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教師節老師盼更多職業幸福感

關於教師節老師盼更多職業幸福感

關於教師節老師盼更多職業幸福感

今天是第31個教師節。在讚美教師愛崗敬業奉獻有為之餘,誰來關注他們還有哪些焦慮、哪些惆悵、哪些無奈甚至哪些委屈?

“當教師光榮”“當教師不容易”“當教師很累”……類似這樣的或點贊或吐槽,近日充斥朋友圈。那麼,在尊師重教業已成風的大背景下,全社會還能為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再做些什麼貢獻呢?

最近,有調查稱,近10%的家庭有過給老師送禮的經歷,23.4%的中小學生表示自己學校有體罰學生的現象。此調查一出,立時引起輿論強烈反彈,特別是在教育界,更是對此調查頗多微詞。且不說該調查樣本有多少、設問有多科學,單說教師群體的總體面貌,敬業愛崗仍不失為上海教師的主流價值觀。同時,他們揹負的沉重職業、心理與生活壓力,也讓他們足以贏得全社會的尊重。

近五年來,國內最權威的調查要數由華東師範大學丁鋼教授領銜完成的《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其中披露的資料令人感嘆為師之艱辛、從師之高尚。調查顯示,小學教師的平均周教學工作量為13.0節,初中教師平均周教學工作量為12.1節,高中教師平均周教學工作量為13.2節。即使不考慮學科差別,小學教師的純粹教學活動用時是平均每週26.01小時,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分別是27.24小時和29.70小時。這還不包括許多教師回家還要備課、批改作業、與家長溝通的時間。

最近一次的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狀況調查也顯示,86.6%的教師覺得工作壓力大。僅48.9%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受到了社會尊重。39.9%的教師認為,近年來社會上對中小學教師群體的總體評價呈現負面趨勢。40.2%的被調查中小學教師認為,當前社會對中小學教師群體的總體評價與實際情況不符合。

為師辛苦更“心苦”

這是某中心城區一所公辦小學一名二年級班主任林老師(化名)的週二生活:上午7:50到校,在教室和辦公室稍作準備;8:15,小朋友們陸續到齊,接著就是交記事本、早鍛鍊、出操;由於教的是“小學科”,林老師一週要給全年級各班上12節課,由於課時安排關係,今天要上其中的6節,其間,還要管理孩子們吃飯、組織午間活動……下午孩子們3:35放學,林老師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勞動,但由於年紀小,孩子們勞動後仍需要她來加工,收拾停當,往往要4:30了。而這一整天,除了午餐,連坐下來的時間也沒有。

從教20餘年的林老師喜歡孩子,但她坦言,近年來,當老師不僅是“辛苦”,更“心苦”。尤其是當班主任,津貼不足千元,但壓力更幾倍於其他老師,一些家長的過度維權行為更是打擊了教師積極性。孩子們之間無意的碰撞,甚至會引發長達幾年的訴訟。而且班主任在網上班級群裡被家長“@”了,就得及時回答。

如何激勵教師團隊,幫助其釋放壓力,發揮特長,保持對教育事業的壓力?嘉定區迎園中學校長祝鬱從14年前到校任職第一天就開始關注的問題。經過琢磨,她認為,提升教師滿意度,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公平合理的制度設計,讓老師從薪酬和晉升空間上,都得到發展的機會。

從2007年開始,迎園中學就開始了績效考核改革,校長和書記只打5分師德分,其餘的打分權交給學生、家長和老師自評。每年,學校調查學生對老師的滿意度、家長放心程度,也請老師自己設定年度個人目標,無需和其他班級、其他老師相比,只要能完成個人目標就能得分。

“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像盈利機構一樣靠‘砸錢’留住老師,而對老師來說,高薪不等於高興,留住好老師,一定要滿足老師的精神需求。”祝鬱介紹,就拿教師培訓來說,空說道理或者單純學科培訓只能讓人厭倦,而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講座甚至互動遊戲,則往往收效甚佳,讓老師們始終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被提升,而不僅僅是圍繞學科知識打轉轉。此外在迎園中學,百餘名教師如今有茶藝、閱讀、養生等十幾個社團,普通老師也可能當上“團長”,創造平等的同事關係,鼓勵老師透過課後的休閒活動,放鬆壓力,親如夥伴。

尊師重教倡導了多年,尊師之道也在不斷弘揚。從全社會來看,尊師尤其不能僅僅停留在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而是還有相當多的課題需要去研究,相當多的事情亟待解決,相當多的問題需要克服。上海大眾工業學校校長高康,曾經在市示範性高中當過校長,現在“轉行”到了職業教育,他感慨地說:“以前在重點高中,不要說校長,就是普通教師,只要報出學校的'名字就會受到禮遇,學校的社會資源也源源不斷。但中職校老師的職業榮譽感就沒有那麼強烈,社會上還是習慣於按學校的‘層次’對老師另眼相待,這樣的觀念必須改變。”高校長說,不說苛刻吧,至少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是把教師看成一種高尚的職業,但問題是,既然是高尚的職業,就應當享有相應的較高待遇,可惜,目前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和職業地位,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曹楊二中政教主任袁慧說,作為教育工作者,希望社會給予教師更多的理解,社會中的道德問題固然需要教育來疏導,但教育不是萬能的,而且大部分的老師都很努力。另外,教師隊伍中可能會有師德不良者,但不能以偏概全,教師也需要理解、尊重與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