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發展趨勢研究教育論文

關於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發展趨勢研究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職業教育內涵發展迫切需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職業教育的特點是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的合適切入口。基於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其教學方法呈現出了幾大發展趨勢:(1)以學生為中心;(2)以活動為中心;(3)整合性;(4)以團隊為基礎。而這些趨勢也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實踐要求。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發展趨勢;實踐要求

我國的職業教育歷程跌宕起伏,新世紀的大力推進使其在內涵發展的新生中昂首闊步。其中,課程與教學是內涵發展的兩翼。當下,工作過程本位的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行進中,但是,教學領域的革新之旅卻仍步履蹣跚。為了保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穩健有力,教學研究,尤其是教學方法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在明晰職業教育特點的基礎上,指明其教學方法的幾大趨勢,希望能為職業教育教學的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拋磚引玉。

一、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構建的邏輯起點——職業教育的特點

研究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切入口是什麼?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在普通教育及學術教育領域,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已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這對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有一個很好的借鑑啟示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研究中常會出現借鑑過度,即生搬硬套的問題。為了規避這一問題,本文決定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在職業教育相對於普通教育、學術教育的特殊土壤中培育出其獨特的教學方法體系,勾畫出富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的前景藍圖。

職業教育存在的基礎是工作體系相對於學術體系的獨立存在。職業教育與工作世界的緊密聯絡及其技術應用性賦予了職業教育不同於學術教育的獨有基因。職業教育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教育知識、技能和經驗的特點

首先,所學知識的性質具有特殊性。在職業教育中,程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都很重要,前者尤為重要。這是由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職業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實際“做事”的人,而不是善於進行理論思維或設計與規劃的人才。

其次,知識和經驗在頭腦中的表徵方式具有特殊性。職業性學習的三種表徵方式是:(1)片段式的、情境性的——表徵是基於個人的、情境的或是情感的體驗,屬於個人知識;(2)概念性的或語義性的——指概念和原則以及他們的定義解釋,相當於命題性知識;(3)行動性的——指在以上兩種表徵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做些什麼,即程式性知識。基於此,我們可以說,職業性學習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透過個體的親身體驗,把一定的概念原理用行動表現出來。在職業教育中,這三種表徵是相互聯絡、共同服務於技能的獲得的,學習可以從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開始。一些學生喜歡把理論應用於實踐,而另一些學生則更善於從實踐經驗中學習理論和概念。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更傾向於行動表徵,他們的智力並不低於學術體系裡的學生,只是普通教育沒能提供給他們把行動表徵體同概念表徵聯絡起來的方法。所以,他們在職業教育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學習內容的選擇方式和組織方式的特點

職業教育選擇和組織學習內容的原理和方法與學術領域中的不同。學習內容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學習者和知識體系外,更要滿足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當然,普通教育或學術教育也要考慮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兩者的滿足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職業教育更講究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斷深化校企合作。

目前,工作世界對職業教育課程的影響存在著三種表現形式:第一種,以德國為代表,堅持職業性原則——提倡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分析。第二種,以英國為代表,課程內容的組織是以能力本位培訓框架內獨立分散的工作場所勝任力為根據的。最後,基於對嚴格行為主義或認知主義的不斷批評,出現了不同於前兩者的第三條道路。它的學習觀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這種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選擇和組織學習內容的啟示是:(1)過程性——個體不斷建構自己的意義性知識,獲得漸進式發展;(2)社會性和情境性——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環境;(3)整體性——依賴於構成能力的整體觀念,利用職業中關鍵任務整合知識。這種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要求教學的靈活性、創新性和卓越性,同時教師要有高水平的專業化。

(三)學習場所的二元性特點

與普通教育或學術教育以教室、課堂為主要學習場所不同,職業教育牽涉到學校和工作場所或實訓基地的同時性學習,這種雙元性的安排類似於學徒制,但更強調結構化的工作經驗專案。在工作場所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提供了透過真實工作進行學習的機會,又稱為“真正的學習”。

這種二元性提出了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一是不同學習場所間學習遷移的問題。二是教學過程如何提供最好的互補性活動,以使職教學習者能夠反思和整合從不同場所和經驗中學到的知識。這強調了發展“學會學習”和有效利用非正式學習事件能力的重要性。職教教師也因此多了一個“聯結專家”的重要角色,要幫助學習者有效地聯結他們所經歷的多種學習形式。

(四)職業教育學習者的特點

與普通教育學習者相比,職教學習者有不同的特點。

首先,從社會學看,職業教育的學習者是一定社會的弱勢群體,如婦女、兒童、中高考失利等社會處境不利的人群。這就強烈要求一些支援性服務,如針對有特殊需求學習者的讀寫、計算和諮詢服務等。所以,職教教學要做好充分的服務準備以應對學習者的`不同需求。

其次,從心理學看,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學習偏好不同於學術課程的學習者。正如我們所見,他們更傾向於活動性、經驗性和合作性的學習方式,視覺影象學習優於口頭言語學習,同時,又更依賴於教師的用心指導。這些特點對職業教育教學提出了挑戰:如何應對教室和工作場所的不同學習風格,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習者學習風格不匹配的問題等。

至此,已初步論證了職業教育相對於普通教育或學術教育的特殊之處,這就為進一步探索職業教育的教學法奠定了邏輯基礎。

二、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發展的核心內容

為了使教學方法更好地突顯職業教育的特點,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一直在努力運用心理學、系統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並形成了教學方法的以下發展趨勢:

(一)職業教育教學趨向以學生為中心

身處資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工作環境不斷變化、終身學習以及學習型社會的腳步一步步逼近,這些必然影響著人們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如今,好的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從教師到學生的有效傳遞,而更多地被理解為促進學生優質化學習的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職業教育教學也正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更加追求自我導向學習——學生有權決定學什麼、怎麼學、在哪裡學。教與學的責任逐漸被教師和學生所分擔。因此自我導向和學會學習的技巧需要被教授,教師需要給學生們提供能促進這些技能發展的教與學的體驗。簡言之,職業教育教學的焦點正從教師轉向學生,學習者正在從被動接受者變成整個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

職業教育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表現在學生角色的轉變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中心,並且與學習促動者、學習情境和必要的學習資源相關聯。必須意識到,作為整個過程的中心,學生的知識、態度和自我導向學習的技能是整個學習過程得以發揮功能的關鍵。而教師作為關鍵的學習促動者,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幫助學生了解哪些資源是必要的、哪些資源是可獲得的、哪些是缺失的,還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學習的情境、認清情境中的支援因素和學習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新考慮並放棄珍視已久的傳統的實踐經驗,比如作為“舞臺的權威”以及其他一些以教師為中心的方法。

(二)職業教育教學趨向以活動為中心

教育大師陶行知這樣看待教學:“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所以,要想把學生教好就必須訴諸於“做”,堅持以活動為中心。在職業教育中,這種趨勢表現得尤為明顯。原因有:首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就是實際“做事”的人才。“做事”的能力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得以培養。其次,如前文所述,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以動覺型和互動型居多,他們的知識表徵方式以行動表徵為主。所以,他們會更傾向於以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 教學的活動中心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要解放學生的身體,使其成為教育經驗的有機參與者。這就需要克服身心二元論,促進身體活動與理解意義的精神活動的整合。同時,要教育學生有意義地、雅緻地運用身體,調動各種感覺器官,與心智一起在嘗試與承受結果的聯結中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其次,活動型別多樣化並保持彼此間的持續互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有很多型別,例如,問題—解決式、課題—研討式、遊戲—參與式、社群—服務式、科學—實驗式、事件—調查式、技能—操作式、勞動—體驗式、任務—合作式等。但是教學的活動中心化並不是追求活動型別的多樣性,重要的是多樣的活動要彼此聯結互動,共同服務於學生知識的獲得、職業能力的發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三)職業教育教學趨向整合性

職業教育致力於職業能力的培養。羅日葉在《整合教學法》中將能力界定為“對於個體而言,能力是為了解決某一情境族,以內化的方式調動一套整合了的支援的可能性。”由此可見,職業能力的培養要透過整合的方法來實現。尤其是當職業教育的學習兼顧學校和工作場所時,這種整合的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

那麼,職業教育該如何實現教學的整合化呢?首先,教師要有“聯結”、“整合”的本領,幫助學生做好不同學習場所知識的合理遷移和整合,彼此補充。同時,教師隊伍要善於利用團體組織來整合教學智慧與教學資源。其次,為了整合學業的獲得,要積極開發支援工具(一套呈現給學生的物質因素)、“背景化”教與學的過程、構建具有整合功能的問題情境。透過問題情境啟用已有知識網路、同化新的學習經驗、結構化學業的獲得。最後,可以藉助專案統合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獲得專案成果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專案教學在職業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青睞,它在促進知識學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和產品製作的整合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四)職業教育教學傾向於採用以團隊為基礎的教與學的方法

在職業世界裡,由於工作組織形式的變化,團隊的合作精神與能力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合作力的發展,而且,實踐證明,團隊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期許。

教與學方法團隊化趨勢的具體表現有:首先,這意味著教師團體需對學習經驗持一個更加整體全面的視角,需要知道使這些學習經驗互相補充、彼此增價的方式。這些團體需要吸收一些不是教師但一起工作的人和可能提供豐富經驗的學習者加入。這些“他者”可能包括學校的後勤人員和工作場所的導師。這是一個趨向於多學科和跨組織的方式。其次,在學生中間,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尤其體現在專案教學中。專案教學以學生在專案小組中的自我組織和自主學習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專案小組是區別於常規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特殊的教學集體,小組內部每個成員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必須明確,小組成員要自我負責、共同協商、共同組織,不僅以團隊的形式出現,而且以團隊的文化來保障每個專案成員都能夠在專案活動中進行有效的學習,注重人際交往、團隊合作和其他工作生活中的關鍵能力。

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要求

教育體系中的任何因素從來都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發展離不開課程、教師、教學資源等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撐,也就是說,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對其他教育因子提出了相應的實踐要求。

(一)課程體系的建設

課程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載體。只有建立在課程改革基礎之上的教學改革才會是有力和有效的。因此,為了完成教學方法的突破,必須勇於突破基於學科邏輯的三段式課程體系,加快建設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課程體系的開發要以校企合作為基礎;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以工作任務為參照點;課程內容的組織要以專案為單位;課程型別的設定要堅持選修與必修、活動課程與核心課程等多元並舉的準則等等。

(二)教師能力的建設

教師在課改和教改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趨向性發展迫切要求更新教師的能力結構、擴充教師的能力領域、豐富教師的能力詞條。例如,要更加重視發展教師的社會聯絡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專案組織與管理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等等。總之,要順應教學方法的變革趨勢,開發多因素、多層次、多領域的教師能力模型。

(三)教學資源的建設

要提高教學方法改革的有效性,最佳化教學資源是基礎。教學資源指教學所需要的所有材料、手段、器具、裝置、場地等的總和。為了給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教學資源的建設:一是建設書本教材及配套練習。在教材結構方面,採用螺旋式和範例式相結合的教材結構型別,以專案或探究性活動為主線、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整合的編排序列;在教材內容方面,內容的選擇堅持前沿性、實踐性、多元性、豐富性、趣味性等原則。二是建設多層次的實訓基地。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起頭並進,共同創設一種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與學雙向互動的社會交往情景和職業情景,使學生能在濃厚的職業氛圍中鍛鍊和提升從事並勝任某一職業崗位的能力。三是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職業學校要加強建設針對性強的網路教學資源如專業圖片素材、虛擬模擬課件、實況操作影片、情景影片以及相關專業的高新技術知識和各種最新動態、相關職業背景前沿等。

總之,對職業教育教學法的研究要深深紮根於職業教育特點之上。本文嘗試著基於職業教育的特點初步探討了教學法的一些發展趨勢,並簡述了教學法改革的實踐要求,旨在為職業教育教學法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