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簡析高職教育考試改革的幾點思考論文

簡析高職教育考試改革的幾點思考論文

[論文摘要]現行的高職考試製度存在考試形式單一化、內容書本化、題型標準化和結果分數化等問題。文章指出建立與高職教育目標相適應的考試考核制度,必須從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職業資格證書、計分方式和校企合作等方面來改革現行的考試考核制度,突出學生實踐能力、職業技能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高職考試製度改革職業技能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學生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二是課程設定要有針對性,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設定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和職業延展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與培養高職人才相適應的考試考核觀念,廢除那些有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的考試考核方法。

一、高職現行考試製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考核評價方式仍然受傳統考試的影響,採用以期末總結性考試和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法。這種考試誇大了考試評估學生學業成績的功能,忽視對學生的品德、智慧、個性,尤其是職業能力方面的考核,嚴重背離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1.考試形式單一化。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採用的考試形式較為單一,這種單一的考試存在“四多四少”的特點: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口試、答辯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考試少;一次考試定結論多,數次考試綜合評價少。事實上,由於受考試時間的限制,一份試卷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知識面,也不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對掌握知識的程度。“一考定成敗”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發揮,學習缺乏熱情,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養成也受到限制。

2.考試內容書本化。長期以來,考試由任課教師出題,而教師往往根據教材的內容出題,只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考試的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而不重視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和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情況。學生為了獲得高分上課認真記筆記,課後拼命背筆記,考試默寫筆記,考後完全忘記。這種學習狀態讓學生的學習喪失了主動性、創造性,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發展。

3.考試題型標準化。高職院校的考試大多采用的是標準化的考試題型。填空、單選、多選、判斷、簡答、名詞解釋等客觀題的比例大,而綜合性思考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主觀性試題較少,這種題型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更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4.考試結果分數化。人們往往根據期末考試成績的高低判定學生的優劣,把卷面分數看成是能力的具體外在表現,認為分數越高的學生能力越強,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同時,由於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升級、畢業、獲得學位,而且是學生獲得獎學金、評優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據,因此,出現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

二、改革考試考核制度,突出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

1.改革考試內容,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考試內容要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實訓”“應用”等特點,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即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崗位技能和職場應變能力。考試內容既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崗位技能等方面的學業內容,又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價值觀等非學業內容,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場應變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認為,基礎理論知識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這就要求高職的考試應減少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內容,減少一些名詞解釋、計算技巧方面的內容,增加與實際生活和職業崗位相關的、能鍛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且能夠真實反映學生職業技能的內容。也就是說,市場和社會需要什麼職業技能,我們就考核學生什麼能力。

考試題型要改變傳統的標準化試題,多采用問答、討論、案例分析和專案工作等把知識與真實情景結合起來的試題,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去解決實際情境中所包含的實際問題。教師不能在書本所鋪設的軌道上“設計”所謂的問題和情境,必須走出書本、課堂、學校,進入實訓臺、實踐基地、企業和社會,從實訓過程、實踐基地、企業和社會中獲取課程考試試題,獲取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主的試題資源。這種試題可以是一個真實案例的分析,一項工作任務的展現和一件完整作品的提交。由於社會、歷史、文化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真實情境中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多樣化的,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甚至很難判斷不同答案的對與錯、優與劣。因此,教師在評分時,應重點審查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過程,評判學生對知識的分析、綜合應用能力和判斷能力。

2.重視實踐考核,改革考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職業能力的獲得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最重要的培養目標。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只能測試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如何考核學生的職場能力,如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緊急事件處理能力等是目前高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圍繞這個中心任務,高職院校在實踐中應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過程化、工作任務化的考核方式就是一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它將教學內容最佳化整合成一個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包含“知、技、能、教、學、做”六個環節。學生在學完一個工作任務的主要專業理論知識並完成每一個技能點的實訓後,就要進行一個工作任務的`考核,這種考核通常需要學生組成團隊(即一個小組)來完成。例如,在交易磋商的模擬考核中,兩組學生需要扮成買方、賣方、銀行代理人,完成建立業務往來、詢盤、報盤、還盤、返還盤、訂購和籤合同一系列的交易磋商流程。在完成這個流程的過程中,既考核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和國貿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考核了其團隊合作、公關、溝通、處理緊急事件等職場技能。學生親身體驗了這種在考中訓、在訓中考的考核後,將會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並有助於提高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

根據課程的性質,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學生採用開卷、閉卷、現場實際操作、論文、調查報告、辯論、情景測驗和製造作品等形式多樣的考試方式。比如,採取口試或答辯的方式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採取論文和調查報告相結合的方式考查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知識轉化能力;用工作現場考核代替傳統的考場考試,用學生的實際工作成果代替傳統的試卷試題等。總之,不管採取哪種考試方法,其出發點是利用考試的導向作用,因勢利導,改革創新,著重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推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製度。《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要求:在職業院校中大力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促進學校教育與行業、企業結合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具體體現。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要主動向行業和企業的要求靠攏;我們的考試內容應與企業的職業要求相一致。高職院校應該以“國際或企業行業標準”為考試的外部導向,充分發揮學校以外的社會職業證書考試的評價作用。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再是自己說了算,不再是“教什麼”就“考什麼”,它必須得到社會尤其是行業的認可。這種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質量認證有利於學生的就業,也有利於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選拔和聘用。

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具有公正性、全面性、權威性,能較好地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它也是學生就業的通行證。一方面,高職院校將學校考試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使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進行職業資格能力方面的學習,提高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這樣他們在校期間就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從而大大提高畢業後的崗位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取消某些科目的考試,採用職業資格證書來替代傳統的成績評價,只要拿到了該專業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就等於拿到了成績。這樣,學生既可以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又可以多獲得一塊今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敲門磚”。

4.以職業技能考核為中心,改革記分方法。在傳統的“一卷定終身”的考試中,多采用百分制的計分方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把期末考試的分數分為平時表現得分和卷面分數兩個部分。卷面分數佔相當大的比重,一般佔期末總成績的70%或80%。也就是說,學生的成績是以理論考試成績為主,於是一些學生不注重平時的知識積累,不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只是在期末考試前突擊複習以求多得卷面分,因此,一些學生雖然考試分數高,但其動手操作能力卻不高。

高職院校學生的成績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理論課成績和專業技能實踐成績,這兩方面的成績都應計入學生的成績記分冊和學生的畢業成績記載表。理論課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可以採用兩分制記載,如“達標”和“不達標”。專業技能實踐成績是考查重點,可採用論文、設計、製作、答辯、現場實際製作和情景測試等方式考核,採用五級評分制加以評分,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這種考試內容、方式、計分方法的多樣性使得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職業技能的學習,真正體現高職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特點。

5.建立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評價體系。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都照搬本科院校的學位本位、學校本位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試題的選擇上,都以學生獲取學位、文憑為核心。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多數高職院校依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對這種學位本位的教學狀況進行了改革,在教學計劃中添加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實訓課程,但由於條件的限制,這些課程都是在學校完成的,學生對實際工作過程及崗位所需要的職場技能知之甚少。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提出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裝置、技術和師資支援,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高職院校透過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企業與學校共同組織學生的專業理論教學和職業技能實訓,學生的考試成績分為理論考核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學校組織理論考核與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對崗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企業組織實踐考核與評價,主要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品質等職業素養,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工作速度、專業知識、社會行為、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學生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兩方面必須都合格,才能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和學校的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