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行業

某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行業總結

某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行業總結

依據,最近,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組織蔬菜專題調研組,深入有關鎮鄉辦事處及村組農戶,對全區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一次系統的調研。對我區蔬菜產業發展的有利和制約因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同時,對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蔬菜產業廣泛聽取了市、區有關部門及鎮鄉辦事處和村組幹部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下一步我區蔬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發展現狀及特點

1998年我區就將蔬菜產業確定為全區重點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全區蔬菜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對推動全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區蔬菜播種面積已達6.1萬畝(使用耕地面積2.8萬畝,複種指數為2-2.5),佔全區耕地總面積的12。20xx年,全年生產商品鮮菜11萬噸,實現產值1.39億元,佔全區農業生產總值的26.2。全區以蔬菜生產為主的專業村已達30餘個,以種菜為主的專業戶為7260戶,佔全區總農戶的9.1。從總體上看,全區蔬菜產業發展呈現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區域化佈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設初見規模。據調查,全區專業菜地主要分佈在沿褒河、漢江河堤以北一公里的區域內,由東到西涉及鋪鎮、七里、中山、北關、漢中路、龍江、武鄉、宗營等8個鎮鄉辦事處、30餘個村,其中七里、鋪鎮、龍江播種面積較大,分別達到了8235畝、8700畝、5475畝。這些區域大部分地處我區石門灌區的尾水地帶,地下水位高,以沙壤土為主,非常適宜蔬菜的生產。透過近幾年的引導與調整,已形成了部分優勢蔬菜品種,特別是蓮藕作為重點發展的優勢產品,短短的兩年時間已集中連片發展到了4200畝。部分基地建設也初顯規模,目前已形成了以七里、鋪鎮、武鄉為中心的無公害蓮藕生產基地;以過街樓、白渡、金江、元房為中心的大棚設施蔬菜基地;以梧鳳、河壩為中心的根菜、莖菜類蔬菜基地。

二是種植種類齊全,品種結構趨於合理。據統計,全區栽植各類蔬菜品種已達11大類,100多個品種,基本囊括了我國蔬菜的大部分品種。在選擇品種中,我區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不斷加快品種結構最佳化,形成了以蓮藕、茭白為主的水生蔬菜;以生菜、紫甘蘭、綠菜花、櫻桃蕃茄為主的名特蔬菜體系;以萵筍、菜花、蒜苗、胡蘿蔔、豌豆、青菜為主的冬春露地菜體系;以津研系列黃瓜、湘研系列辣椒、合作系列西紅柿為主的春提早秋延後蔬菜生產體系。其中水生菜、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豆類等部分品種已在全市乃至西北地區形成了明顯的生產優勢,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三是生產水平日趨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增強。據查,全區蔬菜生產設施主要有地膜、塑膠大棚、日光溫室三種形式。其中地膜覆蓋面積1.2萬餘畝;各類塑膠大棚1.6萬個、面積近5000畝;日光溫室64棟、面積不足100畝。露地栽培蔬菜年輪作倒茬一般為2.5次,正常年景下,畝均生產蔬菜可達5000公斤,實現產值3000元左右;塑膠大棚和日光溫室等設施栽培蔬菜年輪作倒茬為2次,畝均生產蔬菜6000公斤,實現產值4000-5000元,最高的曾達到1.2萬元,分別是種糧效益的3倍-5倍左右。在生產技術運用方面,全區普遍推廣了輪作倒茬、合理密植、營養缽育苗、嫁接技術、平衡施肥、環境保護、無公害生產等技術,使蔬菜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不斷得到提高。

四是無公害基地建設已經起步,蔬菜的內在品質有了提高。近年來,我區在基地建設、生產技術監管環節大力推行無公害、綠色生產標準,20xx年8月我區胡家扁、白渡、河壩、梧鳳村4350畝蔬菜基地透過省級無公害認證,成為全市首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同時透過開展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培訓、宣傳,制定生產技術規程,啟動“綠卡”管理、倡導無公害施肥和病蟲防治技術,使廣大菜農的食品安全意識有了進一步提高,為全面實現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五是商品化率越來越高,市場覆蓋面不斷擴大。據瞭解,全市商品菜總產量為30萬噸,漢臺區佔全市的30左右。我區蔬菜70供應本城市居民;10供應周邊留壩、略陽、寧強等縣;20銷往甘肅、青海、寧夏、西安、重慶等省市。蔬菜銷售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同時,冬春時節從關中、雲南等地調入番茄、黃瓜、蒜薹等果菜類蔬菜,年調入蔬菜一般保持在1萬噸左右。目前全區有農貿市場17個,遍佈全區各個小集鎮。其中1998年投入運營的過街樓蔬菜批發市場是我區蔬菜產業發展的主要龍頭企業,20xx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重點批發市場”。該市場佔地106畝,累計總投資3295萬元,日平均交易蔬菜400噸、交易額40多萬元,年實現交易量15萬噸,交易額達1.5億元。其中僅我區蔬菜就佔70以上。此外,20xx年我區積極引進民間資金參與蔬菜產業化建設,引進的津坤工貿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模式,經營了1050畝無公害蓮藕,採取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質量標準,目前已在西寧、蘭州等城市設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網點,主要經營無公害漢中蓮藕,從而使我區蔬菜銷售進入外地市場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我區發展蔬菜產業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

(一)有利條件:調查表明,蔬菜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我區農業生產的傳統支柱產業,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是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區地處南北過渡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自然條件為蔬菜的生產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日光溫室、竹架大棚和露天種植三種種植方式在我區都具有可適性,我國現有的蔬菜品種在漢中基本上都能適生,從而使我區蔬菜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二是良好的區位優勢。我區是漢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有城市人口24.7萬人,流動人口5.2萬人,加上週邊山區縣及26.7萬農村人口蔬菜的消費,僅在本市就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據有關資料表明,20xx年,全國人均蔬菜佔有量為326公斤,而我區人均佔有量僅220公斤,如果加上常駐流動人口和周邊縣人口,我區人均佔有蔬菜量比全國的平均水平更低,因此,僅本地就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其它縣不可比擬的。

三是具有外銷的市場空間。由於獨特地理自然條件,使我區生產出來的一些蔬菜品種具有獨具一格的風味和品質。同時,由於蔬菜生產的季節性特點,使我區一些蔬品種具有特定的上市時間,也是其他任何一個地方不可替代的。加之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我區通往西北、西南的通道都已開啟,為我區蔬菜的外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尤其是我區傳統的一些蔬菜品種,如蓮菜、上海青、萵筍、胡蘿蔔、洋蔥、食用菌、茄子等在西北地區已有了穩定的市場。

四是農民有傳統的種植習慣。早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區為了滿足本地城市人口蔬菜消費的需求,就有目的、有計劃地扶持發展了一批蔬菜專業村,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這些蔬菜專業村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市場銷售已成網路,儘管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佔用了部分專業菜地,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專業菜地,一些菜農在長期的種菜過程中,積累下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之農戶為了自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菜的習慣,這為我區蔬菜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五是有一支作風過硬的技術隊伍。在歷次的機構改革中,我區始終高度重視蔬菜技術隊伍的建設,除區上保留了蔬菜技術服務站以外,蔬菜生產成規模的鎮鄉辦事處都配備有蔬菜技術專職人員,這支隊伍大部分人員技術過硬,作風紮實,深受菜農歡迎,從而為我區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二)存在的制約因素:從近年來我區蔬菜發展的程序來看,儘管我區蔬菜產業始終保持了一定的增幅(20xx年到20xx年,增幅比例為2.2和9.2),但其增速與潛在的巨大的市場空間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與蔬菜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都相對滯後。究其原因,主要制約因素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氣侯因素制約我區不能用日光溫室生產高檔反季節蔬菜。儘管我區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一年大部分時間蔬菜都可露地生長,但是,在冬春季節,我區大部分時間多霧,光照時間和強度不足,如果單靠自然的光照,日光溫室裡的茄果類、瓜類等高檔反季節蔬菜無法正常生長,而這段時期正是蔬菜需求的旺季,西北、關中、山東等地都能依靠充足的光照就能生產出反季節蔬菜,因此,這段時期我區高檔菜的需求全部要依靠外地調入。

二是土地因塊分散制約了大規模連片種植蔬菜。據統計,我區農村人口現有人均耕地為0.88畝,戶均經營土地規模一般在3.5畝左右,由於土地分散,加之每個農戶家庭的勞力、資金、技術水平、人的素質差異較大,在同一片土地發展蔬菜,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進行組織和引導,很難將各戶統一組織起來共同發展,因而往往出現你想發展他不願發展,致使連片土地都無法發展的局面。

三是基礎設施不配套制約了一部分村組想種菜而難以種菜。實踐證明,水是蔬菜生產第一不可少的要素,從蔬菜育苗到上市,在其生長期間幾乎天天要澆水,而我區絕大部分割槽域配套的渠系和供水時間都是圍繞糧油生產的需要進行配套和用水時間確定的,與蔬菜需水的時間和配套的渠道不一致,因此,如果不靠機井抽水或改變石門水庫供水時間及方法,根本無法種菜。

四是缺乏資金、技術是制約農戶想發展而不敢發展。據瞭解,在我區現有的栽培制度下,露地栽培蔬菜畝均約需投資800-1000元;竹架大棚畝均一次性投入為20xx-3000元;鋼管骨架大棚畝均一次性投入5000-7000元左右。實踐證明,投資越大收入就越高,但是以我區農民現有的收入水平,大部分僅能選擇竹架大棚或直接採取露地栽培的方式,投資較大的鋼管骨架大棚如果沒有政府、金融部門的扶持,以農戶自有的財力,很難投資建起。另外,因蔬菜品種較多,種植季節不一,各種蔬菜的搭配、技術規程、操作規範差異較大,技術部門無法制定統一、規範化的標準技術規範,從而使一部分想發展的農戶因擔心無技術而望而卻步。

五是缺乏強有力的市場帶動是我區蔬菜產業難以大發展。據瞭解,因蔬菜的鮮活性特點,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發達地區基本上走的是市場帶動農戶發展的模式。目前我區儘管有17個農貿市場,但除過街樓批發市場以外,大部分農貿市場設施簡陋,交易時間短,僅能滿足本地人口蔬菜交易的需求,起不到帶動本地蔬菜大發展的作用。而過街樓批發市場目前正處在建設的起步階段,交易場地狹小,各類配套設設施尚未完善,加之周邊南鄭、城固等地的菜農也在此處批發交易(每日僅販運蔬菜的小商小販就達20xx人以上),場地十分擁擠,有的蔬農為了搶佔場地,每晚10時左右就開始進市,從而使該市場的交易時間由原來的凌晨3-4時左右大大提前,對離城較遠的菜農和商戶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步伐緩慢。調查表明,我區目前種植的蔬菜品種絕大部分是外地已經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品種。引進的途徑上除蔬菜技術服務部門外,主要由經營蔬菜種子的個體民營企業或農戶自行引進,不僅不能在市場上佔領先機,而且

某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某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由於新品種的試種風險太大,菜農一般不敢試種,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使我區蔬菜新品種的應用始終落後於全國發達地區。對新技術的應用也同樣如此,由於我區菜農的種植規模普遍較小,從外地引進技術人才得不償失。蔬菜技術部門建立的試驗示範園少,也無力扶持一批示範戶,更無力走出去接受新技術的培訓,因而在技術的運用上只能靠經驗摸索,導致目前我區至今沒有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名、優、特蔬菜品牌。

二是質量檢測體系尚未建立,標準化生產步伐滯後。按照我國蔬菜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達到無公害標準是對各類蔬菜上市的最低要求,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對入市銷售的蔬菜都已開始建立准入制度和原產地追溯制度,建立無公害質量檢測體系是發展蔬菜的重要保障和必不可少的環節。目前雖然我區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面積達4350畝。但這些認證的基地主要由租賃土地的專業大戶所為,而我區生產蔬菜的主體農戶,因取得認證的成本高,無人也無力來牽頭組織,因此技術部門推行標準化生產時,農戶即使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規程生產出產品,但沒有相應的認證標識,無法實現優質優價,使推行的工作難度極大。加之在銷售環節我區沒有專門的檢驗機構、人員、裝置,從而使全區蔬菜產品無法檢測,不能實現標識銷售,制約了無公害蔬菜發展的程序。

三是各級財政的投入力度不夠,配套基礎設施改善難度大。從我區過去蔬菜產業三次大發展的歷程來看,其關鍵因素在於各級財政對菜地的用水、用電、渠系和道路進行了統一規劃和資金投入,從而解決了菜農的後顧之憂。主要原因是這類問題僅靠一家一戶是無力改變的。稅費改革以後,絕大部分村組集體積累無來源,集資專案被限制,因此根本無力解決這類問題,這是當前制約我區新菜地建設發展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四是各有關部門支援的力度不夠,蔬菜的生產成本高。突出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貸款難。據瞭解,信用社去年在我區推行小額信貸以來,絕大部分放貸物件主要是一些個體工商戶、專業大戶,而真正用於蔬菜戶中很少。第二是電價高。按電力部門現行的政策規定,蔬菜抽水用電執行的是工業電價,每度高達0.78元,比農用電價0.32元高出0.46元,僅此一項,在我區一些專業菜地,每畝僅電費成本就高出80元左右。第三是對農用運輸工具收費多。據調查,我區現有各類機動三輪車480臺左右,這些機動三輪車主要用途是運菜拉肥,是農民拉運蔬菜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據瞭解,購置一輛6馬力的三輪運輸車,價格大致在3000-4000元左右,而辦齊各類證件手續費卻高達3000元以上,收費專案達8項之多,如此之高的收費,使我區離城較遠購置了機動三輪車的蔬菜種植戶無力承擔,在平常運送蔬菜中只有等待執法部門下班以後,才敢愉愉摸摸上路,對此不僅車主反映較大,交管部門對由此而造成的安全隱患也頭痛不已。

五是龍頭企業發展滯後,產品檔次不高。調查表明,截止目前,我區還沒有一家直接從事蔬菜保鮮、貯運的加工企業,生產出來的蔬菜基本以初級農產品形式流通銷售,很難進入外地超市。這種狀況不僅實現不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阻礙了蔬菜產銷一體化和社會化服務。同時,由於貯運加工業滯後,使得蔬菜產業對二、三產業的帶動不明顯,影響了人們對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

四、幾點建議

綜上分析,我們認為,我區把蔬菜產業確定為全區今後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既符合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執行發展的規律,又符合本地的自然條件、農民的種植習慣、市場特點和需求,是一個極具潛力、值得大力發展的優勢產業。儘管當前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但認真分析,這些因素是區域性的、可以克服的。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只要下大力氣予以解決,我區蔬菜產業一定會再次有一個大的發展。為此,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最緊要地就是要按照區委、區政府已經把蔬菜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的有利時機,組織全區上下儘快統一思想,尤其是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認識問題:一是要進一步堅定做大做強蔬菜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要教育引導全區上下儘快認識到,區委、區政府之所以將蔬菜產業確定為我區農業發展的兩大主導產業之一,是以漢臺“城郊型”農業的特點、以漢臺農業產值中蔬菜產值所佔的比重、以市內外市場的需求,以及農民增收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完全符合漢臺的實際。當前,各級各部門都要儘快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這一重大決策上來,並把抓好這一產業的.發展作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的具體行動之一。要牢固樹立持之以恆的思想,堅持不懈地把這一產業抓下去,以徹底改變我區樣樣都想抓,樣樣都不成規模的現狀。二是要把蔬菜產業放在產業結構調整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我區人多地少、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難度大這一狀況在短期內仍將長期存在,目前農業內部各個產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已十分有限,而蔬菜產業既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增收空間十分之大,只要有各級強有力的引導與扶持,其必將釋放出更大的效益。建議區委、區政府今後在確定我區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思路、出臺興農政策、制定支農措施時,要把對蔬菜產業的扶持與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援。要把蔬菜產業放在事關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事關農民增收的角度通盤考慮。各級各有關部門也要圍繞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總體工作思路,把如何支援、配合、促進蔬菜產業的發展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下大力氣,力爭用3-5年的努力,使蔬菜產業真正成為帶動我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三是要把質量和安全放在發展蔬菜產業的第一位。要切實增強一種緊迫感,充分認識到蔬菜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不僅關係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更直接關係到蔬菜產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當前,要切實認識到加緊對蔬菜從田間到餐桌進行全程監督,確保蔬菜的質量與安全已事關我區蔬菜產業興衰成敗。為此,建議區委、區政府在確立我區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時,要始終把質量和安全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優質、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把推行標準化生產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透過提高質量和安全使我區蔬菜產業的發展能不斷上臺階。

其次,要加強領導,夯實責任。當前,要抓緊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蔬菜產業化發展協調會議制度和產業化工作辦公室。主要職責是協調解決蔬菜產業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制定產業化總體規劃,審定單項規劃方案,檢查實施情況,調查研究、處理日常事務工作等。二是要儘快制定規劃。要以這次調研成果為依據,儘快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我區蔬菜產業化發展規劃,明確我區今後蔬菜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方向和措施。同時,要進一步落實任務,要按照一套班子、一個發展規劃、一套實施方案、一個服務體系、一批科技人員的要求,組織專門的工作機構抓好落實。各鎮、鄉、辦事處也要建立相應機構,確定專人,具體抓好規劃和實施工作。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建議區上每年從區財政支援產業化資金中預留一定的資金,作為獎勵基金。把產業化作為鎮、鄉、辦事處年終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主要內容,實施嚴格考評,以確保全區蔬菜產業化順利發展。

第三,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建議區財政或爭取上級的財政支援專案,加大在四個方面的投入:一是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的資金投入。這部分資金主要用於名、優、特新品種引進的轉讓費;新品種試驗費;新技術推廣費以及對科技人員的科技培訓等開支。建議每年在區財政支農資金中單列一筆解決。二是加緊建立檢測機構,購置檢測裝置。對部分農口事業單位可重新進行整合,抽調業務熟、技術精的人員組成蔬菜檢測站,主要負責蔬菜標準化生產的執法監督、檢查和蔬菜品質的檢測,對未經檢測的蔬菜禁止其入市銷售。同時,還應承擔為外銷蔬菜辦理各類證件等工作。建議加緊向上級爭取檢測裝置,儘快投入工作。三是加大對新發展蔬菜地的基礎設施投入。建議我區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把蔬菜產業配套設施的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解決好機井和渠道的配套工作;水利部門每年也應安排一定的資金,解決蔬菜發展的用水問題;交通部門對已成規模的專業蔬菜村和新發展的蔬菜村的道路應優先考慮予以一定的扶持,以解決行路難的問題。四是健全市場體系。過街樓蔬菜批發市場事關我區蔬菜發展的大局,建好、管好該市場意義重大。目前中、省、市已給予了較大資金支援,建議區委、區政府成立專門的建設領導小組,協調有關方面,儘快落實專案資金,抓緊各類配套設施建設,擴大規模,完善功能,使之儘快成為帶動我區蔬菜產業發展的“龍頭”。此外,建議對已有的農貿市場,結合小城鎮建設與開發,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資訊服務功能,使其儘快形成網路。

第四,要強化政策引導,提高菜農的組織化程度。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二、三產業比較發達、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的村組,可繼續採取專業大戶、外來客商透過轉包、轉讓、出租的方式,引導農戶將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以解決部分農戶想種地而無地可種,部分農戶不想種地而有土地的問題。二是組織菜農建立各類蔬菜協會。建議此項工作在蔬菜技術服務部門的指導下,儘快在部分村組試行。三是落實扶持龍頭企業各項政策措施。中、省、市、區有關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已經出臺,關鍵是抓落實,切實將各項措施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銷售企業與農戶簽訂定單,推行標準化生產,帶動基地發展。

第五,要協調方方面面創造寬鬆環境,支援蔬菜產業發展。一是要協調電力部門糾正把蔬菜抽水用電視為經營用電的做法,按中央1號檔案的要求,把對農民“多予”措施真正地落到實處;二是要協調交通、運管部門把對機動三輪車過多的收費專案砍下來,區別經營性與生產性三輪車的用途,把真正用於生產性的三輪車的不合理收費抓緊取消;三是協調信用社進一步加大小額信貸的工作力度,尤其是蔬菜種植戶在發展大棚蔬菜時應予更大的支援;四是協調交通部門儘快在我區範圍內建立起農產品的“綠色通道”,確保我區蔬菜運銷的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