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繪畫/書法

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論文

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論文

一、繪畫心理學對美術教育教學的影響

(一)繪畫心理學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

美術教育歸根到底脫離不開教育的大環境,而教育培養的人是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點對於任何教育都是毋庸置疑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首先要建立在對學生充分正確的認識基礎上,這也是建立良好師生信任關係的前提。學生個體的發展既有差異性,也有共同性,學生群體的發展既有階段性特點,也有不平衡性特點。這就使得在平衡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和關注群體發展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教師要想解決好這一關鍵性的矛盾,就要做到全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情況。不同學生對美術的審美和表現水平、特點、方法等方面是有差異的,這是由學生的智力水平、人格個性、成長環境不同所導致的。繪畫心理學能夠幫助教師在美術教育中瞭解學生不同個性、興趣和心理發展水平,進而更好地因材施教。透過美術作品反映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發展情況。美國著名分析哲學家、美學家納爾遜古德曼認為藝術具有3個特性:充實性(Repleteness)、表現性(Expression)和結構性(Composition)。表現性指的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透過含蓄隱喻的手法表達的心理狀態和感覺的性質。透過一幅繪畫作品的佈局、色彩、手法等,就可以瞭解繪畫者的內心世界,代表性的觀點有法國學者魯奎的4階段說。另一些研究則從“繪畫—投射”的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最早的有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弗洛倫斯古迪納夫的畫人測驗(Drawaman)、自畫像測驗、家庭畫、樹木人格圖和房樹人測驗等。透過這些成熟的繪畫投射技術就可以很好地瞭解作者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現狀。教師透過繪畫心理學理論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本身反映的主題和價值,而且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的差異,例如學生的情緒、性格、認知能力等。在瞭解上述差異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或鞏固教育內容,對發展較慢或有偏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二)繪畫心理學有助於美術道德教育

現在的美術教育普遍傾向於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對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的培養明顯投入不足。道德教育之所以容易被忽視,因為道德教育難以進行量化的規範和評價,大多也沒有專門的課程和系統的方法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見效慢、週期長,教育效果無法直接體現在美術教育的成績上。很多人認為美術教育比較特殊,只要教會學生畫畫、雕刻等就行了,道德教育大而不當,不應屬於美術教師的教育範疇。筆者認為,上述觀點是錯誤的,是對美術教育的誤解。美術教育首先是教育,而且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無論是從教育的功能上看,還是從學生美感教育上看,美術教育都離不開道德教育。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是道德教育的三大要素,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步驟和內容。而繪畫心理學對於這三個要素的發展,尤其是對道德情感的影響尤為顯著。以繪畫心理學中的繪畫治療對道德情感培養的教育影響為例。道德情感是人根據一定的道德行為規範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舉止、行為、思想、意圖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而繪畫心理學中的繪畫心理治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情緒障礙,能夠促進自我完善、提升社交技能並改善言語困難等。繪畫心理學能夠幫助學生自覺發現身心的發展變化,把對自己的瞭解和好奇變得簡單,解決道德情感發展中的困惑和矛盾。很多學校已經在開展由美術教師和心理教師組成教學小組進行教育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術道德教育,有助於學生道德情感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樣,繪畫心理學對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行為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繪畫心理學能夠揭示學生心理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揭示學生對事物進行資訊加工、儲存、提取的原理和過程,揭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原因,預測學生進行選擇偏好的行為結果。

(三)繪畫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和創作水平

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方面的意義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提升人的認知、提升審美能力和美術表現性。

1.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繪畫與認知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弗洛倫斯古迪納夫就研究了繪畫與智力的關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更是認為“美術創作是一種認知活動”。整個繪畫過程都離不開認知。人的感知覺、表象、情緒、興趣、人格等都會影響到繪畫活動。反之,透過繪畫技巧的練習和繪畫主題的變化則可以提升人的認知。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信水平

繪畫心理學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就開始注重繪畫藝術的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的學者朱曉紅研究了幼兒的美術審美偏愛心理特點及影響因素,結果發現在美術審美風格上,幼兒偏愛誇張、擬人和具象風格的作品;在色彩方面,幼兒偏愛色彩明亮且和諧的作品。藉助於繪畫心理學的理論和視角,我們可以從更多方面來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如探究美術家的創作心理、探究美術作品在自身審美情趣下的個人審美心理和美術作品背後蘊藏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在美術教育中借鑑繪畫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提升審美能力、審美自信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3.提高美術作品的表現性

繪畫心理學能夠揭示出人觀察事物時視覺訊號選擇的感知覺規律,揭示不同繪畫技巧下造成的不同藝術效果,能夠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更加充分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不同色彩、線條、佈局傳遞出的'訊號刺激強度是不同的,這與視網膜的神經分佈和大腦皮層不同分割槽功能有很大關係。以九宮格的美術佈局為例,當面對一幅作品時,我們視覺的焦點往往不會落在作品的對角線中心上,而是將作品置於九宮格等分線上以後的交點上。這就導致同一幅作品,佈局不同造成的視覺效果不同,評價也不相同。

二、繪畫心理學在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關注“心”的培養,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教育分為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但歸根結底都是教育,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養更健全的人。結合繪畫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培養既有美好心靈又有美術專長的畫家,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美術教育應該具有的視野。首先,結合繪畫心理發展階段來培養兒童繪畫能力。兒童美術教育是個體美術教育的重要階段。遵循兒童繪畫發展階段進行教學和教育將有助於兒童繪畫才能的發展。要允許兒童犯錯,要給兒童嘗試表達的機會,並積極鼓勵兒童進行繪畫嘗試,及時強化其進步效果。尊重兒童的發展差異,不過早地拔高兒童的繪畫教育,也不放任兒童的繪畫培養,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兒童適當的提高。其次,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進行美術教學調整。即使處於同一心理發展階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和發展速度也是有差異的。美術教育必須在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進行。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倡教育應該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同樣,美術教育也應該在認知能力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最後,將美術和心理健康以及心理調節相結合。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無疑是具有審美功能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繪畫治療作為一種藝術治療形式就是充分發揮了美術對人的影響這一原理。歸根結底,美術教育本身就具有調節心理的作用。因而,在美術教育教學中要放開視野,重拾美術的心理調節作用,充分運用繪畫分析與治療的方法進行可行的課程設計。

(二)引入繪畫心理學改進美術教育課程設定

將心理學引入教育是人類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同樣,繪畫心理學的引入必將對美術教育產生重要影響,尤其在影響其課程設計、實施、評價方面,因為課程的設定是以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的。透過繪畫心理指導課程的設計將更加有利於兒童的學習,也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效果。首先,課程的目標既要符合國家教育目標總的要求,也要適當增加能夠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目標內容。從課程制定的源頭上增加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內容,培養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人。其次,課程內容的難度不能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不能落後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在進行美術課程內容設計時,一方面要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學生繪畫能力的發展階段,超前或落後都不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要保證在學生“伸伸手”就能夠到的範圍內,還要照顧到發展較慢的學生。最後,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將課程評價貫穿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不僅僅要考察最終的教育效果,還要看到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表現和反應,注重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

(三)改進“育才”和“育人”的雙重教學評價指標

“育才”和“育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要兼顧這兩大目的,藝術類科目尤甚。教學評價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繪畫心理學要有效地引入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來,不光是有好的目的指引,更要有合適的評價指標。在傳統的“育才”指標上加上“育人”的指標,如心理健康水平、情感發展等。將美術教育“育人”的評價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中來,才能更好地實現育才的目的。

(四)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為美術師範教育提供能力支援

美術教育是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美國美術學校協會在20世紀70年代就倡導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並提出了以個人素質、美術能力、專業素質為核心的三種能力。個人素質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的綜合。個人素質的高低往往能夠決定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過程中的教育水平和效果,同時也影響培養的未來美術教師的質量,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繪畫心理學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自身不足,不斷提高其個人素質。繪畫心理學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在揭示繪畫規律的基礎上,能夠指導教師如何更好地改進繪畫、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比如如何在最恰當的時機鼓勵學生,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地進行強化;引導學生如何更好地積累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繪畫心理學能夠增加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增強教師的藝術水平和教學修養,增強教師的權威性。同時,繪畫心理學不僅是一門如何有效地學的學問,也是一門如何更好地教的學問。在對師範類美術生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修正其教學行為,提高自己對繪畫技巧的掌控能力、對學生心理的把握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斷髮掘自身潛力,為將來從事美術教師這一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繪畫心理學歷經近百年的發展,在教育中的應用卻還僅限於心理健康教育、輔助心理治療等方面,將其應用到具體美術教學中的實踐還比較少。筆者認為,在發掘中國美術教育的優勢的同時,要大力推進多元化美術教育,繪畫心理學的引進就是多元化教育的體現。如何更好地將繪畫心理學運用到美術教育教學中來,開拓美術教育視野,使美術教育的功能得到拓展,還需要美術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