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論文

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論文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專業調整後新興的一個交叉性很強的數學類專業,該專業主要研究“資訊科技的核心基礎與運用現代計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學與工程問題的數學理論與方法”,其設定體現了高等教育淡化專業、拓寬培養口徑的辦學理念。自1999年在全國正式招生以來,目前開辦該專業的院校多達500多所。其中,除了少數院校辦學經驗比較成熟,已形成特色外,多數院校仍處於邊辦學邊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各校受師資力量、生源質量、辦學條件等限制,再加上存在對專業內涵的理解、辦學理念、思想認識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培養出的畢業生質量、規格差別很大。因此,各校如何根據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準確定位,科學制訂培養方案,探索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中值得廣泛、持續研究的問題。

一、 把握社會需求,明確專業定位

東北石油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地方綜合大學。2001年開始招收第一屆信計專業學生,至今已培養出九屆畢業生。在已畢業的九屆學生中,30%以上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不乏中科院數學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重視基礎課教學,專業教師師德高尚,敬業精神強,教學效果好,培養的學生基礎紮實、考研率高等專業優勢。與此同時,也發現專業建設中存在下述問題:針對不考研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薄弱,為這部分同學所設計的畢業後出口相對狹窄。這一專業建設中的硬傷無疑會影響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會議和網路資訊,對省內外幾十所高校的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進行了調研,博採眾長,同時廣泛聽取、採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的`寶貴意見。在此基礎上,組織本專業師生多次進行討論,最終認為,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的資訊化社會和大資料時代,培養具備紮實數學基礎,同時掌握資訊處理、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方法,具備較強數學建模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作為本專業的主要培養方向。

明確了“理工融合”的專業建設指導思想,並根據“強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有側重、創特色”的人才培養理念,提出了“培養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資訊處理、計算機軟體開發及應用的基本方法,能夠勝任在科技、教育、資訊產業與金融等領域從事科學計算、資訊保安以及軟體開發等工作的綜合應用型人才”這一專業培養目標。並根據資訊化社會及大資料時代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確定了資訊保安、軟體開發、工程計算等三個專業方向,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

二、最佳化課程體系,科學制定培養方案

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在於最佳化課程體系,科學制定培養方案。考慮到2014年學校數學與統計學院將招收“資訊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等三個專業的本科生,且每個專業的招生規模都不大。為了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為指導,按照大類培養的思想,對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修訂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如下:

1.加強專業學科基礎,保持信計專業學生的考研優勢。

2.實施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為不考研學生就業設定更多出口。

3.強化實踐教學,保證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透過專業實驗、到相關實訓基地進行生產實習、專業技能實訓、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設定,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在課程設定和選擇上,加大選修課比例,為分類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

在上述原則下,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2014版的培養方案中,課程設定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教學模組,理論教學模組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等三部分,佔總學時的72%。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內實踐環節,佔總學時的28 %。

理論教學前4個學期淡化專業,不區分專業分流方向,主要安排通識教育課程和以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機率統計、常微分方程為代表的數學專業基礎課,以及計算機類課程,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並使其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此期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及學習基礎,初步確立將來的專業發展方向:考研、從事資訊產業或從事IT行業,以及進人石油、經管、金融等領域從事其他工作。從大三開始,學生主要學習專業教育類課程。其中,專業教育必修課程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只設置了數學物理方法、數值分析、數學模型等三門課程,其餘專業教育課程主要以選修課形式設定。選修課是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設計的“實用模組”,由應用性強的課程群構成,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及工程計算能力、資料探勘及資訊處理能力、計算機程式設計及軟體開發能力,突出了專業方向和專業特色。具體由以下三個模組構成:通用模組主要學習離散數學、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運籌學、軟體工程等課程。網路資訊保安模組主要學習資訊理論與編碼、密碼學、資料探勘和網路資訊保安等四門課程。科學工程計算模組主要學習矩陣計算、最最佳化方法、並行演算法和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法等四門課程。以上按專業方向設定的課程群可以使學生在選定的專業方向上受到全面、系統的培養,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對於將來想從事金融、經管、統計、石油工程等相關工作的學生,也可以只選修其中的通用模組和另一模組課程,在此基礎上,自主選修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或應用統計專業相關模組的課程,還可以自主選修學校經濟管理學院和石油工程學院相關課程。

實踐教學包括與課程教學同步進行的實驗教學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不分專業,主要設定以下課程:

1.認識實習(1周):大一理論教學結束後進行。主要內容包括:

(1)聘請學院相關專業學科帶頭人為學生做專業認識報告。主要目的是,穩固學生的專業思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認知。

(2)聘請學校石油主幹專業學科帶頭人、知名教授結合自身科研實踐為學生做石油科技講座。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初步瞭解數學知識在石油科技、科研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3)帶領學生到“達內科技公司”、“招商證券大慶營業部”、“農業銀行大慶分行”等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使學生對IT行業、金融證券業的工作有初步瞭解,為將來選擇專業發展方向提供一定幫助。

2.數學實驗1(Java程式設計)(3周):大一理論教學結束後,到實習實訓基地“達內科技公司”進行實習。主要內容是,由實訓基地安排專案經理為學生講解Java程式設計的基本知識、思想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利用Java語言進行程式設計,並完成一定實訓專案。

3.數學實驗2(數學軟體Matlab與spss) (2周):大二理論教學結束後進行。主要內容是,學習在科學與工程計算中有廣泛應用的數學軟體Matlab及專業統計軟體spss,為今後的學習、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4.生產實習(2周):大二理論教學結束後,到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一家實習實訓單位進行專業實習,掌握資訊處理、資料探勘、軟體開發、金融證券方面的專業技能,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

5.數學建模課程設計(2周):在大三理論教學結束後進行。本課程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專案,主要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並熟練使用數學軟體進行求解,為今後的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必要的基礎。

6.專業技能實訓(4周):在大三理論教學結束後進行。專業技能實訓分為:資料探勘、網路資訊保安、計算機軟體開發、數學模型、金融、統計等六個方向。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以及就業意向,選擇相關方向進行專業技能實訓,提高實踐技能。

7.畢業設計(15周):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中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該環節對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大學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起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畢業設計,可使學生熟悉從事本專業某一專題研究的全過程,掌握專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撰寫科學學術論文的基本程式和方法,完成理論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需的基本訓練。該環節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最好鍛鍊和檢驗。為了充分發揮畢業設計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為學生將來繼續深造或就業提供支援,採取了以下措施:

(1)鼓勵繼續深造的學生根據深造方向選擇相關課題完成畢業設計,併為此創造條件。

(2)鼓勵已簽約或到相關企業實習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實習、實踐活動在校外完成畢業設計工作,並做好校內外指導教師的對接工作。

(3)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與教師的科研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研發工作,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完成畢業設計工作。

三、結束語

經過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學校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辦學理念日趨成熟,培養方案更加科學,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穩步提升。目前已培養出的九屆本科畢業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考取了研究生,三分之一的學生在IT行業就業,其他學生分佈在銀行、證券、教育、石油等行業。在專業發展過程中,信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值得長期研究、不斷探索的,要想使信計專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未來仍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