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盤古開天地》評課稿

《盤古開天地》評課稿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盤古開天地》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盤古開天地》評課稿 1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本節課在教學時能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特點,紮實地進行教學。

一、注重朗讀指導輕聲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麼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著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透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讀“雨露”時,先引導學生想想雨露是什麼樣子的,再引導學生輕聲讀,不要把雨露震落了。透過解釋太陽光芒四射,月亮溫柔如水引導學生讀句子。“奔流不息”想想河水流淌的樣子,引導讀出又急又快的語速。透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

二、邊讀邊想,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他撥出的氣,變成了四季的風和流動的雲。”讓學生充分想想畫面,感悟風和雲的動態。讀中思,思中悟。把學生帶入一定的語境,從而更快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讀的形式多種多樣,

特別是在盤古身體發生巨大的變化那段,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有讀盤古的身體部分,有讀身體發生的變化,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

四、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明白課文內容。

“創造”是本課的關鍵詞,開始學生對這詞的理解並不是很準確,透過解讀文字,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宇宙創造前是什麼樣子的?創造後是什麼樣子的?盤古又是怎麼創造的?弄清楚這些問題後,學生也就明白了創造的意思,這種設計,水到渠成。聯絡上下文理解“混沌”一詞,指導自然。

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指導朗讀方面,讓我受益匪淺。我個人還感覺有些地方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有些地方讓學生讀書時,很快就提問問題,感覺不是讀,應是快速瀏覽。整節課習慣養成貫穿始終。我會抓住每次學習的機會,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課堂。

《盤古開天地》評課稿 2

今天聽了曾老師執教的《盤古開天地》一課,課堂中不少精彩片段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曾教師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彩片段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做到以學論教,順學而導。閱讀教學要立足學生,真正落實學生的學,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本領,曾老師的這堂課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詮釋。她在上課伊始,抓住課文的中心句引入教學,接著抓住句中的“混沌”一詞提出質疑,順勢引入教學,引導學生在讀、思、品、議的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讀懂課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此外,曾老師在教學中指導朗讀時有效到位,進行循序漸進地引讀方式,貼切地評價語言,讓學生主動讀出句子的生動性,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朗讀的技巧。指導朗讀的方式多樣,搭配的圖片能結合句子,給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語境。

精彩片段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透過抓住“掄起”與“拿起”、“猛劈和猛砍”這兩組詞的對比,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生字詞的時候,在反覆朗讀中發現這個現象,並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同時也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訓練。

為了引導學生領略神話故事的神奇,曾老師在教學激發學生去想象天地之間發生的變化,運用了引讀的方式:100天過去了,天升高了——,地下沉了——,隨著時間的流逝,盤古的身體也隨著天地變大,在創設的情境活動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神話故事的神奇色彩。除此之外,曾老師在教學中還十分關注對人文精神的感悟,課堂上設計了分層次的引讀訓練:一百年過去了——生讀句子(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曾老師接著描述著“一千年,一萬年過去了——生再次讀句子。曾老師繼續描述著”幾十萬年,幾千萬年過去了——生有所體會地再讀句子。在創設的幾次情境閱讀中,學生讀到的不僅僅是盤古頂天蹬地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這種勇敢、堅持執著的精神。

精彩片段三:結合文字,展開想象

給學生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想象會讓你驚歎不已。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字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充分把握文字本身的特點,以詩歌引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盡情想象盤古身體還會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關注盤古身上的東西與大自然的事物之間的關聯,既讓學生讀懂如何合理想象,授之以漁,又為接下來的小練筆做好鋪墊,讓學生學會運用合理的想象寫句子,學的輕鬆,紮實。再次讓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之處,更讓學生在想象的同時體會盤古為了人類而自我犧牲、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