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師以手指螢幕)生齊:濟南的冬天

師:很好,這第一個動作就說明你們很聰明。首先,我們來看背景材料。(師螢幕出示背景材料)

生:(齊讀)老舍,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

師:下面開始學習課文。老師給你們訓練的第一個內容將會是什麼?

生3: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怎麼熟悉呢?要有方法。

生3:先朗讀課文然後再概括。(生大笑)

師:哎呀,接得真好。(師哈哈笑,生笑)

生4:分析課文,瞭解作者寫的什麼內容。

師:還有更新的說法嗎?沒有了嗎?好的,大家請看——(出示螢幕)文意理解,美段細讀。再請看——(出示螢幕)一起讀。

生:(齊讀)“寶地”“溫晴”“奇蹟”“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和短語,哪一個最適合於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

師:請大家沉思默想找答案。開始吧!

(生開始看課文,思考問題,找答案。師行間安靜地巡視。共2分45秒)

師:好的。兩人或三人之間議論,可以互相地指出“你不對”,或者互相地表揚“你對”。開始吧!

師:咱們開始交流。請舉手表達你的觀點。

生1:我認為應該是“溫晴”。師:下面還應該有話說。(生大笑)

生1:“溫情”最適合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

師:對,還應該有話說。(生笑)師:好的,他的答案屬於簡單答案。

生2:我認為是“寶地”。(看師)師:別看我,自己說。

生2:因為濟南有溫晴的天氣,算得上個寶地。

師:這就是因為所以。好,行,繼續來。

生3:我認為是“溫情”,因為全篇課文都是圍繞著濟南天氣很溫暖——就是溫晴來寫的。

師:好,她說得很概括,她說全篇文章都是圍繞著濟南的天氣很溫暖這樣一個關鍵詞來寫的。

生4:我覺得“奇蹟”更適合體現濟南的冬天的特點,因為濟南的冬天是不颳風的,這裡的冬天並不寒冷。

師:嗯,因為沒有風,所以這就是濟南冬天的特點。好,謝謝你。繼續說。已經有幾個答案了?寶地,溫晴,奇蹟。還有沒有看法?

生5:我認為濟南的冬天應該是慈善的。因為文中說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雪,只有小雪。

師:還有新的意見嗎?現在出現了四個答案,沒有新的見解了?我們就來分析吧。首先我們先來看“奇蹟”,大家把文章的第一句話讀出來。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讀——

生:(齊讀)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師:好,那麼這個“奇蹟”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因為沒有風(師生齊說)而是一個奇蹟。“奇蹟”是管誰的呢?管風的吧?那麼“奇蹟”能不能夠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呢?生:不能。

師:可能是不行的。因為它只是說“沒有風便是個奇蹟”。我們再來看“寶地”:“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的算個寶地。”是“溫晴”重要還是“寶地”重要?

生:(齊說)溫晴。

師:什麼道理啊?我們換一句話來說。把“而能”改為“因為”,讀——

生:(齊讀)因為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師:哪個重要啊?生:溫晴。

師:因為它是條件。只有溫晴,因為溫晴,才算是寶地,如果沒有溫晴了,它既是有山有水,也可能不是寶地。溫晴至關重要。因此“寶地”是可以概括濟南的特點的,但是“溫晴”才是貫穿整個文章的線索。好,再看“慈善”。“慈善”在哪個地方呢?

師生齊讀: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師:“慈善”這個詞出現的位置在哪裡啊?生:第二段的末尾。

師:對,很不顯眼的地方啊。它跟“溫晴”相比,哪個的位置要重要一些呢? 生:溫晴。

師:看文章要看標題,看首段,看它第一段裡邊的關鍵語句。好,我們再來把第一段讀一下。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讀。生齊讀。

師:好的。繼續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那麼它告訴我們第一段寫的是什麼呀?生:陽光。

師:陽光,我們加一個“暖”字,——暖陽(板書)。你們接著往下看,第二段是暖

第三段是暖 第五段是暖

接著說。

師:“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段寫的什麼?我們再來讀:“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寫的什麼呢?

生:小山。

師:小山,對了。不要緊張,你看,山出來了。(板書:山)第三段同樣是寫小山,但主要是寫什麼?

生:雪。

師:對了。雪也是暖暖的。(板書:雪)太陽照著她,微微露出點粉色。第五段就好說了,是什麼? 生:水。

師:(板書:水)你看,都是暖和的。於是我們就能夠理解了,我們來看(出示螢幕),從全文看,讀。

生:(齊讀)從全文看,作者的筆觸由暖陽、暖城、暖山,到不結冰的水,所表現的都是溫暖晴和。

師:那麼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呢?? 生:溫晴。

師:還有理由呢!(出示螢幕)第二段是全景寫城、寫山,第三、四段寫雪中的山色,第五段寫溫暖的水,所以它們都是在溫晴的基調上來展開畫面的。顯出和諧一致的美感。繼續看(出示螢幕),非常重要的段落,即使是寫雪景,讀——

生:(齊讀)即使是寫雪景,也在表現著溫晴。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因為晴朗,所以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師:所以“溫晴”是能夠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的。那麼換一句話說,一起說:這篇文章寫的是……生:濟南冬天的溫晴。

師:多好啊。再換一種說法 :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 師:對了。

師:這就叫做文意理解,就把這篇文章的大意弄懂了。好,在這個活動中,我觀察了,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表現得很用心。我們繼續來。(出示螢幕)第二次訓練,美段細讀。第一次活動是朗讀,第二次活動是寫,做作業,第三次活動是記錄,老師講,你做筆記。我們透過三次活動來完成美段細讀。現在,怎麼朗讀呢?請大家用朗讀來劃分層次。前面兩排讀第一層,第一層在哪裡呢?你們趕快找,趕快商量。中間三排讀第二層,最後的同學讀第三層。要求是每一組、每一群同起同落,來表現你們是讀懂了這個層次的。開始商量。

(生商量。)

師:開始了。一二排是第一層,後面三排是第二層,餘下第三層。最妙的,讀——

一二排生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

師:對不起,你們……生:錯了。(師生笑)

師:哪一個同學來幫幫他們啊,第一層在哪兒呀?生: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師:聽見了吧。再來讀。

一二排生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中間三排生齊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後三排生齊讀:等到快回落的時候,……

師:對不起,你們兩組全都……

生:錯了。(師生大笑)

師:你們說第三層應該在什麼地方?

生: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師:好,那你們為什麼接著他們沒有讀完的繼續讀呢?(生笑)這叫明知故……

生:明知故犯。(大家笑)

師:大家用單豎線把三個層次標出來。第一層概括的寫一句話,第二層細膩地描寫,第三層議論抒情。好,層次分好了,現在看聯絡。(出示螢幕)四個題目,第一、二排做第一個題目,第二個題目後兩排,第三個題目再後兩排,第四個題目最後兩排。

師:第一個題目是:對這段文字進行詩意的畫面命名。訓練的是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圈出像線索一樣貫穿全段的一個字,訓練你們對線索這一個詞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段落的分析能力;第三,說說“頂”“鑲”字為什麼用得好,語言欣賞;第四題,品析“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表達之妙,是個綜合的題目。好,開始,各自完成任務。

(學生思考、討論4分鐘)

師:下面請大家交流。第一組,畫面命名,不僅要命名,還要求有詩意。哪一個先來?請你來,因為你是第一組,哈哈。

生1:(沉默,未能回答)

師:好的,再想。你來。

生2:雪的披紗。

師:雪的披紗。多美啊,小山上有雪,雪像披紗一樣披在小山的身上,那小山像新娘一樣啊,哈哈。(大家笑)

生3:我覺得應該是“山的披紗”。

師:山的披紗,好啊,小雪給小山披上了微微帶點粉色的衣服,多好啊。

生4:我覺得應該是“水紋花衣”。

師:水紋花衣,你看,這個畫面感就出來了。

生5:我覺得應該是“山中雪景”。

師:很直觀,同樣有詩意。“小山雪景”可能更好一些,謝謝。

生6:山姑娘的髮飾。

師:山姑娘的髮飾。多好啊,山姑娘們的頭髮很漂亮,能不能把它擴大一點,山姑娘的美姿,也可以吧?山姑娘的花衣,也可以吧?好的,看老師給它命的名(出示螢幕)——小山雪霽。(板書:霽)這個“霽”是指雨雪後初晴。小山雪霽。只有幾個同學在做旁批,其他同學呢?第二個命名是“雪後斜陽”,下雪之後天晴了,斜陽映照在山坡上,多美的景色啊。

師:這個問題是個困難的問題,所以很為難第一組的同學。第二組的同學們,你們將會產生爭論。畫出一個字也不是很容易的。畫出貫穿全段的一個字,哪一個同學來說?

生1:我認為是“雪”,因為寫山和日落的時候都是寫雪。

師:就是嘛,全段都是寫的雪。

生2:我認為是“妙”。因為全段用雪襯托出小山的妙。

師:我就知道你們要有爭議的,到底是“雪”還是“妙”?

生3:我覺得是“雪”。因為剛剛給畫面命名的時候,老師您取的名字是“小山雪霽”“雪後斜陽”,所以我覺得是“雪”。(眾笑)

師:我還要說一句話,最妙的是雪後斜陽啊,(大笑)最妙的是小山雪霽啊,(大笑)那你怎麼辦呢?是“妙”還是“雪”呢? 生3:我覺得是“雪”。(眾大笑)

師:她固守她的陣地。(笑)還有沒有同學說說觀點?我們來讀,大家聽這句話: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哪個字重要啊??? 生:妙!

師:“雪”是寫的內容,而“妙”字是畫面的主要特點,整段都是寫的小雪之妙。好,請把“妙”字圈下來。

師:我們來看第三題。“頂”字為什麼用得好?“鑲”字為什麼用得好?

生1:“頂”字比喻很貼切,寫出了小雪後矮松的秀美形態。

師:你看,一個完整的欣賞這個字的句子出來了。好,謝謝。“鑲”字為什麼用得好?

生2:形象地寫出了雪後山的秀美。

師:“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 同樣是寫小山小雪的,“鑲”字為什麼用得好呢?這是一個難點,我們先放在這兒。第四組同學回答你們的問題,品析“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表達之妙。

生1:這一句話妙處在於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

師:多好啊,從修辭手法上面進行了賞析。

生2:它把雪比喻成花衣暗示出雪的美。

師:給我們一種畫面的美感。

生3:它用擬人的手法寫雪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山而顯得更加美麗。

師:對,用一個“穿”字,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有動有靜的畫面。行,他們這組還是回答得很好的。我們來看第三題,“頂”字為什麼用得好?(出示螢幕)寫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態美,寫出了松上小雪的輕盈,它不是蓋著、扣著、壓在上面。“鑲”字用得好,是因為線條很美啊,寫出了天山相連處逶迤的線條與亮麗的輪廓,同時這個“鑲”字也有擬人手法的味道。(老師講析,學生聽記)

師:為什麼說第四題是一個綜合題呢?它關聯了很多方面的知識。第一,這句話運用了比擬的手法;第二,寫出了雪後山色的斑斕;第三,給我們以畫面之美;第四,有靜有動,靜中有動,山是不動的,但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就給我們以動感;最妙之處是以小寫大,詩意盎然,用小小花衣來寫很大很大的小山。

師:好,這是第二次訓練。這一段文字,它的美妙之處主要在哪裡呢?我們剛才分析了層次清晰就是妙處,用一個字作為線索貫穿全段就是妙處,再看其它的妙處:第一,多角度反覆;第二,化靜為動;第三,以虛寫實;第四,段末點題。一段文字有那麼多妙處,難怪我們要進行美段細讀。(老師講析,學生聽記)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種讀書的方法。首先大致地瞭解一下文章的大意,叫文意理解。然後細細地、反覆地品讀其中某一兩個精彩的段落,叫做精讀一段。要是還要補充的話,就是你這個作業了,背讀一節。我們的作業就是把第五段文字背下來。你看我們理解一篇文章,精讀一個段落,然後背誦一個段落,不就學得很充分了嗎?

師:好,這節課同學們辛苦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