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

淺論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的論文

淺論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電腦音樂 課堂教學 音樂理論教育的現狀

[論文摘要]隨著相應電腦音樂軟、硬體技術的不斷開發、發展,電腦音樂製作也由前幾年讓人望之興嘆而發展為普通音樂愛好者藉助一般的軟、硬體也能作出相當水準的音樂了。把電腦音樂技術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電腦音樂技術實際應用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由於師範院校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之師生比例過大,傳統的說教式音樂理論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別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非常低。特別是在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幾門專業性強的理論教學上,它至少有兩方面影響:

1.對老師而言。

由於大部分師範生的起點低,而他們的學習任務又重,將來的工作又是任重道遠,要讓他們在繁重的學習中較好地掌握這幾門專業性強的理論課,光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難度是相當大的。加之音樂作品的抽象性,音響效果的不可捉摸,在沒有切實可行的教授技術幫助下,教師是難以讓幾十名學生對音樂有較透徹的理解的。加上師生比例過大,一個老師也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照顧好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往往是,課程形式上是講完了,但學生真正學好、掌握課程內容的卻不多。大部分學生反映是在學“啞巴和聲”、作‘無聲音樂遊戲”。老師們也都或多或少了解這一現象,都認為專業理論課難教,但迄今也難以找到一種適當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2.對學生來說。

在理論課的學習上,光靠教師一人對著無聲譜例講解音樂是如何如何、寫作時要如何如何,學生是難以完全弄明白個所以然的。沒有音響的譜例教師在上面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聽得稀裡糊塗。因此,每堂課下來,他們總有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做起作業來同學們更是反映像在做‘無聲音符遊戲”,本子上寫的是什麼連自己也講不清楚。就算老師在作業本上打了高分,只能自認為是僅僅牢記了老師講的一些原則,在音響效果把握上幾乎是沒人能說出點什麼來。

今天,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師透過電腦音樂製作技術和相應軟體的幫助,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隨時播放課前製作的任何音響範例,讓學生在課堂上聽到實際講解就及時聽到音響,而且可以透過相應軟體的幫助,隨意地向學生分解、組合一部複雜的音樂範例(現在的一些音樂軟體已完全具有了這一能力)。這不僅使老師能製作出以前根本得不到的譜例和實際音響,而且減少了在課堂上臨時抄寫譜例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特別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就聽到譜例的實際音響效果,感受到以前枯燥的理論講解所不可能帶來的實際音響效果。

電腦音樂技術運用在教學中

下面試結合和聲、曲式、配器、復調四門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論述一下電腦音樂技術的作用:

1.和聲課教學。

四部和聲的講解,教師由於受到鋼琴水平和和聲四個聲部音域的限制,往往難以向學生展示四部和聲及其進行的實際音響效果。學生也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著譜例,牢記一些和聲聲部進行的原則,而根本感受不到實際的音響效果,從而產生了所謂的學習“啞巴和聲”做無聲音樂遊對的現象,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在電腦音樂技術引進後,教師可以在相應的音樂軟體上,課前就製作好所有上課需要的任何難度的譜例。在課堂中,根據上課的需要,只要滑鼠輕輕一點,學生就可以既看到譜例又聽到音響了,而且根據需要可以隨時反覆聆聽任一譜例。這樣既減少了教師在課堂抄寫譜例的時間,又減輕了老師講解枯燥譜例的難度,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2.曲式與作品分析課。

在曲式與作品分析課中,傳統的教學由於受到音響裝置以及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聽譜例,得到樂曲的一個整體或區域性的音響效果感覺。在譜例中,各個聲部各個樂器組甚至是某件樂器在奏什麼、強度如何、速度怎樣就很難具體感受到。對樂曲細緻結構的分析,只能對著無聲譜例進行。在引進電腦音樂技術後,教師可以把重點要講解的譜例課前製作好。透過音樂軟體的幫助,教師可以向學生拆分、展示譜例中任何一處需要講解的地方;音樂的進行可以從任意小節開始,在任意節拍停止。

3.復調課教學。

在復調課教學上,老師們所煩惱的是為了能讓同學們多接觸幾個譜例、幾種手法,不得不大量地在黑板上抄寫譜例,極大地佔用了上課講解的時間,而且這也只能是讓學生看看譜例而已,仍無法讓學生聽到各個譜例的音響效果。如果運用電腦音樂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前就製作好譜例,透過電腦的控制隨時播放;還可以透過音色的變換,在電腦上用同一個譜例,製作出任何一種復調音響效果,可以是獨奏與樂隊之間的;可以是樂器組與樂隊之間的;也可以是樂器組與樂器組之間的。學生透過這種多途徑、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譜例講解,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儘可能多的譜例,並對譜例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從而能較全面地理解復調音樂的魅力。

4.配器。

在這門課上最大的不足是限於教學裝置的缺乏和課程本身的技術性強的特點,光靠老師一張嘴、一套音響裝置(即使是最高檔的)很難把一部配器手法新穎、音樂色彩斑斕的作品向學生作一個透徹的講解。學生只能在老師的指引下被動地聽,往往是隻能獲得一點大致的感受,難以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對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透過電腦音樂技術的運用,任何一部複雜的音樂作品,在輸人電腦後透過簡單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剝離出任何一個聲部、任何一種樂器來專門傾聽、分析它所運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讓樂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個節拍上準確開始、停止,可以選擇任意一個特殊音樂片段作反覆分析、傾聽。對一部複雜的配器作品,可以從單旋律開始逐步疊加或相反從全部聲部的出現逐步遞減的方式,透徹地把音樂給學生作一個綜合分析。電腦在作這些操作的時候,既迅速又準確,極大地節約了課時,提高了課堂利用率,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5.修改作業。

對音樂理論課教學的老師來說,給學生修改(和聲、配器、復調、曲式)作業是他們的一項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不僅由於學生過多,修改作業任務繁重,而且如同上課時一樣,沒有實際音響向學生作解釋,只能憑空純理論上地給學生作一點批示。學生除了在一些純理論的原則上有所收穫外,難以得到實際音響效果變化的資訊。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好在哪裡、壞在哪裡,難以看出個所以然來。把電腦音樂技術運用到對學生作業的修改過程中來,那麼這種現象將徹底改變。我設想:把教師改題也當作一門課放到課堂上來,預先把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透過軟盤全部輸人教師的電腦,然後教師一首首地調出學生的作業,針對電腦中傳出的實際音響效果,一個個地評解學生們的作業中暴露的問題。在給一個學生講解一種不足效果時,全班同學也聽到了這一點評,那麼在教師給全班幾十個同學講評完作業後,全班每一位同學其實就聽到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幾十種點評。這種形式上課,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師工作的效率,而且讓學生在聽同學的作業點評時自己也得到提高。

對未來的展望

師範院校音樂院系是培養未來中小學骨幹音樂教師的搖籃。學生們在大學裡學習各項技術、理論知識,基礎紮實與否取決於教與學雙方。隨著時代的前進,我們應當也必須及時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來鞏固和改進我們的教學。透過音樂教育界的共同努力,電腦音樂技術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學手段,將促進音樂教育改革得到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