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人力資源管理

電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論文

電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論文

摘要:從分類上來講,電網企業明顯屬於技術密集型,對於國家發展及人民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針對這些企業採取的改革措施,需要考慮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之一,也是企業創新發展模式、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籌碼”。因而,企業當前有必要立足人力資源管理中暴露出的問題,儘快調整管理策略。

關鍵詞:電網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問題 對策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影響著國計民生,所以,長久以來電網企業都屬國有,而電力供應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處於壟斷局面。就規模來講,電網企業遠超一般企業,再加上發展歷程中面對的挑戰相對較少,這些企業的憂患意識普遍不強。這就造成人力資源管理不受重視、存在感弱,進而對企業發展產生了束縛作用。所以,企業要想在當前的市場中取得健康發展,就必須要重視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一、電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概述

1.理念陳舊。電網企業在我國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受到政治及體制的影響很大。比如,管理人員中很大一部分都成長於計劃經濟階段,無論是管理方式,還是管理思想、理念,均比較陳舊,對於市場經濟環境下電網企業該如何應對各種挑戰,部分人員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即為用人模式陳舊,尚未形成現代化的管理機制。

2.機制問題。電網企業屬於國企,這一點對於應聘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在他們看來,此類企業具有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更寬廣的發展前途。但是,此類企業的“高薪”基於平均主義,並不能對現有職工產生明顯的積極作用,反而會使得部分職工有機會消極怠工、渾水摸魚。再加上人力資源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導致優秀人員的努力得不到回報,長此以往企業內部很容易形成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的工作氛圍,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人員問題。結構性冗員是我國很多電網企業都存在的問題,產生原因此處不再贅述,但其負面影響卻值得關注。此項問題增大了企業負擔,導致企業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此項問題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後勤崗位人員過多,但技術崗卻嚴重缺人;企業職工大多傾向於管理類職位,願意從事一線工作的人相對較少;職工總人數多,但符合重要崗位需求的人少。

二、改進電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建議

人力資源是企業資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所以,針對人力資源進行的管理工作,實際上屬於資源管理的範疇。資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藉助有效的激勵機制,來儘可能的提升員工的積極性,使其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就這一點來講,二者保持了內在的一致性。對於目前電網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下述兩項可行建議。

1.改觀認識,做好規劃。嚴格來講,電網企業的問題並不在於人才少,而在於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所以,招聘固然是一個緩解人才缺口問題的方式,但企業內部人才的繼續教育也不容忽視,並且,從長期來看,“繼續教育”在解決人才問題方面可以發揮出更加實際的作用,能夠藉助相應機制的完善從根本上解決人才補充問題。人力資源與企業其他資源本質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根據需求,來確定補充方案。所以,要解決人才問題,就必須先了解企業實際的人才需求,適度招聘、合理補充,避免盲目招聘加重結構性冗餘問題。總體來講,解決電網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第一步就是改觀認識,掌握企業人才需求,並據此進行戰略規劃。

2.以“績效考核”代替“平均主義”,加快完善激勵機制。 平均主義在特定的情況下,具有可行性,但對於當前的電網企業來講,則明顯是不適用的,負面效應非常明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電網企業在發展中也要考慮效益與競爭,所以,在人才管理中有必要以績效考核代替平均主義。績效考核是企業發現優秀職工、約束消極職工的有效方式,其可以藉助科學評價來避免員工怠工,對於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將薪酬與考核結果聯絡起來,適當拉大優秀職工與一般職工的薪酬差異。另外,在確立職工薪酬的時候,應側重於個人能力,儘量做到能力與薪酬相適應,避免傷害優秀職工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世界經濟一體趨勢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儘管國企綜合實力相對較強,但依舊會受到不小的衝擊,再加上所處的大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網企業的改革必須儘快推進。僅就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來講,若企業在當前依舊固步自封,不願意接受現實,必然會導致企業發展受限。所以,改進此項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科學看待人才利用問題。

參考文獻

[1]紀曉琴.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3(32)

[2]劉異.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5)

[3]李麗萍.完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解讀[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