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淺談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一、科學的理論指導

高校俄語教學的合理開展需要堅實有力的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將指導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綜合實踐課、聽力、閱讀、寫作與翻譯、文學與國情知識課等)順利而卓有成效地進行。

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建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教學改革的進行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培養。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遵循這一原則。注重學習主體,重視教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思想為教學注入新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應用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將會大大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教育的方向。

另外,我們還要強調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學科學研究。教師的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最終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為外語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要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應鼓勵和支援教師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進修和學習,鼓勵和支援教師開展針對教學的各項科研活動,學習和借鑑國外語言學的最新理論和概念,提高教學理論素養,使教學實踐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要將原來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教學服務,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書本與網路,學習與實踐等相結合的多維度、立體式的語言學習環境。教學活動安排上,要課內外結合,為學生創造運用語言的環境,如開闢外語角、組織外語演講比賽、主持人風采大賽、外語短劇、歌曲比賽等,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科學合理地調整課程設定,拓寬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的調整要體現出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提高應用能力的思想,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有助於促進俄語教學的飛速發展。遵循全域性整體、分段側重、彼此配合、互補提高的原則提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設定。在突出俄語語言技能培養的前提下,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培養俄語複合型人才。在低年級強化基礎訓練,加大專業課的授課時數,在已有專業課的基礎上設定語音語調和外教口語課,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在高年級設定兩大專業模組:高階翻譯、高階師資和經貿旅遊翻譯及管理人才。增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選修課,如中俄貿易實務、國際商務函電和旅遊俄語等。

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要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及其教學目的選擇材料。基礎階段考慮到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在教材的選擇上要遵循知識性、趣味性、全面性、整體性原則。所選材料要難易適當,新穎,具有時代感,內容涵蓋面廣,囊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裁要多樣,包括敘述體、新聞體、應用體、政論體等。其次,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增設新的'授課內容,如從媒體及網上選取最新材料。除紙質教材外,融合音訊、影片、影視等教材,做到各型別教材的有機結合,並逐步發展到自制課件。提高階段側重在現有教材基礎上,建構適於網上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課程資源,從因特網、光碟等現代媒體中適時適量地補充一些具有時代特點的鮮活的語言材料;設計多種形式的口頭表達訓練內容。博採眾長,有機結合,建構聽說讀寫譯多位一體的課堂教學內容。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更強調幫助學生增強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對所學材料的分析、歸納、判斷和推理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學生系統掌握完善的聽力和口語能力,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透過多種途徑讓學生了解俄羅斯國情,如訂閱俄文報紙雜誌、積極運用網上新聞等,加大文化知識的含量,將俄語技能的訓練融入文化知識的學習中。通過了解俄語語族文化和各語族文化群體的特徵和差異完善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提升俄語語言層次和技能水平,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

三、教學法的整合

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要合理地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實效。相對現代化教學手段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範圍窄,限制了資訊的擴充。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音、影象、影片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和豐富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各種教學法均存在優勢和不足,不同的教學環節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各教學環節的要求和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法。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要儘量採用多種渠道進行授課,授課環節多元化,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實現師生互動的高效學習氛圍。

基礎階段透過在語言形成方面的訓練來帶動語言技能的培養,為了打好基礎,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要合理安排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組織晨讀,課前聽音,課後輔導,晚自習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邀請高年級優秀學生舉行學習經驗報告會,將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低年級學生,形成以老帶新的學習氛圍;提高階段則強調透過語言技能的訓練來鞏固語言技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指導,利用課後時間使用網路平臺加強聯絡與輔導學生。

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語言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激發”學生機能,使其“動”起來,並引發其內在學習機能參與的過程。這個變化的過程依賴於學習者的參與,學習者情感的變化及傳遞,因此,在注重教法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習主體,重視教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使之學會對眾多資訊的認識、吸收與處理,學會合理制訂思考計劃,學會自查語言的理解與使用狀況,學會對自己語言學習活動的評估等等,即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監察、自我評估。另外,還要學會如何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如何對學習材料本身直接進行有效的控制。包括資料的利用、分類、演繹、想象、關鍵詞的表達與語境化以及說明、遷移、推理等。按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因人而異的原則,倡導主動的雙向交流,使用開放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提高學生外語使用能力,為學生提供在實際中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充分機會和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料和資源。

最後要強調一點,即整個教學要始終貫徹比較教學法。外語課是跨文化的人文學科,所以,外語教師必須具有更為豐富的目標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知識,俄英專業教師需要以淵博的俄英文化修養作為教學的堅實底蘊,能穿透語言層面進而突破外國文化的各種理解障礙,諸如風土人情、是非取捨、審美標準方面的價值文化障礙,從而洞悉語文深處的人文積澱。同時,既要堅實地把握文化的“根”,又要在中西文化融通中互補,昇華東方文明,做一名21世紀中華文明的促進者、傳播者。在俄英文化的比較介紹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更豐富、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