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高職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論文

高職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論文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教育飛速發展,已成為國家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社會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面對新的形勢,許多高職院校對現有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鮮明特色、服務於大連經濟發展的高等職業院校,學校於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高職示範院校,2010年順利透過驗收。近幾年來在後示範時期,學校不斷推廣示範院校建設成果,並透過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各專業在廣泛深人的企業、社會調研基礎上,以大量的調研資料為支撐,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業崗位、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實訓條件、校企合作、第二課堂等方面都重新進行定位。探索符合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以微電子技術專業為例,論述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所做的有益改革與探索。

一、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微電子技術中的半導體晶片製造技術是電子資訊產業的基礎支撐產業,其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不僅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子資訊產業的發展,而且對發展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現代化裝備水平、促進科技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國資訊產業部規劃,未來十年是中國發展微電子產業的關鍵時期,中國將把微電子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優先扶植髮展。大連市作為“國家電子資訊產業園”“電子元件產業園”“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具有雄厚的微電子技術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2007年3月,世界著名的英特爾公司在大連一期投資25億美元建設其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使得大連一舉擁有了世界先進的電子資訊生產技術和企業。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微電子產業的發展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產業規模都相對滯後,且人才缺口很大,為此大連市已將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列為稀缺人才。培養微電子技術產業需要的、能勝任該職業崗位工作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已成為大連地區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確定微電子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為:適應地區經濟發展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微電子技術職業崗位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半導體晶片製造、測試、封裝等技能和方法;具備半導體晶片製造、測試、封裝,微電子產品質量檢測、銷售,微電子產品生產裝置操作、維修、維護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其就業範圍為:微電子產品製造企業、半導體材料加工企業、電子商場、微電子技術諮詢服務公司、微電子產品開發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崗位為:半導體晶片製造工、裝置維修工、質檢員、銷售員、設計員等崗位。

三、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基於英特爾公司落戶大連,且大連地區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稀缺的現狀,我院抓住機遇,與企業、尤其是與英特爾公司重點開展合作。英特爾公司先後三次派人專程到學院考察洽談合作事宜,我院也先後多次派出由校領導帶隊、骨幹教師參加的調研小組,到國內相關企業和院校調研,瞭解企業的需求及其它院校的辦學經驗。根據大連地?區對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針對英特爾公司的企業特點及對人才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確定微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為本”,突出“個性、就業、發展”的育人思想,以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運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完成微電子技術專業對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綜合培養。

2.“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全面的職業化素質、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及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為主線,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二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有機地結合起來,完全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模式。“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對學生的培養任務。學校組織學生根據教學計劃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同時與企業合作,由企業向學校提供技術、裝置、師資的支援,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學校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工學交替”是根據教學計劃,每學期有二至三週的實訓周,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實習。透過實習使學生感受真實的企業工作氛圍,瞭解企業生產組織、產品製造過程,提高專業能力,增強職業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訂單式培養”是根據企業(主要是英特爾公司)需求,在校內透過考核選拔組建“訂單班”(英特爾班),由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為學生授課,共同對學生的學習及實習表現進行考察評價,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工作與其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要密切相關。訂單式的培養方式,確保了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將來的就業崗位相一致,與企業需求零距離。

四、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過程

1.學校與企業成功對接

本著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大連地區積體電路製造業及產業鏈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相關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的原則,我院與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大連佳峰電子等多家企業籤暑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同時明確了雙方共同合作專案與責任義務。

(1)學校與企業合作專案。根據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我院安排學生階段性到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教學工作以企業的生產過程、工藝要求為主線,構建特色課程體系;校企雙方加強深層次合作及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形成專業建設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為企業提供相應的員工技術培訓、專案協作等。合作企業將發揮其在專業領域內的技術、裝置等資源強勢,在學校辦學模式、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與合作。

(2)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在協議中規定我院將聘任企業推薦的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與其共同制定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具有鮮明職業性人才培養實施方案。聘任企業推薦的高階技術人員、高階管理人員為雙師型兼職教師,直接參與學校的教學、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聘請企業推薦的高階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在學院開展“技術講座”;積極參加企業尤其是由英特爾公司舉辦的師資培訓、課程研討等活動。學校安排有經驗的專業教師承擔或參與企業的科研工作,向企業提供相關技術資訊、諮詢等服務;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各項資源,安排學生到公司進行生產性實習、實訓,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公司的有關規章制度,並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2.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

根據協議,每年學院為合作企業培養一定數量的學生,透過“訂單班”為英特爾公司定向培養一定數量的學生。在運用“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注意突出以下幾方面。

⑴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要求。微電子技術專業根據調研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要求,對學生進行系統培養。對“訂單班”的學生,主要根據英特爾公司的要求,在培養學生具有電子產品加工通用技能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晶圓製造的基本技能及半導體晶片加工及檢測高階技能。為達到這一要求,由學校與英特爾公司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培養計劃,第一年進行通用技能的`培養,第二年進行晶圓製造基本技能的培養,第三年進行半導體晶片加工及檢測高階技能的培養。在三年的培養過程中,根據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在校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的零距離。

(2)對知識進行分析和最佳化。根據技能要求的特點,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最佳化。由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微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公共課的設定既要考慮到培養學生今後可持續發展能力,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服務定位,儘量把握好理論教學“必需、夠用”的尺度。專業基礎課則根據電子產品加工通用技能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電子電路的應用,電子電路的讀圖,常用分立器件和積體電路晶片的使用,單元電路的製作與除錯。專業課則重點強化晶圓製造及提高英語聽、說能力,並增加計算機模擬、設計、測試等實踐性教學內容,強調獨立動手操作。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而實訓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正常進行的前提。我院擁有電工基礎實訓室、電子技術實訓室、微控制器技術實訓室、電子產品生產實習車間、電子測量技術實訓室、電子設計自動化實訓室、電子元器件檢測實訓室、電子產品開發實訓室等多個實訓室,且每個實訓室配備的實訓裝置較為先進,完全可以滿足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另外,我院還在大連華錄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並長期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進行頂崗實習,保證了學生電子產品加工通用技能的培養。由於晶圓製造所需要的生產裝置造價很高,裝置的維護費用也很昂貴,一般的高職院校很難承擔此項費用,我院與英特爾公司合作,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掌握晶圓加工製造技術,不僅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同時也熟悉了將來的工作崗位,熟悉企業文化,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中一個重要部分,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我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的教師隊伍,可確保基礎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但在晶圓製造方面缺少有經驗的專業教師。透過與英特爾公司合作,一方面參加英特爾公司舉辦的培訓班,對教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英特爾公司定期邀請業內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介紹半導體晶片加工製造業的最新發展及最新技術,使教師及學生更多地瞭解該行業的技術及發展前景,瞭解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用更適合、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完成各項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