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 促進語文素質同步毅育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 促進語文素質同步毅育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 促進語文素質同步毅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資訊科技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

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在於,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與傳統教育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不同,素質教育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其理論根據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者要獲得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的被灌輸者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的追求者。而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與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簡而言之,就是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師生角色的變化,也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現代資訊科技就是一種推動教育跨越發展的重要教學手段。現代資訊科技是以“數字化為新動力”的多種媒體組合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路技術。一般學校普遍使用的現代資訊科技以四種方式為主:單一電子、多媒體、網路、多媒體網路。不管使用何種方式,只要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就能在突出學生自我建構意識和對資訊進行自主加工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更好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即變講師為導師,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引導、誘導、輔導、指導、教導。恰當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加強教師的誘導作用。語文學習,特別是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和鑑賞,總離不開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接受,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與作者發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實現。但選入中學課本的古典文學作品,由於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教材本身又沒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識背景,學生無法進入到對文字的理解中去,這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例如,教材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怡紅院端陽嬉鬧》兩篇課文,可利用已拍成電視劇的優勢,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剪接,做成影片檔案,插入課件中,在學生初讀課文時,由於學生缺乏生活積累或生活積累思維呈散亂狀態而不能深入理解課文時播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強於教師用大量的時間,大量的語言去轉述時代背景、描述人物來得更直觀、形象。帶著在影片檔案中獲得的直觀感受,學生再讀課文,文中的語言、文字就能轉化成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學生的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鑑賞和再創造活動中來。隨後,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課後在網上搜尋與課文相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