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探索論文

資訊科技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資訊科技;小學科學;課程整合

論文摘要:21世紀的社會是資訊化社會,各種資訊呈爆炸性增長,資訊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每個人擁有獲取和利用資訊的能力。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種趨勢,用資訊科技,實現學科資訊化教學,是普及資訊科技教育的關鍵.是資訊科技課程和其它課程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

人類已進入資訊時代,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不斷髮展,計算機和網路在工廠、學校、銀行、家庭等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

資訊科技與小學科學學科進行整合,與以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有實質的區別,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透過教師演示“課件”,學生觀察“課件”中所呈現的內容,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後,資訊科技就不再只是課堂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的教學觀念與教育方式。

一、資訊科技與科學課教學整合。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科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規律性的東西,例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風的形成過程、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過程等,是我們無法直接看不見的,憑藉傳統教學模式,老師口述或圖片展示,沒有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不僅枯燥乏味,還很難講清楚。資訊科技融合了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影片等多種資訊資源,透過這些資源,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如果將資訊科技引入到這一課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課件或在網際網路蒐集到可用資訊,可以將漫長的'氣候變化隨時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以將罕見的日食現象即時地再現,也可以將人的眼睛難以觀察到的岩石的形成過程,透過影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使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其規律:

二、資訊科技與科學課教學整合.使教學內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現行的小學科學課教材,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些內容在編排上與學生生活實際脫;有些內容適合農村學校,有些內容適合城市孩子,有些實驗的實施難度較大.不合實際。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油菜花開了》、第二課《各種各樣的花》、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秋冬季的生物》、第五課《動物的棲息地》、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三課《做一個生態瓶》等課,這些知識受時間和空間條件的限制,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許多現象是學生短時間內無法親身考察或經歷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消極影響;但是透過資訊科技,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資訊資源不受時空的限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全方位的資訊,即使無法親身感受,也可以透過資訊科技途徑得到了解和掌握,比如《秋科季的生物》一課,由於要求學生對秋天和冬天的動植物進行觀察,時間跨度較大,而且學生生活中見到的動植物的種類太單一,如果教學只在課堂上進行,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內容也不夠豐富,所以我要求學生課下堅持對生物進行觀察.在網上隨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結果,對疑惑不解的地方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網頁上記錄下問題,教師可以透過網路隨時瞭解學生的實驗情況.對學生的問題及時予以解答,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透過這種方式,更好的體現新課標倡導的讓學生“親身經歷”的新理念:

三、資訊科技與科學課教學整合,有利於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小學科學教材的編寫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而無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無法做到因材施教。21世紀人類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社會的特點是個性化、多樣化、關心人、尊重人,一切為了人成為資訊社會的主旋律,在課堂教學中.一切教學活動也應該圍繞學生展開。比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岩石的組成》一課時,課上是教師透過對教學目標和對教材進行分析、細化、處理,以課件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在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觀察岩石標本掌握岩石的名稱、形狀、顏色、硬度等資訊,透過網路蒐集每種岩石的產地、形成的條件和形成的過程等資料.並在網站討論區裡記錄下岩石的這些資訊.然後教師要求學生整理所有收集到的這些資訊,形成總結性報告,一節課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同學們收集到的資料各不相同,學到的知識也更多了,在整節課中運用網路環境的互動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了很好的互動,透過網路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揮,提高了學生的資訊收集能力和資訊處理能力,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可以透過網路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加以擴充套件和延伸。如在講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材料進步的歷程》時,我讓學生透過網路蒐集一種你感興趣的材料,總結材料進步的歷程,形成書面報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了大量資料,有的學生對奈米材料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超導體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防彈材料很感興趣,專門找了防彈材料的發展過程。透過資訊科技與科學課的整合,在學習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資訊科技與科學課教學整合,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

當今世界,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有廣闊的知識面,掌握生物科學、天文科學、地理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對各科知識的學習要達到一定的深度.以幫助學習發現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還要對各科知識的最新資訊能夠及時的瞭解,讓學生了解當今科技的最新發展及其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透過各種途徑,不斷充實知識內容,豐富知識結構,把握科學發展的最新脈膊,以適合教育教學的需要,比如:在講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種子發芽實驗》一課時,在實驗中,學生髮現,由於實驗誤差導致透過光照後,有的種子發芽快,有的種子發芽慢,為了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我透過網上查詢,得知這與種子的習性有關,不同種類的種子,有的種子發芽時,經過光照後發芽快,有的則相反,另外還得知,不同顏色的光線對種子照射,發芽的快慢也不一樣,透過學習,正確解答了學生的問題。

資訊科技與科學課的整合就是以科學知識作為載體,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科學學科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二者形成有效的優勢互補,因此能夠迅速得到廣泛的運用。

總之,資訊科技與科學課程整合,是時代賦予科學教師新的使命,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及課程整合的深入,必將對小學科學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教學中,我會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科學課的整合,讓資訊科技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