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農村薄弱小學如何提高數學教學

農村薄弱小學如何提高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探究一

加強農村數學敦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高效化 。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變“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教材進行“最佳化”、“組合”。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把例題變成一道聯絡班級實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第一組有12個同學,請大家把他們排成一排,然後平均分成3份,每份人數佔第一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把他們平均分成2份,每份人數佔第一組人數的幾分之幾?哪份人數多?結果學生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問題。由於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過程,學生易於接受、理解,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大大增強了。

再如:學習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時,我從生活事例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車嗎?有一位小同學對車可感興趣呢!瞧,他正在路口,想統計一個路口15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透過的數量,可是他數來數去分不出各種車輛的數量,你們會幫助他嗎?小同學:願意!教師:好,今天我們就去收集資料,資料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應用哪些方法來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呢?然後就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到學校近郊的路口上觀察來住的車輛的資料。邊組織學生研究收集資料的方式邊引導學生整理資料,製作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資料的收集、整理也來自生活中,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聯絡生活的實際,進行學習回憶生活經歷與經驗,帶著好奇心主動探索,使學生有物可尋,有話可說,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程學習。

採取相應教學手段和辦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的程序就其本質來說是師生思維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所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教師在農村數學教育中如何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呢?首先要創新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思維。農村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較多處於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創造情境,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生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求的迫切願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

如在教學“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時,筆者就用故事形式把數學題表現出來。向學生講一件事情:“老師昨天在操場的一棵大樹底下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不截斷這棵樹,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這棵樹的主樹杆的直徑是多少’。”然後設問:“同學們,你們也想一想,應該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呢?”經老師這麼一問,整個教室充滿一種積極思考氣氛,這樣學生的思維被調動了。 在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採取辦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敏捷性和發散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探究二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學習過程永遠是一種對未來的探索過程,在數學課堂中有許多個體無法完成的內容,這是就需要教師組織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與夥伴合作的快樂,充分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小組合作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多種方法的生成,學生在獨立思考、討論和交流中不斷體驗成功,在欣賞自己、本組、全班同學的成果中不斷增強合作意識,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不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自主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基礎之上,透過自主學習實現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農村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不會預習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要求他們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預習,達到熟悉內容的目的。預習時,學生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用紅筆做出標註,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3.培養學生學會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不明顯。為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課能力。第一,教師要及時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要求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要抓住教學重點及時做好筆記。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具有暫時性和短暫性。學生只有落實到筆頭上,才能便於以後的複習和鞏固。第二,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到“先思考,後回答”。第三,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對自己在這節課中的不足之處多想、多問,要將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掉,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數學教學探究三

一、教師熟讀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

教材是教師教學之本,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之泉。教師只有通讀教材,理清教材編寫的順序和意圖,領會各章節教學重難點,如何突破,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章節特點,重新安排或調整知識點教學的順序,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使學生容易領會、掌握、理解。只有很好的領會教材意圖,教師根據教學主線進行教學,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潛力,學習如魚得水,教師才能發揮高效率的教學效果。

我做法是,通讀七到九年級的課本,然後對知識點進行分塊。分析各學塊在近三年中考考試中所佔賦分比值,確定各章節的考試重難點和命題的方向,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學段的教學課時。我把教材歸納為三大塊:(一)計算能力學塊;(二)綜合能力學塊;(三)拓展能力學塊。並根據考試命題動向和中考卷面賦分比值,結合學生的素質,進行側重培養。針對學生的薄弱方面,我制定出這樣的教學方案,在七年級注重培養學生有理數的計算能力培養,尤其是七年級的有理數這一章節的相關計算要過關,做到反覆訓練,章節過關檢測,加強數的計算的運算能力,掌握一般解題技巧。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把第一章學好,後面的知識就相對容易學習了。

二、讀懂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備好學生是關鍵。堅持 “以人為本”的教育規則,明確認識教師在培養學生知識、品德與個性中的變化,瞭解和掌握學生透過其他途徑所受到的影響和取得資訊的渠道與來源,對於學生從各種資訊渠道中取得的資訊進行分析與判斷,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導,以發揮教師應有的作用。我在初中第一課,就對學生進行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測評:主要從1.小學數學考試成績;2.在小學學習中對數學科的印象或興趣;

3.分別檢測小學數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四種題型的計算,檢查學生數學基礎及計算能力以及對數學的悟性。然後綜合分析評定,最後確定培養具有數學悟性的學生,採取對症下藥。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與培養物件多溝通交流,透過感情交流,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在班級組建1+1的互助學習小組,合理安排優秀生幫扶後進生,進行一對一的學習幫助,在測試中比一比哪個同學幫扶的物件進步快,這樣可以提高優秀生,推動臨界生,促進後進生,促進同學間競爭的良性發展,從而達到我們培養優秀生的目的。

數學教學探究四

研究性學習存在明顯的侷限性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在目前現狀下,我反思總結了研究性學習存在的明顯的侷限性:第一,透過研究性學習來掌握知識,效率較低。第二,研究性學習有一定的適用範圍。第三,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如不能實踐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設,那麼研究的結果就會變成一種盲目亂猜,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第四,一個人不可能只憑發現、研究去學習,沒有紮實的知識基礎,任何研究都是不現實的。第五,對接受性學習的認識也有其優點與侷限。

其優點表現為它可以使學生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助於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達到系統化,有助於培養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習慣和能力;另外接受性學習對教育設施的要求較低,成本低,經濟易行。但接受性學習也有其缺陷:首先,對於低年級兒童,接受性學習受到很大限制,因為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只依賴於自己的具體經驗,中、高年級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自己的具體經驗為依據,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光靠接受性學習是不夠的;其次,接受性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造精神,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明顯不如研究性學習。

充分凸顯研究性學習的優點

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沒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而進行研究性學習,其效率必然是很低下的,學生只能盲目地、機械地進行“試誤”式的研究。而有效的研究性學習賴以發生的知識基礎從何而來呢?可以來自接受性學習,也可以來自研究性學習,但主要的是來自接受性學習。另一方面,研究性學習也是促進接受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接受性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體經驗做支柱,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透過自身體驗獲得具體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性學習又是接受性學習的基礎。

可見,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並隨知識層次的變化相應地有所變化。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從接受走向研究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根據教育物件的特點、教學的材料等具體條件選擇教學方式,只有真正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才是好方法。薄弱學校由於教師片面理解探究性學習的內涵,研究性學習方式雖然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但研究性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只求花哨,沒了效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鑽研、樂於思考等流於形式,還是走接受性學習的老路。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認識到,接受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是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的。接受性學習運用得好,也可以讓學生學得主動有效;而探究性學習運用不當也可能使課堂雜亂無章、離題萬里。無論是探究性學習還是接受性學習,都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教師應根據不同年段、不同知識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靈活地整合兩種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