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陶罐和鐵罐》的評課稿

《陶罐和鐵罐》的評課稿

《陶罐和鐵罐》這則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練習朗讀的材料。重點要求學生透過朗讀來體會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從陶罐和鐵罐兩者不同的命運結果中,懂得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

聽了王老師的教學我有以下兩點思考

一、要注意“點”和“面”的協調。

王老師能把握教材的重點,透過抓重點句、關鍵詞讓學生自悟體驗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堂容量大,節奏快。只是老師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進行逐句體會。由於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學習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課堂上很難出現學習高潮。而且以獨立的句子單個出現,學生缺少了句子間的對比感悟,鐵罐子傲慢語氣由弱到強的變化,學生很難發現,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這種語氣變化在朗讀中表現出來。

由於老師要求學生感悟的“點”太多,不允許老師在每個點上花足夠多的時間,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有學生還沒說完,老師發現他不能說出老師想要的那個答案,就急著請別的同學回答。讓我感覺出示的每個句子都是來匆匆,去也匆匆。即便這樣,王老師還是遺憾地說:“時間不夠用,後面還有一個分角色朗讀的環節沒法實施了。

我想老師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十來個句子都進行細緻地感悟,那就沒有重點了。“點”在量上減少了,也就有足夠的時間在質上提升了。例如:學生對“輕蔑”這個詞的理解似乎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時,老師是否可以讓學生用眼神、面部表情來表演一下“輕蔑”或者老師例舉學生生活學習中的事例來說明,也可以引導學生看插圖中陶罐和鐵罐的表情,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再如:“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這個句子,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鐵罐指哪方面,陶罐無法與他相提並論呢?”是它們外表的美醜?是它們在人們心中的經濟地位?是它們對人類貢獻的大小?還是它們力量的強弱?

二、要合理運用教師的課堂語言

我看了張愛軍老師的《關注教師課堂語言的.有效性》一文,感觸很深。張老師說他在我們老師的教學中發現有許多無效的課堂教學語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重複學生的發言2、無意義的提問或小結語3、看似商量的指令性語言4、前後矛盾的話語5、口頭禪。我在《陶罐和鐵罐》的教學中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例如:王老師在出示課題後,讓學生質疑提問。學生提得不錯:“陶罐和鐵罐是怎樣的?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怎樣?接著,老師讓學生自學並思考提出的問題。在反饋後,老師是這樣評價地:“好的,看來這個問題你已經解決了”老師又分別在學生提的三個問題上打上“√”緊接著老師過度說:“同學們已經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但是王老師覺得:“這是怎樣的鐵罐?”“這是怎樣的陶罐”這兩個問題比較有價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既然同學們都已經解決了,那還研究什麼呢?這是典型的前後矛盾。問題是學生提的,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判斷哪個問題有價值。而不是老師說了算,這與學生主體性是背道而馳的。

在理解“輕蔑”的這個句子中,有學生說:“鐵罐覺得自己是老大,不怕別人”我納悶這樣的表達合理嗎?老師在這裡沒有做引領性的評價語言,只有機械的應答:“好的,請坐。”

又如:在感悟:“住嘴!”這個句子中,有學生說:“鐵罐覺得自己很美,陶罐比不上它。”老師的評價是:“好的,你很會動腦筋。”在這裡,我的理解是:鐵罐驕傲的原因是鐵罐覺得自身的價值比陶罐高,自己比陶罐更加經久耐用。並不是它的外表比陶罐美。

總之,正如張老師所說的:我們要用心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用充滿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彈奏出美妙動人的樂曲,讓它在學生的頭腦中迴響激盪,粘住每一顆求知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