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在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

多媒體在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

【課型】音樂與資訊科技整合(或稱多媒體音樂課)

【設計理念】

傳統音樂教育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是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隨著課程改革和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應用,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在音樂課堂中透過與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校園網和因特網(Internet)等新型的教學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從而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有效地開展了音樂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感悟能力、表現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設計思路】

音樂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通過幾堂音樂課,教會學生唱好幾首歌曲或者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我在《愛的人間》音樂課堂教學中,依託課題研究,嘗試著把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作為音樂藝術教育的工具,有機地結合到授課、學習活動中去。採用網頁課件,可以存貯超大容量的資訊,支援“一課多案”的教學需要。能夠根據課堂教學情況,

隨時調整教學策略,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預案,完成相同的`教學目標。有效解決課堂教學實踐中,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的矛盾。網頁課件的大容量與內容呼叫便捷,可以讓不同地域的學生“隔空交流”,共同促進。

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介紹網路學習的例子。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質量,同時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音樂中休止符的表現作用和三段體的分類。

2、創造目標:透過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中感悟“愛”的主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聽辯能力、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音樂中休止符的表現作用和三段體的分類。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裝置,收集教學所需素材,製作網頁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影片:盲童鋼琴表演《在陽光下》

匯入歌曲《愛的人間》教學,介紹歌曲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教學環節,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意識,為新課教學做鋪墊。

(二)整合資訊科技,解決歌曲學習難點

1、欣賞歌曲《愛的人間》(帶手語影片),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跟“旋律走勢圖示”影片,邊哼唱邊劃旋律走勢,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3、透過視聽感受節奏特徵,解決附點二分休止符的節奏難點。

4、視唱歌曲的最後樂段旋律,鞏固休止符知識點。

5、完整視唱歌曲旋律,鞏固以上知識點。

6、填唱歌詞,用簡化的手語幫助記憶歌詞,在全身心投入的音樂活動中,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設計意圖】:運用影片技術,視聽結合,動態體現旋律走勢,動態體現休止符在樂句中的應用,輔助解決本課識譜難點。歌曲的學習資料始終提示我們要關注的殘障兒童群體的存在。

(三)建立網路平臺,引導自主學習

1、瀏覽學生學習本課,課前作業(三段體)上傳答案。

2、帶問題,分樂段演唱,感受樂段旋律特徵。

3、結合音訊聲波截圖,直觀體驗樂段形式。

4、交流探討,在學生的作業中,選出正確的答案。

【設計意圖】:以“問題設計”為導線,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課堂帶著問題進行交流探討,並藉助資訊科技手段,以視覺效果驗證聽覺效果,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培養學生採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歌曲情感昇華,提高音樂表現能力

1、分樂段聽辨對比,引導學生從情緒、力度兩方面對歌曲進行分樂段情感處理。

2、透過聽辨對比,引導學生對歌曲尾聲進行速度(漸慢)力度(漸弱)處理。

3、有感情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結合聽覺、視覺訓練成果演唱歌曲,在藝術實踐中培養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五)課堂小結

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能掌握的資訊科技知識,選用word、簡報或網頁將自己的藝術感受或實踐成果編輯上傳校園藝術網。

【設計意圖】:透過課後作業互動,鞏固已學知識,鍛鍊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表現能力和交流能力。

【附本課設計創新點】

1、教學環境的創新:由單一的“粉筆+黑板+課件”的封閉型教學環境轉變為基於網路環境下的開放型教學環境。

2、教學改革思路的創新:將現代資訊科技與小學音樂學科課程加以資訊化整合,重構教與學的模式。

3、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資訊素養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