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好餓的毛毛蟲》課後反思

《好餓的毛毛蟲》課後反思

我這次的公開課,是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把它定為主題,其實對於我們小班來說是比較難的,畢竟小班的孩子本來就小,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發展的不是很好,加上還要孩子拿著繪本材料的自我閱讀,實在是難上加難。而且本來就對繪本教學還不怎麼了解,雖然在活動前徐老師給大家做了一次關於繪本教學的講座,但是在自己的實際操作中還是一知半解,摸不著頭腦,總在想:什麼是繪本教學?繪本教學的重點在哪?應該發展幼兒的哪些能力?怎麼樣才能在幼兒閱讀時能做到收放自如?一個個問題壓在心上得不到解答,於是,翻開聽課本,看看以前聽過的一個個關於繪本教學的聽課筆記,看看她們寫的教學設計思路;看看他們是怎樣定的教學目標(關於這個還在辦公室與全笑、魏一萍他們進行了討論)。這才在心裡有了點想法,幸好,我是最後一個上課,還可以慢慢來思考和準備。

《好餓的毛毛蟲》是從卵到毛毛蟲然後再到蝴蝶這樣一個演變過程的故事,我們單看毛毛蟲演變成蝴蝶,這對小班孩子來說並不難,但是現在要加上毛毛蟲從卵裡爬了出來這麼一個情節,無形中給孩子們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而且故事的題目就叫做《好餓的毛毛蟲》,孩子的思維就會定格在“毛毛蟲”這三個字上,他們對於整個的故事內容理解為毛毛蟲吃了好多的東西,然後睡了一覺,變成了蝴蝶,早把“卵”忘記了。而且在這個繪本教材中可挖掘的教學重點很多:可以把重點定在毛毛蟲的生長日期:從星期天開始經過了六天又到了星期天,讓孩子瞭解一個星期有幾天?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毛毛蟲吃了兩個梨,按照這個可以讓孩子學習數量的.一一對應;按照故事內容的發展,讓孩子瞭解蝴蝶的演變過程,學說故事中的簡單的短句等等。可是最後,我還是把教學目標定在了:1、瞭解蝴蝶的演變過程,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2、在閱讀、表演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瞭解部分量詞。3、喜歡和同伴一起讀書,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從介紹繪本的封面、封底開始,引導幼兒閱讀的興趣。然後讓幼兒自由閱讀,找找自己喜歡的那一頁,等會把它介紹給大家一起來分享。在這裡我考慮到了小班孩子在閱讀時可能出現的拿著書翻個不停,收不回來注意力的問題,在教具的準備上為孩子準備了一張樹葉書籤,告訴孩子,在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頁上夾上書籤,這樣等會介紹時很容易找到,這樣一來,能夠做到避免孩子擺弄圖書的現象。在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那一頁時,我又在製作的ppt上放大該頁,這樣孩子們不用拿著書本,直接看大螢幕,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了讓幼兒更加深入地瞭解從卵到毛毛蟲再演變到蝴蝶的整個過程,我在網路上下載了一個影片,但是影片中的故事講述是英語版的,幼兒聽不懂,因此,我又對這個影片進行了修改,把背景音樂和故事講述重新配音,這樣在觀看時更加生動、更加吸引幼兒。最後採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讓幼兒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從不同的形式中瞭解了毛毛蟲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後蛻變成蝴蝶的整個過程,孩子們感受到了毛毛蟲習性與特徵。這無疑是天性愛觀察、天性好奇、天性愛動物的孩子最最感興趣的點。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是比較專注的。但是孩子在學習短句時掌握的還不夠好,整個的教學時間還偏長了些,這些都是以後還需要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