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提高漢語教學水平

如何提高漢語教學水平

漢語是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課程,學習掌握自己祖國的國語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各個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下面小編整理瞭如何提高漢語教學水平,歡迎大家檢視!

1、漢語教師應該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漢語業務知識。

作為漢語教師,要想提高漢語教學質量,必須堅持從我做起,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因為,現在少數民族中學的漢語課程不僅內容豐富、難度較大,還和化學、物理、地理、歷史、生物,數學等課程密切相關。這就需要漢語教師具備淵博的知識。因此,漢語教師不僅要熟悉掌握初中階段各個學科的知識,還應該熟悉高中階段的知識。只有教師自己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同時,教師的基本功要紮實,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楚,字跡要工整,要全面具備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要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使學生心服口服。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提高漢語教學質量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重視教案設計。

一節課上的成功與否跟教學設計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漢語教師首先得研究教材、課程標準、學生、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手段、師生活動、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怎樣解決疑難點、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減少課堂教學的枯燥性等等。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得合理,將有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

3、漢語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漢語教師應該實行集體備課、集體批課、集體聽課,教師之間多交流教學經驗,重視不斷補充教學方法上的不足。除此之外,漢語教師上完每一節課後,應該認真寫好課後反思,總結每一節課的經驗教訓,及時糾正教學過程中不足的環節。除此之外,漢語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做到課堂教學多樣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不同的教法。透過單獨引導和集體引導相結合、集體學習和獨立學習相結合、教材裡的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等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興趣。

4、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相結合。

漢語教學中常用的教法有:講解法、引導法、鼓勵法、啟發法、糾正法、示範法、提問法等。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要選擇好教法,同時要引導學生選擇相適應的學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學中,存在語言環境缺乏,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率低,最佳化漢語教學環境落實難等現象。要想學好某種語言,它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尤其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環境對學習者作用很大。比如說,南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較差。在南疆,受條件的限制,除了部分民考漢學生以外,大部分學生來自於農村的,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而北疆地區的學生條件要相對比南疆好得多,他們思維開闊,口語表達能力也較好。

在南疆地區漢語教學環境差,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差的情況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漢語教師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熱愛漢語,常講漢語,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多說漢語,如在教學班級和校園漢語學習環境的創設方面,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儘可能多地接觸和使用漢語,鞏固課堂漢語教學的成果。

5、創設濃厚的漢語言學習環境。

是否讓學生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看教師怎樣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語言教師的作用就是在學生和語言材料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學生克服“聽和說”過程中的困難,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穩定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明確教師的要求。不同等級的漢語教師既要各司其職,也要互相聯絡,不但要了解自己承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必須瞭解相鄰等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清楚的瞭解漢語教學的整體目標,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應當發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承擔不同等級不同程度漢語教學任務的教師,還應當經常就學習進度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瞭解問題的性質,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僅憑感覺教學。可以透過以下幾種幾種方式給學生創設學習漢語言的環境:

①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漢語進行交流,用漢語請假,該說的話都必須用漢語表達,比如:上課遲到的原因,生活中的日常談話,同學們白天的一切活動等。如果學生說錯了,老師應幫助他們糾正,常常對學生說一些帶鼓勵性的詞和句子,讓他們更加努力學習漢語。總而言之,在班裡教師要提倡讓學生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要求。

②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習漢語;

讓學生自己開展活動和讓他們積極參加活動,在課外活動中互相交流,並積極參加漢語口語表達實踐活動。課餘時間要讓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活動,比如參觀商店和市場,接觸社會。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內容結合到實際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口語訓練的經常性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

③讓學生多進行會話練習;

會話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最基本的言語形式,是一種雙向傳輸語言資訊的言語活動,也是第二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課堂上的會話練習是培養學生會話能力的手段,直接為提高交際能力的根本目的服務。在會話練習中,學生們在一定情景中交流資訊,雙方互為聽者;既練習聽,又練習說;既訓練聽力理解能力,又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一邊學一邊用,學用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會話練習不像詞語和句子練習那樣目的.單一。會話練習的著眼點應該是訓練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包括:快速組織語言內容的能力,正確選詞造句組句成段的能力,恰當選取表達方式的能力和善於運用聲音技巧的能力等口頭表達微技能。同時還應該包括掌握開始談話、輪流談話、結束談話以及提出、控制和轉換話題等會話技巧。

④在漢語教學中,課堂活動和遊戲獨具魅力;

遊戲、歌曲是使教學獲得成功的一條捷徑。如伴有MP3韻律節奏漢語歌曲總能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正確理解語言的含義,也最能滿足他們的好動欲,課前的熱身操表演,幽默故事,小品彷彿給漢語課注入了潤滑劑,此外還可以創造比較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看一些電視節目,看一些課外書等等 。

⑤讓學生們多背課文,背詞彙;

如果詞彙量少的話,不可能成句會話,更談不上提高說話能力。在學習漢語過程中,詞彙量的積累很重要。如果是複述某件事的話,複述時要求精心選擇最恰當,最確切的詞彙,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鮮明地表達思想感情。表達時應儘量使用漢語口語,利於語言的流暢自然,貼近生活,縮短與聽說者之間的距離,產生親切感。也可以使用典故,富有哲理的格言或適當地運用修辭等,使語言豐富多彩,具有深度和韻味,產生強烈的藝術震撼力量。

⑥ 常聽廣播、看電影或看書;

提高口語和聽力能力就要常常聽廣播,要選擇一些經典影片或小故事。在練習聽力的過程中,大腦會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很容易產生疲勞感,所以聽力訓練的時間並非越長越有效,每次最好在30——40分鐘左右。看電影或看書,每天安排幾個時間段進行,這樣就可以保證每次做聽力練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

少數民族學生看電影的時候都是先看母語,然後看漢語。這樣對比可有效地提高聽力能力,或者一邊聽一邊看下面的提示,也可以提高聽說能力。

6、樹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漢語教師上每一節,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精神飽滿地去給學生上課。最好不要帶著情緒去上課,如果教師的情緒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那麼,在課堂教學中也絕對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