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淺析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的運用

淺析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的運用

淺析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的運用

一、作業成本法的概述

(一)作業成本法的含義

作業成本法一般也稱作ABC成本法,是一項基於企業活動的成本管理。最先由西方國家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並於90年代運用於先進製造企業中的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它是一種透過對企業生產活動進行作業單元分解和對作業活動進行動態追蹤反映、作業定量計量、評價作業或企業各部門業績、資源消耗情況的成本核算(計算)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在於為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科學的成本資訊,將損失、浪費降至最低,提高企業決策及管理水平。作業成本法運用於建築工程企業中有多項優點,比如可最佳化施工工序流程、改善工程預算執行效率、減少施工生產中的非增值作業單元、減少資源耗費以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建築工程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傳統成本會計核算與作業成本法的區別

計算物件的區別。傳統成本管理關注的是建築工程專案施工中成本直接耗用,即定額標準與實際消耗之間的比較,以分析成本節餘,對建築工程企業的其他戰略選擇、價值增值等因素對成本造成的影響不做分析;作業成本法所關注的是整個工程專案的價值鏈建設,包括企業的價值增值、戰略管理、競爭策略、每個作業子項投入的資源等對成本造成的影響分析。

成本資訊準確性的區別。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將成本物件所耗費的資源依照單一標準分配到成本物件,認定成本耗費與業務量存在某種線性關係,但實際上建築企業並不存在這種單純的線性業務量關係。作業成本法從成本物件與資源消耗因果關係入手,依資源動因將間接費用分配到作業,關注間接費用和輔助資源的分配,再根據作業動向將其作業計入成本物件。在建築施工企業中許多資源的使用並不是直接形成建築實體形態,而是為各種輔助活動提供更好、更合理的安排,透過作業動因追溯資源與成本物件的本質關係,能夠改善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中對輔助費用計算的扭曲和不足。

成本控制效果的區別。傳統成本法主要關注專案各時期消耗費的合理性,以實現對成本管理活動進行評價,更多的是對會計資料進行核算、彙總、分析和考核,使其無法對成本進行有效動態控制,基本上屬於事後控制,並不能達到權責利的結合,整個施工過程對成本的`管理只侷限在財務人員,其他的,諸如技術、質量、採購人員只管施工部分,對成本不予理會,最終導致不必要施工成本的增大和浪費。作業成本法成本管理更關注工程專案在建造中的資源投入與價值創造,從專案立項、方案設計與確定、專案投入建設到專案竣工銷售、維護全過程做出整體規劃,如此更能準確對資源投入及所實現價值做統籌計算、動態控制和反饋分析。

二、傳統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成本核算中的不足

(一)成本管理粗放和責權利不匹配導致成本失控

建築工程企業屬勞動密集型,成本管理通常為粗放式模式,專案經營一般只關注單個專案成本,即在單個專案完工時便結束成本管控,後續並沒有可進行比較分析和考核的資料,使專案成本核算缺乏可比性。實際上,一個專案從不同階段發生的費用均對工程有很大的影響,從專案施工準備階段的專案設計,監理單位及主裝置等招投標、施工圖設計、會審和審查(含效仿審查)和商務合同等的談判到專案施工組織徵地拆遷、五通一平、地基處理、臨建設施等。即便如此,我多數建築工程企業的專案工作分配,一般是不同人員負責不同專案階段,並未建立明確的責權利考核制度,故而時常在專案前期成本開支較大,導致成本失控。

(二)工程施工變更較多,工程預算與實際結算偏差較大

建設工程專案主要採用的是分包方式完工,在工程招標階段,儘管工程採用清單報價方式,但是由於生產過程中具體材料的單價無法準確把握,就造成專案招標階段預算相對較低。然而,實際施工中,受實際人工成本、產品單價、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實際工程成本會有所增加,在減少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就可能伴隨工程質量問題,出現工程驗收不過關而反覆返工,返工必然增加資源耗費而增加工程成本。同時,一些專案管理者在預算中有意對專案進行分塊,在實際施工中透過要求出包方追加專案預算以達到增加成本的目的,此種情況往往伴隨著供需矛盾,出包方投資不可預測和難以確定,對專案分析與追加投資,形成資金與工程進步不相匹配,工期一再延遲,導致專案工期長,投資資金成本大,人工耗費大,實際結算成本脫離工程預算較大,難以實施成本控制。

(三)採用完工百分比法,但實際結算時完工百分比確認存在較大差異

傳統成本法在計算建築工程企業完工進度、費用、合同收入等便是採用完工百分比法,該方法計算過程較為簡便,對完工部分、收入、成本可以可靠估計。但是,實際結算時完工百分比確認存在較大差異。通常情況下,建設工程專案並不是獨立的,專案在施工過程中,因實際面臨監理責任和工程款項結算問題以及成本變更較大,後需支出成本不能預計,專案完工百分比難以確認,通常是單個專案實際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況,且可單獨結算專案成本,但專案卻遲遲無法驗收,此時就需要在其工程中分攤不必要的其他成本,比如大額的資金成本與一些輔助費用,這就造成實際結算時完工百分比確認存在較大差異。

三、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運用的提出

必然性分析。首先,在作業成本法之下,建築工程企業可依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內部定額,根據不同專案實際情況餞行工序作業單元分解,制定帶有針對性的作業成本標準和控制資源消耗的方法,且還能將工程專案施工間接費用歸入作業成本庫,再依照成本動向確定分配率,將費用非配至專案成本中,以形成完整又準確的作業成本資訊。這正好可以改善傳統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運用中存在的成本管理粗放和責權利不匹配導致成本失控、工程預算與實際結算偏差較大的不足。作業成本法將一個專案分成若干個小專案,增加了分配標準,由傳統的按單一標準分配改成按多種標準分配,對每種作業選取屬於自己合理的分配率。 其次,作業成本管理主要以企業價值鏈為核心,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由職能部門擴充套件到作業單元層面,進而將企業內部管理從職能部門管理向作業單元管理,以對作業單元成本進行全面管理。最終以控制成本費用為出發點,建立明確的責權利考核制度,降低實際結算時完工百分比確認的差異,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的,提升建築工程企業核心競爭力。

可行性分析。首先,我國引入作業成本法已有一段時間,我國建築工程企業亦有實施該法的成功經驗可借鑑。加上電子技術、資訊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更為作業成本法的運用提供了技術保障。作業成本法服務的建築工程企業自身的成本構成內容、成本結轉與彙總等較其他行業複雜,正需要同它一樣帶有複雜性的作業成本法。

其次,建築工程企業員工素質逐步提高,為作業成本法實施提供基礎保障。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會計核算方法,其與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及財會學校教育體制的完善,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這就為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中的運用提供了可能。

(二)作業成本法在建築工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運用

作業認定。建築工程企業與其他製造業最大的區別在於其作業認定可透過繪製流程圖,使各專案生產過程以網路形式呈現,且各個流程可分解多個作業。建築工程企業的專案大致可分成管道安裝工程、裝置安裝工程、電氣安裝工程等單位工程,各單位工程下還可細分為分部工程,分部工程下又可細分為分項工程,以此形成完整的多項作業,便於企業進行作業認定。

成本庫建立。建築工程企業的成本主要分為人工、材料、機械裝置成本,這些成本主要記錄在應付工資、應付賬款、存貨等日記賬簿裡。建築工程企業的每個成本庫主要歸集人工、材料、機械裝置等費用。成本庫的建立主要由成本動因決定,有多少個成本動因,就有多少個成本庫。在建築工程企業建立不同的成本庫,主要是依照若干個分配標準分配製造費用,具有針對性。

設計模型與執行分析。基於對建築工程企業運作分析,為其設計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模型主要內容包括建築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物件確定,包括各個計算物件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等。執行分析是根據所設計模型而進行的工作,其的目的是透過往模型中輸入具體資料,執行作業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做出以資料為依據的科學、合理分析,比如分析建築工程企業某個工程專案成本偏高的原因、造成成本構成變化的因素等。

持續改進。隨著市場的複雜多變,工程專案也同樣趨向複雜化。在此之下,建築工程企業更應加強成本管理,及時發現作業成本實施過程伴隨的問題,並加以解決,以對成本效果進行持續改進,比如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執行效率等。

作業成本法運用於我國建築工程企業中是一種必然結果,也具有可行性。本文結合國內建築工程企業特點,從作業調研與認定、成本歸集與成本庫建立、設計模型與執行分析、持續改進四個方面談論了作業成本法運用在建築工程企業的完整過程,為國內建築工程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2] 寧小筱.建築企業專案部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