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中醫學課堂教學中加強醫學素質教育的探索論文

中醫學課堂教學中加強醫學素質教育的探索論文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何針對學生特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精選教學內容,提高中醫教學質量,是擺在中醫教育面前的重大課題。我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改革探索。經過多年實踐,學生綜合素質有顯著提高。現將其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1加強醫德教育

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患者、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職業道德,也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係是醫德關係中主要的一個方面,醫德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人命的安危。明代醫家龔廷賢說:“病家求醫,寄以生死。”說明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係是生死所寄、性命攸關的。因此,在醫學基礎課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引導學生主動紮實學好專業基礎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尊重病人,服務病人”的醫德觀念,為醫學生將來的工作打好醫學倫理道德基礎。

另外,醫務人員之間的道德,是醫德關係中妥善處理醫務人員與患者、社會之間關係的重要前提和保證。而且,由於現代醫療衛生己發展成為社會性的事業,社會功能已大大擴充套件和加強,因此,醫德還表現在醫務人員與社會的關係上。醫院和醫務人員的道德觀念不僅要考慮某一患者的利益,對某個患者負有道德責任,而且要顧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對社會和群體負有道德責任,使這兩方面達到統一。由於當前醫療服務行業存在著一些不正之風,以及複雜的醫療環境,往往使醫學生尚未離開校園就陷入困惑,影響他們醫德觀念的形成;況且現在醫學生中還盛行“自我中心觀”的思潮。如果不預先對醫學生進行醫學道德教育,那麼,他們很可能在行醫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損害到患者的權益,最終影響自身專業的發展。

因此,我們在中醫學理論課堂教學中,根據醫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具體內容,結合醫學前輩的高尚醫德事蹟,闡釋具有高尚醫德的醫生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醫德養成的.重要性,自覺加強醫德修養。例如,在講述中醫學史時,談到扁鵲路過虢國,問及虢太子“死”的原因後,他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從中庶子口中得知虢太子可能是假死,因此主動要求救治,體現了他“見死必救”的職業道德。救治成功後,扁鵲說:“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表現了扁鵲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美德。這樣在介紹先輩的故事時,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注意引導,促使學生思考如何進行自身醫德的養成。這種方式不僅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還使學生認識到一隻有從內心深處尊重、愛護患者,才能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努力,精益求精,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實現自身的價值。

2理論課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臨床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醫學生作為研究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特殊群體,只具備豐富堅實的醫療知識還不足以完成使命,要想成為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好醫生,還必須同時具備文、史、哲等人文科學知識,有一定的藝術修養以及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等相關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開闊的視野和創新思維,從而在疾病的診治中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對新的醫學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醫學生只有具備了終生學習的意識,才能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取得新成績。

醫學生要想順利成長為合格的醫生,在掌握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的同時,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另外,還應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具備開闊的視野,從而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對新的醫學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在中醫學基礎課學習階段,根據課程特點結合臨床病例對醫學生進行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在介紹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時,我們結合臨床病例,幫助學生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或僅介紹基本的醫學規律,由學生負責討論分析醫學現象。

在給學生講解溫病的病因病機時,我們展示了SARS流行期間作為一線醫生收集的典型病例資料,要求學生根據理論,自己討論和分析SARS的病因病機與相關中醫治療的立法和方藥。經過討論,學生深刻認識到醫生只有擁有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才能給患者準確的診斷和及時正確的治療,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之後,合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形成科學的臨床思維,使他們意識到一充分認識疾病的本質規律,並透過臨床表現認識病機變化,才能把握疾病的演變規律,形成科學的臨床思維。

透過上述實踐,我們發現,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臨床病例,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促進他們在學習和實驗過程中自覺進行發展思維的訓練。

3臨床教學中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中醫學是一門古老、深奧而複雜的學科,醫學生在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功底同時,必須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的創新思維,才能不斷促進醫學發展。然而,對中醫學生來說,因為所學醫學課程多為記憶知識,考試又多以考查知識記憶為主,這導致大部分醫學生養成了考前突擊應付的被動學習模式。這使醫學生逐漸養成思維惰性,其分析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因此,針對臨床見習和實習,我們以提問為手段進行了以下改進。

第一,在徵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鼓勵學生主動收集臨床資訊,帶教老師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設定前後聯絡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觀察臨床現象時,思考這些實驗現象出現的可能原因。以咳嗽為例,我們設立了以下問題:患者為什麼會出現咳嗽?咳嗽時為什麼會出現咯白痰或黃痰,其內在中醫病機是什麼?不同證型咳嗽之間是如何轉化的?

第二,要求學生分析臨床中觀察到的現象與書本描述之間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運用中醫理論知識解釋觀察到的臨床現象。以感冒為例,臨床患者在有腦血管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情況下,其舌象脈象是否會發生改變?臨床治療時,如何二者兼顧?

第三,要求學生思考失治和誤治可能引起的病情出現哪些改變,如何進行干預。如臨床常有患者就醫前未經辨證而自行服藥治療,結果常有“虛虛實實”之弊,故要求學生思考:哪些干預措施可能導致目前這些情況的出現,應該如何千預?

第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醫院的電子資料庫檢索文獻,總結目前臨床治療的侷限,提出改進的思路;甚至可以此為基礎,設計一個簡單的研究課題。

總之,學生們透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不僅比較透徹地理解了理論知識,還學習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並培養了一定的創新能力。

4結語

醫學素質是現代中醫學生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是培養促進中醫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提高中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全社會的期盼。

由於中醫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既包含以醫德教育為中心的思想素質教育,也包括以專業知識技能發展為中心的專業素質教育,兩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因此,為了切實達到素質教育目標,還需要做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工作。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中醫學教師和學生參與到中醫學素質教育的實踐和研究中來,為我國中醫學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