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小學語文課運用多媒體的性

小學語文課運用多媒體的實用性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科技化的社會,也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透過網路、電話、電視、收錄機等途徑,廣泛地接受資訊。在我們的教育領域,資訊科技也被廣泛地運用。在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它特有的圖、文、聲、像集於一體,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覺器官接受到刺激,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既符合小學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也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一般規律,它能在多個層面為語文學習提供支援。由此可見,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刺激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擁有色彩明麗的畫面,有小學生喜歡的動畫,有與畫面配套的音樂,還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具備的功能。聲、色兼備,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十分精彩且有效。當然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不能擔當教學的主角,一堂語文課不能光為了精彩就像放電影似的,播放一節的多媒體聲像。我們應在注重文字的前提下,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讓它為教學服務。例如,在講授《可貴的沉默》一課時,首先,播放“生日快樂”樂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讓他們的思維轉移到生日的主題中,他們的心情也會渲染在生日的快樂氣氛裡。接著,多媒體展示“生日蛋糕”、“生日聚會”的熱鬧場面,此時學生馬上會想到自己的生日,甚至有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地開始談論起自己的生日聚會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了再進行下面的教學,“誰知道自己的父母的生日是哪天?”……這堂課一開始就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運用多媒體手段自然流暢地引入文章和主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課文的學習中。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賞自悟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自賞自悟。如講《桂林山水》,在介紹桂林風光時,可以擷取錄影片《桂林山水》的片斷,這些片斷根據需要可反覆播放,可根據講課需要把任何一畫面定格。這樣學生就直接地欣賞和感受了桂林的美景,同時培養了想象能力。在低段語文教學可以大幅度地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直觀教學的力度。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時,在教學伊始,我就將畫面中“美麗的小路”後畫面中“蒼蠅飛竄”的小路進行對比,在無數個黑屏效果的問號中,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產生疑問,並有瞭解決問題的慾望。

三、掌握自然規律,開闊學生視野

我們的語文教材越來越生活化,越來越體現出整合的必要性,如回聲,再如《看月食》,其中貫穿了很多自然界現象。藉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模擬的功能,能使微觀放大、宏觀變小、化暗為明、變不可見為可見,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事物的演變過程等,幫助學生獲得直觀形象的資訊,形成鮮明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如《看月食》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日食的成因。由於日食這種自然現象比較少見,不少孩子從未親眼見過,如果僅僅透過演示、講解、閱讀等方法,學生是不容易理解的。為了突破這個學習難點,教師首先運用CAI課件模仿再現日食發生的過程:火紅的太陽出現在藍色的天空中,太陽的一邊開始變黑了,慢慢的,黑影面逐漸變大,最後天空中一片漆黑,太陽哪裡去了呢?學生帶著疑問,注視著螢幕,太陽又慢慢地出來了,大地一片光明。這時候,教師讓學生推測,太陽在這期間是消失了還是被別的天體擋住了,答案顯然是後者。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所觀察的模擬現象進行推理,這個天體是什麼樣的,怎樣運動的,可能是什麼。然後結合三球儀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初步得出日食的成因。最後教師再用動畫演示三個天體的運動情況,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日食的成因。

四、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難點,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憑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教學中抽象的概念透過多媒體的製作將它變得形象、生動,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為突破重難點提供“捷徑”。如《詹天佑》一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他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和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這部分,集中體現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學手段,往往很難講清這個難點。後來透過課件製作,運用動畫技術,巧妙地將詹天佑設計的兩個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火車頭在前面拉,一個火車頭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原先拉的火車推,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學生看到這樣的絕妙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還為詹天佑的聰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總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引導學生探究和獲取知識,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活動與多媒體的合理運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這無疑是資訊時代,教學活動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