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調查報告

晴隆縣黃金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晴隆縣黃金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晴隆縣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地區,地形地貌比較特殊,特點是山高、坡陡、谷深,自然環境差,但礦產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尤其是黃金礦產的分佈面積較大,縣境內有金礦儲量的區域約100平方公里,雖然開採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

一、基本情況

據地質部門勘察資料顯示,晴隆縣已探明的氧化金礦資源總量28.69噸,可控資源量22.59噸。礦點分佈情況:老萬場16.10噸,大窩凼1.24噸,紫馬4.69噸,王家寨0.56噸。遠景原生礦主要分佈在大廠背斜西冀(紅土型)、茅口組頂部(卡林型、與銻共生)。晴隆縣從1993年開始開採,1996年跨入“全國黃金萬兩縣”行列,並連續9年產金超萬兩。

截止2005年12月,晴隆縣共有黃金生產企業18家,主要分佈在南部的安谷、紫馬、大廠和碧痕等鄉鎮;黃金冶煉廠1家,全縣已實現了採、選、冶一體化生產。十多年來,共生產黃金18萬兩。晴隆縣黃金生產的技術裝備、生產工藝和管理方法等在全州均處於領先水平。黃金產業增加值和稅收所佔比重大,從2000年至2005年,黃金行業增加值分別為5800萬、5650萬元、5300萬元、5240萬元、5240萬元、5390萬元,佔同期GDP的比重分別為16.5%、15%、11.9%、10.5%、8.1%、7.9%。上繳利稅分別為965萬元、1011萬元、961萬元、591萬元、1200萬元、1146萬元。佔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4.5%、24.4%、22.5%、11.8%、19.6%、14.2%。晴隆縣的黃金開發在生產和管理等方面基礎較好,氧化礦仍有潛力可挖,預計在2010年前仍可保持年產5000兩的產量。遠景發展主要依託原生礦的進一步地質詳察和招商引資開發。

二、黃金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截止2005年12月,晴隆縣共有黃金生產企業18家,註冊形式全部為國營企業,註冊資金675萬元,投資規模5390萬元,實際完成5390萬元,生產規模156萬噸(冶煉能力,不是成品金數量)。各企業的生產裝置、人員配備和安全措施均能按照行業管理相關要求落實到位,但由於生產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資金實力弱,加之氧化礦是露天開採,生產過程對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破壞。從2005年調查資料顯示,18家企業由於受生產規模、礦源、金價波動和內部管理等因素的影響,產量有大有小,生產有虧有盈。產量最大的是老萬場金礦,全年生產黃金4096兩(128千克),產量少的是白泥坳金礦,全年產金128兩(4千克)。規模大的企業全部盈利,小企業大部分虧損。

三、投融資情況

晴隆縣的黃金生產企業資金主要來自集資入股,因為黃金開採規模彈性較大,生產規模依賴資本金大小決定,也就是說,規模可大可小,沒有嚴格的'規定。從調查情況看,18家黃金生產企業在各金融機構均沒有銀行信貸記錄,企業資金需求主要靠集資入股來解決。例如碧康金礦,在生產資金不足時,就向親朋好友集資入股4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晴隆縣的黃金生產企業除個別資金實力雄厚的外,大部分都是採取集資入股的方式解決臨時生產資金不足和擴大再生產所需要資金。黃金產業是“三高”行業,投資風險相對較大,商業銀行難以介入,民間融資就顯得異常活躍。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產企業規模小,單個產量低,生產粗放,資源利用率不高。

2、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氧化礦均為露天採掘,採礦區域地表植被大部分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已滿目瘡痍,生態惡化。

3、黃金勘探工作停滯不前。礦產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晴隆縣黃金開發十多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開採回收率相對較低,資源浪費大,部分企業已處於礦源枯竭、生產萎縮的境地。縣境內已發現原生礦,但原生礦的分佈、品位、儲量尚需進一步的地質詳察。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境內許多地質空白地帶至今都沒有勘察,勘探增儲工作處於停頓狀態。

四、政策建議

1、積極推進黃金產業規模生產的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有利於整合技術裝置,便於專業化協作,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銷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增加投入產出率,提高資源利用率。

2、抓好環境保護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堅持“誰破壞、誰賠償”和“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重點解決好採空區、廢渣、廢水無害化處理問題,盡力防止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環境汙染等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事故發生。透過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政策,防止新的破壞行為產生。

3、加強地質勘察工作,摸清黃金資源“家底”。地質勘察資料是黃金行業生存的基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晴隆縣還有許多黃金地質勘察“盲區”,物別是原生礦的勘察是黃金產業遠期資源增儲的重點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有部門要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積極開展資源推介和招商引資工作,加強橫向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加大對原生礦的勘探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