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幸福感是個人化的體驗作文

職業幸福感是個人化的體驗作文

群裡面一個老師發出了這樣一個公告:

各位老師,我想做個賬單調查,請大家幫忙啊。

1.學校給了你什麼?

2.我給了學校什麼?

3.我給了我什麼?

並說目的在於“主要想對比一下,教師對學校的期盼度、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幸福感、教師對個人目前發展情況的滿意度。

做個調查是好事,做學問做研究也是好事。可是對這個問題我卻有點自己的看法。學校給老師的難道只有一張賬單麼?這樣來講,對學校太不公平了。

這個觀點的立場就是偏頗的,是先入為主的,調查就不會起到客觀作用。

正如寧波仁愛中學的劉波老師所說:“給了你一個飯碗,一個做事的平臺,一個成長的空間。”這不只是一個賬單所能說清楚的。

有老師說學校給老師就是按月發餉沒有別的。真的是這樣麼?就好像我們教過的一篇課文《一份賬單》一個意思,學校給你辦公室、辦公桌、辦公用品,還有水電暖等。且不說其他方面的,就這些雞毛蒜皮能算清麼?可是,很多人卻並不可能這樣看的,這些怎麼是學校給的呢?到哪裡不都一樣要有的麼?所以,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沒有界定的東西。

還有的老師說“學校給老師的只有少得可憐的工錢;教師給學校的是青春與生命”。這代表的是許多人的觀點,可是,學校也一樣給了你無數顆幼小而天真的生命啊?他們的未來代表的是無數個家庭的未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些,和我們自己的未來,你誤人子弟一個,就是莫大的罪過了。

可是,問題能這樣比較麼?

劉波老師點出說:“你完全可以不選擇這麼杯具的工作呀,沒人拿槍逼著你呀。”是的,這是一種自由的選擇,另一位老師說“學校和教師在關係是管理和被管理在關係”,這只是一種關係,所以,我們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看問題,人為的把二者對立起來看問題,就有可能有失偏頗。

作為學校,給我們的,我們是否能夠明確到,這錢是從哪裡來的?學校和領導有沒有一個比較?領導是否能完全代表學校?對老師的關心和培養等無形的東西算不算?老師們有些問題未必能理解學校的做法,這些怎麼算?領導的情感投入是不是算學校的情感投入?

就像我們從同事身上學習到的東西和與學生之間收穫的東西,算不算學校給的?面對孩子多少年以後對你自己所作出的回報,算不算是學校給你的'?也許你會說,這是我自己掙的。是啊,你從誰那裡掙來的呢?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如果根本沒有人給你回報,你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態?這些是不是應該想一想,究竟為什麼會沒有人回報的問題呢?

不這樣考慮問題,就無所謂去談職業幸福感。反過來說,這些無形的東西對一個人來講,比物質的更重要。

而我們給學校具體做了哪些呢?上課,改作業,除此還有什麼大事麼?把勞動也算上,交總結。如果只把物質的堆在一起比較,學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給的真不少。

但是,我們要從更多的是無形的角度比較。

可是,這些東西有標尺麼?無從比較的東西,就不會比較出客觀的內容,只有先入為主的自我臆想。

這位提問題的老師解釋說:“我主要就像透過三個問題的思考,對比,與老師分享一種客觀看待學校在教師成長中的角色,看待老師在學校中的職責等,看待個人的心態選擇。之所以說是賬單,是包含所有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恐怕很多人不會這樣考慮的。有幸福感的和缺少幸福感的人比例是懸殊的,根本沒有比較的價值。任何一個單位,有幸福感的人少得很,更多的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這個比例和整個社會的幸福感比例一樣的。這種比較能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比例失衡。

這位老師又談到:“我們在這種生存狀態下,是關注那棵彎著的樹,還是關注滿樹的碩果,還是關注到樹下那盪鞦韆孩子的夢想?每一種選擇都是一種生活的心態。但這樣起碼讓老師們覺得選擇幸福是主要的。那我也希望我身邊的人,選擇幸福地生活的人更多。”

正如這位老師所說,這是一種生活的心態,是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是比較得來的結論。每個人對幸福的概念和體驗是不同的。所以,幸福感是不會因為某些人的觀點而改變的,更強求不得,這取決於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幸福感是個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