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700字

端午節作文700字大全

1端午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而今天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傷心欲絕,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居民知道屈原是個好官,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做成粽子,把劃小船變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就開始包粽子了,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粽子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我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吊人的胃口的,使人饞誕欲滴,只要我一聞到味,我的食慾就會被挑起。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湖面上,有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群眾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2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3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

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4端午節吃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江裡的雨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裡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於是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許多多的粽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香味。我隨著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裡拿出一個粽子放在碗裡。我剝開粽葉,看見那白白的粽子上還在冒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葉的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裡,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為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5端午節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6快樂的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粽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的東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細繩、粽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粽葉,熟練地將粽葉捲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著,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無論我怎麼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的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著性子對我說:“天豪,彆著急,左手拿住粽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粽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在她的再三指導下,我終於把粽葉折成漏斗形了。接著,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後,奶奶教我把粽葉層層包裹、穿過粽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像樣的粽子終於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著,奶奶把粽子放進鍋裡開始煮,等到屋子裡飄滿了粽子的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的粽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7走進端午節

細雨濛濛,連綴成絲。粽香飄萬里,情意暖人心。綠水浮龍舟,千古話端午。——題記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遊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彷彿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8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