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論文

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論文

內容摘要:解決高師院校教材建設存在的基本問題,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與符合專業特點的考核方式,反覆實踐和組織,精心編寫高師聲樂教材,把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關 鍵 詞:高師院校 教學改革 聲樂教材

教材是體現一定教學內容與思想的載體,是師生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據;是教學理論發揮功效與實踐媒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關鍵因素。教材建設是一項宏偉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內部;既涉及各個學科問題,又涉及教學心理領域;既有科學求真問題,又有技術革新與美學意義;既有理論探索問題,又有實踐問題;既有教與學的問題,又有管理的問題;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設問題,又包括教材的教學工作;既有教材的研製問題,又有教材的出版發行問題。那麼,如何加強高師的教材建設,編寫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滿足教學和社會需要,突出高等師範教育特點的教材,這是高師院校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師院校聲樂教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校的規模更大了,數量少了,專業設定多了,辦學條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數更多了。然而,作為高師院校基本建設之一的教材建設,卻滯後於高等師範教育發展的步伐,以至於許多高師院校的學生缺乏適用的教材,這勢必影響高師院校的教育質量,也不利於高師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設發展緩慢,教材的編寫組織管理不力,以致高師教材不能自成體系;二是有些教材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先進性與針對性;三是由於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採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這些教材往往與學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與實際不相符;四是有少數教師不願選用高師教材。許多高校教材的選擇權在教師,教師使用老教材駕輕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師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選用的聲樂教材是由教師根據個人的演唱特點及欣賞習慣自選出來的,以一對一的單兵訓練方式教學;有的教材將聲樂理論、聲樂教育理論與歌曲集混合編排,有的教師對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自己的取捨與偏愛,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內容選用的隨意性。由於兩種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統性,造成有些學生只學技巧,不愛學文化的現象,這與高師音樂人才的培養規格、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的結構很不一致。這樣,必然導致教材無法貼近高等師範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實際。

二、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探索

(一)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聲樂教研室的老師經過長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高師音樂教學特點的聲樂教學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如針對學生的程度和嗓音特點的不同,課時分配和授課形式也有所不同,採用分級教學的手段來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透過聲樂四級考試的要求)的量化標準的教學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學生完成學分。教學當中採取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把聲樂技能訓練、演唱、作品講解、分析研究、理論知識、教學方法融為一體,達到了課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突出表現在教材不夠規範、進度不夠明確、考核不夠嚴格等方面。這些問題存在,涉及傳統教學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學有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隨著教學規範化要求日益廣泛地得到重視,教學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統、規範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要求每位教師在執行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把教學大綱、教材、教學進度表、教案、授課內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師們在教學思想上、教學方法上、教材選用上、考試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

聲樂教學要遵循其教學規律、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等因素,突破“聲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的模式。聲樂教師要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聲樂教學大綱、聲樂教學計劃,教師要選擇接近學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進入“角色”,從發聲練習中有意地從情緒上引導學生,從歌唱站姿、呼吸、開啟喉嚨、共鳴、咬字、吐字、聲情並茂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意識、創造能力和舞臺表現能力,創造性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歌唱技巧,增強對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與情感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表達真實自然的歌唱情感。這樣,透過挖掘培養學生的歌唱情感,為學生提供富有創意的課堂設計和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推出如“啟發式”“生成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模式,遵循教學相長的原則,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所獲、有所得。

(二)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考核方式

聲樂分級教學不以年級劃分教學進度,聲樂考核不以年級區分專業水平,而以學習程度劃分等級,體現循序漸進教學要求的規定曲目的程度分級教學、分級考核。該教學模式按學生的程度和聲音條件,劃分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聲部八個級別,每個級別、各個聲部均按4首中國作品、4首外國作品的標準來制定曲目,力求教學作品在聲樂教學中具有代表性和典範性。這是制定分級教學規定曲目的基本原則。作品的遴選,著重注意選擇高師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經常採用的優秀中外傳統民歌、藝術歌曲及歌劇選曲。這些作品經歷長期教學實踐的驗證,表現了鮮明的專業特徵和突出的教學價值,較充分地顯示出藝術性與技術性的統一,是進行聲樂技巧訓練,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針對聲樂理論、聲樂訓練和演唱等內容進行評價。要評價對聲樂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可採用觀察、談話、討論、問卷法、小論文習作展示等方法,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對聲樂訓練和演唱的評價,可採取觀察法、論文式測試、調查問卷法、等級量表法、會談討論法、聲樂藝術成長檔案袋的運用等。在考試中採取集體評分與主課老師評分相結合,獨唱與重唱、小合唱相結合,他人伴奏和自彈自唱相結合,課外藝術表演和實習相結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學中結合典範作品的學習,融系統的聲樂理論於嚴格的聲樂技能訓練之中,最終透過作品演唱,表現出學生對歌唱技能的嫻熟運用程度。明確劃分聲樂作品的程度,實行科學合理的聲樂分級教學。當然,按不同程度分級教學的辦法,主要為了方便高師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系統規範地選擇教材,科學合理地把握進度。同時,透過學習情況和教學質量的分級考核檢測,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師的教學責任感,引導聲樂教學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促進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能夠作為聲樂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三)反覆實踐和組織,精心編寫高師聲樂教材

高師聲樂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透過聲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具備一定的範唱能力,能夠較準確地理解和演唱不同型別的聲樂作品,勝任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任務和聲樂輔導工作。聲樂教學是一門授課藝術很強的專業教學,既要求把學生訓練成聲音優美、可以靈活調節、自如控制的“樂器”,又要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敏銳的音樂感受能力、準確的藝術處理表現的“演奏者”。聲樂教學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熔理性講解、技能訓練、情感表現和藝術創造於一爐,因而形成了獨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課方式。正是基於承認客觀上個體嗓音條件、心智狀況、音樂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異,承認學生入學時專業程度的差異,承認同一年級存在著授課要求和教學進度的差異,所以因材施教成為聲樂教學的突出特徵。分級教學改革了傳統的聲樂曲目彙編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確分級的規定曲目,並以此作為聲樂教學的選材依據。規定曲目的制定是對二十多年來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廣東省示範專業)教學的不斷認識、不斷提高的結果,體現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全新思維,有利於聲樂教材的系統化和規範化建設,從而為形成規範化的聲樂教材奠定了基礎,這對於聲樂教學的學科建設無疑具有長遠的影響。

在音樂藝術領域,聲樂作品以其“短、平、快”的.優勢,緊扣時代的脈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精神風貌、大眾心態和民俗倫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聲樂創作的發展,聲樂分級教學規定曲目也將不斷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強聲樂教學改革,促進聲樂教材建設

一直以來,在高師院校中,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質量是教學管理工作永恆的主題。狠抓學生的專業基本功,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已成為高師院校的辦學理念。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兩者應緊密結合起來,教學才能落實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針對性。

(一)改革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

聲樂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在教學中應建立“教學——研究——演唱——進修”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避免教材功能與培養目標的脫節,打破教學觀念與教材選擇的侷限性,協調好學生水平與教材內容,平衡教學時限與教材的使用,改變考核與教材使用的單一性。

(二)按照師範性的要求去培養

要培養高素質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方面的教學,學會科學地“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基礎訓練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樂理念,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歌唱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始終把情感的表達放在首位。高師聲樂教學首先要增強師範性,按“師範”的培養目標去培養。把握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循序漸進,注重教學技能、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貼近學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必須體現教學內容與師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原則,提高中國傳統聲樂作品學習的質量,使之系統化。

(三)教材要選擇合適的曲目

選擇曲目要適合學生聲種的聲樂作品,也適合學生學習的程度,要符合大綱的要求,針對學生的條件和問題,不選擇高難度的聲樂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於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曲目,從著重於聲樂技術的基礎訓練到考慮一些音域比較寬、曲式結構較複雜的歌曲來演唱;要在聲樂技巧難度上有所區分,如對氣息的控制、聲音位置的把握、聲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選擇得當合理的聲樂曲目,首先切合高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

(四)增強教材的傳統文化意識

出版的聲樂教材內容應做到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特色各具。但特色、優秀的音樂教材也應體現音樂藝術的審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聲音訓練功能,應包括必唱曲目、瀏覽曲目、欣賞曲目,同時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把聲樂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課程,並將民族文化與民族唱法的特點體現並運用在教學上。

總之,教材建設的規律是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的具體體現。聲樂教學教材內容應按著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去選編,有一定的涵蓋面,同時貫徹“少而精”的原則,認真精選內容。聲樂教材要體現高師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論知識,不使用質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師自行編寫的低劣教材。教材內容要新,要與實訓內容相結合,教材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編寫教材時應重視啟發性原則,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科學性研究方法的培養,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研究方法,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教材內容體系建築在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主旨上來。

聲樂教學改革最終應落實到教師的素質提高,聲樂教材建設最終應落實到學生技能的發展。教師要轉變觀念,要轉到高職教育的理念上來,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好、選好、用好高職教材,堅持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實施教學,為培養新世紀創新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蘭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論與實踐[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

[2]劉大巍。高師聲樂教材編撰的設計思路[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29—133。

[3]呂環。高等師範聲樂教學改革之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1):132。

[4]李首明。關於構建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J]。中國音樂,2007(3):140—143。

[5] 李津生。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結構改革設想[J]。中國音樂教育。200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