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期末複習古詩文與積累的教學設計

期末複習古詩文與積累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重點詩句,能夠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熱愛之情。

2.複習教材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部分。

3.在複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鞏固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4.能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背誦、讀寫古詩詞,並學會在語言環境中恰當地運用。

難點: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整理古詩詞和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蒐集關於古詩詞的作者的資料。(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真可謂字字瑰麗,句句芬芳。背誦積累古詩詞,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語感,豐富我們的語言和情感世界,還可以提高我們對世界與自然的感悟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本冊書中學過的古詩。

二、歸納古詩及重點詩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找出本冊書中學過的'古詩詞。

2.在小組內朗誦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其他同學給予相應評價。

3.全班交流。

(1)《一去二三里》

(2)《畫》

(3)《靜夜思》

4.重點詩詞名句誦讀練習。

(1)幻燈片出示:

重點詩詞名句:

《一去二三里》:( )去( )裡,煙村( )家。

亭臺( )座,( )枝花。

《畫》:遠看( )有色,近聽( )無聲。

春去( )還在,( )來( )不驚。

《靜夜思》:床前明( ),疑是( )霜。

舉( )望( ),低( )思故鄉。

(2)男女生合作積累背誦。

5.全班同學共同有感情地朗讀這幾首詩。

6.完成習題一。

三、理解詩意,把握內容

1.小組合作,複習《畫》《靜夜思》的主要內容。

(1)學生交流課前準備好的詩的作者的資料。

(2)小組內推薦一名組員在全班交流。

2.鞏固所學內容。

(1)幻燈片出示:

典型例題:根據古詩的內容填空。

①《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美景圖: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________,炊煙裊裊,住著幾戶________。山裡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________。

②《畫》這首詩描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

③《靜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________無盡的思念。

(2)教師解析:這是對古詩主要內容的考查,我們要對古詩的內容做深入的理解,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之上,結合背景資料深刻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答案:①小山村 人家 花 ②山 水 花 鳥 ③李白 故鄉

3.完成習題二、三。

四、拓展積累

1.課件出示:古詩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古朗月行(節選)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

五、作業設計

自選作業:

1.從本冊三首古詩中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畫成一幅畫。

2.蒐集古詩,背誦並積累下來。

第一課時對應練習

一、請把下面的古詩詞補充完整。

1.床前明( )光,疑是地( )霜。舉( )望明( ),低( )思故鄉。

2.( )去( )( )裡,煙村( )( )家。亭臺( )( )座,( )( )( )枝花。

3.遠看( )有色,近聽( )無聲。春去( )還在,人來( )不驚。

二、請根據古詩內容填空。

《一去二三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了一幅郊外美景圖,並巧妙地把__________至__________十個數字鑲嵌其中。

三、讀一讀古詩,再回答問題。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遠——( ) 有——( )

去——( )

2.為什麼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沒謝?( )

A.因為這是一幅畫。

B.因為花開得時間長。

參考答案

一、1.月 上 頭 月 頭 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3.山 水 花 鳥

二、山村 人家 亭臺 花 一 十

三、1.近 無 來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