻”,有的捉了“天牛”……拿著這些“戰利品”,仔細觀察外形後,學生的發言令人驚訝: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頭上還有兩根長長的觸角。

生2我抓到了一隻蝴蝶,蝴蝶穿著一件五顏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這隻小螞蟻它很小,穿著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學生們一個個搶著上來捉,一個比一個說得精彩。

高明的老師總是把遊戲和教育糅合得天衣無縫。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孩子們既認識、瞭解了事物,複習、鞏固了詞語,又豐富、發展了語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發現漢字規律,培養識字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命體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師在教學中,沒有過多地包辦代替,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自主探究漢字,在自主感悟中發現一些漢字的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認識了昆蟲,初步認了有關昆蟲及本課的詞語後,就進入了學韻文、識寫漢字的階段。金老師讓小朋友認真朗讀韻文,仔觀察漢字,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學生認真自讀韻文後,紛紛舉手:

生1:我發現螞蟻兩個字,只要在“馬”和“義”旁都加上一個“蟲”字旁就成了“螞蟻”,大家跟我讀“螞蟻”。

生2:我發現“蜻蜓”兩個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蟲”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讀“蜻蜓”。

生3:老師,我發現大部分昆蟲的名稱都有“蟲”字旁!

師:呀!你真了不起,你的發現是“偉大的發現”!

生4:我教大家記“林”字,一個“木”,再加一個“木”就是“林”,大是林子裡樹木比較多。

生5:我教大家記“”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頭,就是“採”。

生6:我們家用的洗髮水是“採樂”牌,就是這個“採集”的“採”。

生7:我奶奶家在崑山,“昆蟲”的“昆”就是“崑山”的“昆”,我早就認識了。

……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時認識了那麼多漢字,今天每個人又用自己的辦法記住了新的漢字,我們一再來讀一讀。

這是教學的一個瞬間,看似簡單,卻很精彩!儘管是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但對於許多漢字,他們並都是白紙一張,他們自己開動小腦筋,觀察字形,研究字形,展開聯想,組織語言,說出了那麼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偉大發現”!真的,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裡處處都有漢字,關鍵是要像金老師那樣引導有方,指導得法。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3

今天謝老師的這節課是一節成功的口語交際課。謝老師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了比較全面的口語交際的目標。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課堂上,老師尊重學生,平等地和孩子們交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發言,鍛鍊了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具體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交際習慣,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的良好品質。

下面,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口語交際課的特點,對這節課進行具體的分析、評價。

一、 層次分明,富有趣味

1、情景匯入,富有情趣。

透過學生觀察校園的圖片,讓學生想想:喜歡在清潔衛生的地方學習還是到處垃圾的地方學習呢?透過圖片引入話題《我們身邊的垃圾》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有了想說的衝動。

2、 情景表演,情理相生。

以課文裡面的鴨先生的小路為線索,讓學生髮現我們身邊的垃圾,讓同學們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垃圾到底從哪來的呢?在這一環節中,謝老師安排的情景表演十分有趣,也是學生們最為喜愛的一個環節。老師讓學生上臺當一名環保小衛士,對亂丟垃圾的小朋友進行勸阻和教育,這環節能讓學生有效地體會亂扔垃圾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同時也應該去勸阻別人不要扔垃圾。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課堂中。

3、 處理垃圾,設計有趣。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現垃圾,那有什麼好辦法處理垃圾呢?透過這個問題,順理成章的過度到了下一環節,處理垃圾。引出了接下來的有趣活動:垃圾分類、設計垃圾桶等。

4、 小結拓展,情濃意遠。

老師對這節課進行總結,讓學生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接下來的擴充套件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回家跟父母說說,你還想怎麼處理垃圾呢?使保護環境的課題走出校園,進入家庭,讓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是社會的首要任務。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情景的創設在口語交際中起重要作用,他是學生主動發揮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創設輕鬆愉快的環境,使學生心情愉快,樂於思考,敢於發表。在本課教學中,老師創設了多個情景。

1、 聯絡生活,出示校園的環境圖,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

2、 聯絡學生熟悉的課文題材,創設說話的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衝動。

3、 通過了解身邊的垃圾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想辦法處理垃圾,充分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

以上幾個層層深入的情景創設,使學生積極投入,主動交際,從而提高了口語交際的訓練質量。

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是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質量,因此,在交際過程中,需要設計多個回合,要求學生在交際內容方面層層深入,語言表達方面步步提高。在本課教學中,老師設計了三個回合的交流:第一回合,問學生“你喜歡在怎樣的環境下學習?”讓學生說出環境整潔衛生的重要性;第二回合:讓學生髮現垃圾,說說“身邊的垃圾從哪裡來?”第三回合:讓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討論保護環境的方法。說出各種方法後,老師很自然的把話題擴充套件,你還有什麼處理垃圾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自己的想象力。三個回合的交流,從簡單到豐富,從表面到深入,在發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學生的傾聽、表達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整個交際過程中,透過老師的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4

早上,劉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課吧。聽你課。”

“好”。

和劉彬太熟,所以被她聽,不緊張,也沒壓力。平時怎麼上,就怎麼上。上完,好的大力讚揚,差的毫不留情,覺得意見不同,也爭起來,兩人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大課間,直到下面一節課的老師進教室,才作罷,上的和聽的,都挺愉快,她說下次還聽,嘴上說:“別來了。”其實,心裡還是很歡迎的。原生態的課,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好的和不好的,兩人討論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開課,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化化妝”,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樂的節日》第一課時。

被表揚的地方:

1、送詞。

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沒采取帶讀,幫教的過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學、熟悉的基礎上,採取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把所有的生字讀出來,另一個直接給生字組詞。檢查的時候,先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打頓了,施改明之說:“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組什麼詞語?”我說:“哈哈,其實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這樣,王老師再送你幾個詞,安康,小康之家,康莊大道,康復。”孩子聽得很認真,嘴裡還默唸著。

其實,如果換一個人來聽,學習生字詞的流程,我應該不會這麼上,這樣一上來,就直接檢查,沒有標註拼音就讀,拔高了。但我平時上課,就這麼上,覺得學生也能接受下去,作業的反饋也沒什麼問題。這樣省事,時間用得也少。

2、畫詞。

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問學生願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孩子的意見不統一,我說:“那我讀,願意聽的人,豎起耳朵,願意讀的人,跟著我小聲讀。”

讀完了,我說:“這裡有個詞用得多好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的顏色這麼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筆畫下來。”我從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筆畫下了來後,接著說:“這課裡還有很多的好詞,快找找,畫下來吧。”

劉彬說,她觀察到學生在看我畫詞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筆,後來在畫的時候,也很投入,這樣用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的興趣濃厚。

3、彙報詞語

每個小組活動地兒不一樣,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後面,分小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站著,好幾個孩子聽得不認真,跳來跳去的,我說:“在聽的過程中,我注意觀察了同學們,都馮弋珂、彭澤文、韓蕊,她們一邊聽,一邊看著書,找到對應的詞語,特別要表揚張靜娟,她聽到有的同學找的好詞,是自己沒畫的,就隨即拿筆畫出來。”劉彬說,我說了這段話後,那些小調皮們,很快就約束了自己,知道改怎麼做了,效果比批評他們還好。嘻嘻,其實我看到他們的那個樣子,也想批的,但畢竟有人聽課嘛,只能換個方式了,看來這個方式得常用。

寫到這兒,我使勁想了想,這節課,哪兒上的有問題來著?沒前面記得清楚,被表揚的記得牢些,被批評的,轉過身我就忘了,和俺們班的學生一樣,哈哈。

挨批的:

最後的五分鐘,我安排了學生查字典,完成課後的第四題。學生對“希”的偏旁認識模糊。劉彬說,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學中,遺漏的地方,應該在學字的時候,順帶就把字的部首提出來,不花多少時間,學生記得還牢。結果,我在學生產生了問題後,再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混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說向課堂要效益,課堂就那麼多的時間,老師把課堂的前後知識點聯絡起來,多思考,合理佈局,才能去談“效益”。課前,多想想,比課中,課後,去補,要有效的多。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5

胡老師充分鑽研了教材,把握住了這課的重、難點。課文裡的“家”既是課題,又是文眼,還是一個筆畫較繁、含義深遠的生字。這樣的識字教學將音、形、意、象結合起來,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朗讀全文,使學生對全文有整體感知,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然後“圖文並茂,精讀感悟,品讀入情,熟讀遷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畫面溝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課文相應詩句的聯絡,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起學生積極強烈的情感。

教師再透過富有激勵性、啟發性的評點語言,將學生對詞句的感悟與朗讀有機融為一體,“為什麼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就在這鮮明的形象意會中,在這琅琅上口的語感潛詠中,孩子心領神會了“家”的深刻又最樸素的內涵,要不然孩子心裡怎會流淌出這樣的詩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類的家”?就在這樣的朗讀、吟誦中,學生鮮明地感知形象、體驗情感和內化語言,孩子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6

《家》這首兒童詩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5課,全文短而精簡,僅兩節六小句,前四小句為一節,寫了“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家,透過前四句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家”的初步內涵,為第二節的學習起到鋪墊引領的作用。後兩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這個偉大的大家庭。

陸穎老師執教的《家》成功之處在於:

1.把握學生年齡特徵,創設和諧、輕鬆的教學氛圍。

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陸老師在教學時以親切的微笑、柔和的語言及鼓勵的話語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鮮事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這節課老師給每一行詩都配了一幅優美的圖片,給學生營造了許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夠邊讀邊欣賞,在聯想中體會詩意,在理解中讀出情感。尤其是一組欣賞祖國美景的圖片,在學生情不自禁的'感嘆話語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心在沸騰。有小朋友說,欣賞完祖國美景後,他感到很自豪。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是這一課的重要目標,也是難點。課堂上,在陸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油然而生,從而把握住朗讀基調,讀出了感情。

3.注意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陸教師在引導孩子們深入理解課文前四句話的時候採用了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說話,培養他們說的能力。如“藍天是白雲的家”,教者在孩子們說出這句後,提出:白雲寶寶回到家開心地玩起了魔術,它會變些什麼呢?讓孩子感受到白雲在藍天這個家裡面是自由的。再看“樹林是小鳥的家”,在學生看圖充分發言後,老師又問:小鳥在樹林裡幹什麼?出示“小河是魚兒的家”後讓孩子們思考:魚兒們會在水裡做什麼呢?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樹林、小河帶給小鳥和魚兒的快樂和幸福。教學“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句時,教師一改上面的學習方法,告訴孩子們:種子在泥土裡生根發芽,長成了綠色的小草、參天的大樹、鮮豔的花朵,把我們的世界裝扮得美美的!從而讓孩子們明白:泥土裡有充足的養分,它是種子生長必不可少的。

4.重視字詞教學,檢查方法巧妙。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陸老師的課自始至終都重視了字詞的教學和鞏固訓練。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組成詞讀,個別讀、開火車讀、分組讀、齊讀,訓練紮實,有針對性,特別是兒化和輕聲的訓練,毫不含糊。

想和陸老師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們讀了“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之後,老師能否讓他們想象,藍天還是誰的家?樹林還是誰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誰的家?還有誰也是誰的家?如此,不僅是對文字的豐富與補充,也是對文字的拓展與延伸,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7

《家》這節課設計新穎、獨特,層次分明,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錘鍊了學生的語言,是一節很有特色的語言課。在本節課中有許多亮點值得我學習:

1.學生能借助拼音課文讀和認讀生字,這是符合低年級的階段目標和要求的,可見,教者對低年段的目標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2.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者應用了談話匯入,透過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地走進了文字。

3.閱讀有梯度、有層次。透過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讀課文,不僅掃清了閱讀障礙,而且對課文還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以後的感悟打下了基礎,達到了以讀促講的目的。

4.教者能強調學生說完整話,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的流暢性、連貫性及完整性。

5.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評,不僅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6.拓展訓練又是本節課的又一大亮點。學完整首詩歌后,讓學生創編兒童詩,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樣不僅錘。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8

《陽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文,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筆調,描繪了陽關給萬物帶來了生機與美麗,說明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朗讀課文與識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中最後 一段時教學難點。

首先,周老師用謎語揭題,激發學生興趣,以初步感知課文,識記生字為主,用清新自然的教態,甜美的語言引領孩子走進了一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那茂密的樹林,碧綠的小草,像錦緞一樣的小河就走進了孩子的視野。

其次,周老師對孩子識字教學的把握細緻而紮實,採用了齊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等方式,使學生學生學得興趣盎然。還在識字教學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視,先把握字音,再把生字放進句子中讓學生朗讀,這避免了單調又有利學生的語言發展。

接著,周老師在識字教學之後著重選擇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學,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周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先熟讀課文句子,在半扶半放讓學生自己補充完整,最後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學生就能學得快樂紮實。

最後,我來提個建議,一年級是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的內容不能過多,教師重在紮實教學,學生也重在紮實學習。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9

聽完薛老師的課,感受頗深,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更給人一種“此乃真為新教師嗎”之惑。她那親切的聲音和沉穩的神態,以及與學生之間一起演繹的這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我想用“三妙”來概括這堂課給我的啟發和感受。

一、課堂氛圍活躍,富有童趣

薛老師上課伊始,並用遊戲熱身,讓孩子們一邊模仿聲音,一邊加上動作。所舉動物都是常見的。所以孩子們學的開心做的高興,一下子調動起了全部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薛老師抓住一年級小朋友喜歡遊戲的心理特徵設計了這樣的匯入方式。同時又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瞭解,掌握了知識點“象聲詞”,薛老師又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逐層擊破重難點,條理清晰。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薛老師將它設定為“透過比較朗讀小動物叫”的句子。體會小動物盲目聽信和跟從他人,讓事情越傳越變樣。以及透過朗讀描寫野牛的句子,讓孩子們明白要發現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為了攻破難點、落實重點,薛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用這樣的過渡語轉過來。“兔子這一叫,嚇著了一連串的小動物”師生分角色來讀顏色不同的內容。之後引導孩子們發現由“小動物跑的句子”和“小動物叫的句子”再分類學習“跑”和“叫”的句子。透過“跑的句子”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動物們的“盲目跟從”;學習“叫”的句子時,她則是讓孩子們比較句子,朗讀句子加以分析,幫孩子們梳理出了“害怕——越來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個心裡遞減的變化層面。大夥兒的表現如此而野牛卻與大家不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薛老師先由野牛的“問”——到動物們的“沒有親眼看見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聽見,最後到野牛的用“心”思考。這樣的設計串聯起了整個重難點,這樣的設計引領著孩子們逐層接近寓意,將唐突又難懂的寓意分解、細化掉。不能不說是薛老師的匠心獨具之處,此為“二妙”。

三、加入寫字教學,開發教材。

在學習完整篇課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後,薛老師將這節課的結晶字“聰”,當成生字,讓學生們拿起筆寫一寫。改變了傳統選學課文沒有生字可寫的局面,開發創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的語文課,此為“三妙”。

當然,當我們佩服與薛老師的敢於嘗試選學課文,大膽設計教學環節;當我們還沉醉在學生們的書聲琅琅,陶醉於老師點撥的靡靡之音時,下面幾點拙見能夠讓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⑴讓學生表演讀。薛老師只是提醒學生記住課文,而忘了觀察動物的神情。緊張、皺眉,所以孩子們上臺只沉浸在嬉笑當中,有種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質象的感覺。

⑵當薛老師問孩子們喜歡誰時,孩子們有的說野牛並且說因為野牛勇敢、冷靜讓老師順利地匯出“聰”字,問題也由此產生。薛老師沒有讓孩子們直接寫,而是繼續追問剛才的問題,結果孩子們則天馬行空亂扯開來,頗有多此一舉之嫌。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10

11月20日上午第一節課聽了劉*老師《大小多少》的公開課

這次聽了劉老師的課整體感覺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從課前的《餘力學文》吟誦到行禮聽音樂整個課堂國學都運用的靈活自如,課前一分鐘的演講孩子雖然沒有講完,但是聲音非常的洪亮清晰,劉老師引導孩子進行了鼓勵,也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鼓勵的同時引導孩子們進行簡單的想象。

新課學習的過程中不論是生字詞還是學習課文都採用了複習的方式引入新課,這種方式不僅帶動孩子的積極性更溫習了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在識字環節劉老師採用分小組、男女生等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孩子們的參與度都很高,並對所學習的字詞進行了水果、動物的分類,重點學習了“反犬旁、鳥字邊”這兩個偏旁並進行了同偏旁字的延伸,學習新課的過程中重點進行了“個、頭、只、群、顆、堆”等量詞的學習,並引導孩子動筆在書上畫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建議孩子們的鉛筆橡皮課下提前準備好給孩子養成課前準備的課上所需學習用品的習慣。

再有整節課內容有點偏多,重點突出的不是特別的很明顯,應該在量詞學習的過程中多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這一點也是自己平時在教學中沒有做到的也是自己後期需要努力更正的地方。總之,劉老師的這一節課備課非常的用心認真,在整個課堂上非常注重孩子們坐姿等好習慣的養成。

一年級語文評課稿 篇11

一年級組打磨的這節課紮實有效且富有童趣,最後由基本功紮實的曹老師演繹,上得很成功!梳理之後有以下幾個亮點:

1、創設情境,富有童趣

整堂課創設了端午節濃濃的節日氛圍,在這樣的情境中注重 ①習慣滲透有童趣 一年級習慣培養很重要。曹老師做了很好地示範,在課堂上沒有教條式的“你該怎麼做”“不該做什麼”,而是用遊戲的形式滲透,師“請你跟我這樣做”生“我就跟你這樣做”,學生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培養書寫、握筆、讀書等習慣。②教師導語有童趣 在課伊始教學“端午”一詞時,在日曆中認識端午的時間,老師採用擬人化語言“從農曆的五月開始, 走呀,走呀,走到了五月初四,初四之後就到——初五,端午節到了”多有意思;在復現詞語環節,老師一句話 “現在外婆的粽子也熟了,讓我們一起幫她把詞語粽子放到盤子裡與大家分享吧”,很自然地又把學生帶回整堂課創設的情境中,複習鞏固了詞語。 ③識字方法講童趣 低段識字教學是重點。在教“端”和“粽”兩字,老師把兩字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一讀,比一比,發現規律“立”和“米”做偏旁要謙讓空間給右邊的部件。兒童化語言記住“邊上有人啊,就要有禮貌輕輕收一腳。”

2、目標明確,學得充分

根據文字特點結合學段目標,鎖定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①學法清楚 讀好詞“箬竹葉”、“糯米”;讀好片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教給方法“的”字輕讀,最好藏起來讀; 做好“片語連讀”;用問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訓練,紮實有效。②讀的形式多樣 有開火車讀、同桌讀、個別讀、齊讀 ③ 習得方法讀好讀好第二三句,繼續遷移運用讀第一段的那句話。 目標相當明確,層次清晰,足足用10分鐘學的過程充分鋪展開。

3、人文滲透,設計巧妙

課伊始,讓學生看圖片猜節日,瞭解端午習俗,滲透傳統文化;課結尾,在練讀長句子 “一……總會……”的過程中, “端午”自然地替換為“中秋”、“春節”,無痕地滲透愛家,愛親人,有親人付出,我們應該感恩惜福。這兩個點的設計自然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