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

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 篇1

幼兒園大班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很難形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家長應當重視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那麼,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給家長朋友提幾點建議: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規則 首先家長本身要有規則,再給孩子定生活、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規則,家長要有幫孩子定規則的意識,比如說,早晨要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與人交往時主動打招呼等。

大班孩子面臨升入小學,到學校後要遵守紀律。紀律是什麼,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規則,給孩子定規則,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二、規則表述要清楚明確,易於理解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邊看電視邊時,你不應該對孩子說:“你快點吃

”因為你要求他“快點吃”,他會理解為“加快速度,狼吞虎嚥地吃”,而不能正確理解你的意思是讓他吃飯要細嚼慢嚥,不做別的事情。

三、以積極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規則 家長要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

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吃飯時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帶著情緒說反話。倘若家長說反話,告訴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當真慢慢吃,並且振振有詞地說,“不是你讓我慢慢吃嗎”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能聽懂反話,但他就和家長對著幹,所以,家長最好用積極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讓孩子參與定規則 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參與定規則。

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出門,讓孩子當導遊,領著家長過馬路,啟發孩子說出:紅綠燈要遵守,要走斑馬線。讓孩子身體力行,他接受起來會很容易。這樣,讓孩子覺得這個要求不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別人,孩子還會有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

五、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及時進行鼓勵 當孩子做得很好時,家長應給孩子表揚或鼓勵,這種表揚或鼓勵不一定是買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個擁抱或口頭上的鼓勵,都會使孩子非常愉快,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及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六、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時時、處處、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年幼的孩子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說,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電腦遊戲,而家長自己卻痴迷網路,這樣就會影響孩子,所以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看完書後放回原處,見到客人主動打招呼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會對孩子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七、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持之以恆 孩子終歸是孩子,規則的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點反覆也是正常的,但家長的要求要始終如一。

比如,定在每天6點起床,家長就必須6點起床,每天都這樣做,這對孩子是一種帶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不管規則怎麼合理,講得怎麼細,如果不能堅持的話,所有的一切都是零。

在這裡給家長朋友提個醒,當我們決定做這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一定要堅持下來,持之以恆。

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 篇2

1.適當的物質獎勵,通常可以讓孩子可以做得更好。以前我的孩子只知道把功課做完,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

現在透過這個方法可以讓他知道把事情做完和把事情做好是完全不同的。應該儘量把事情做得更好,透過這個以適當的物質獎勵方法來培養他的做事的態度。

2.在日常生活中我要以身作則。

許多孩子沒有毅力,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我對孩子提出了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始有終。

3.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有時孩子在做功課時,突然想放棄做功課轉而選擇玩玩具或者是吃東西,此時我會刻意延緩一段時間,或者讓他明白此時的任務是做好功課,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孩子專注於完成一件事情的習慣。

4.給孩子設定點“小障礙”。

我有時候會有意識地給孩子設定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鍊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鍊孩子的耐心。要鼓勵他做好一件事需要經過努力,才能完成。

5.給孩子適時的鼓勵,支援和肯定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心來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

6.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顯得不耐煩,希望尋求大人的幫助或是選擇放棄。我會看那些事情他是否能夠獨立完成,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引導他解決困難,體會獨立處理困難後的成功和喜悅的心情。

7.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讓孩子做適當的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培養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培養規則意識讀後感 篇3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 活經有記憶,有的年齡很孩子,由於“見多識廣”能和講出很多見聞。因此,家長要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環境。給他玩各種彩色的、有聲響的、能活動的玩具,聽音樂,多和孩子講話,給孩子念兒歌、詩歌,講故事,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商店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等等。

在他們的耳聞目染中,對形象鮮明的、感興趣的或引起他們高興或驚奇的事物,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較長時間保持在記憶中,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時會引起聯想,更容易記住新的東西。

2、給孩子佈置識記任務 為了培養孩子的有意識記能力,對2、3歲的孩子就可以佈置有意識記的任務。最簡單的可從要孩子去取一樣東西或傳一句話做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佈置識記的任務可趨複雜。如要求記住遊戲規則,複述一個故事或講出參觀見聞等等。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成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很容易記住。相反,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要強迫自己化力氣去記住它。而年幼兒童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很難記住。因此要幼兒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不能靠強迫命令,而是要激發起其學習興趣。有的2、3歲兒童能認識很多字,有的年紀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由於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有興趣,能孜孜不倦去學的結果。

4、增強孩子記憶的信心 記憶力的好與差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對自己的記憶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難提高。只有有信心,才能集中注意、開動腦筋、想方設法把它記住。因此,家長切忌打擊孩子記憶的信心。如有的家長罵孩子“你什麼都記不住,一點記性也沒有,對你說了也是白說”等等,是很不妥當的。家長要了解其記憶的不足之處,記不牢或記不正確的原因,耐心幫助他,要多給予鼓勵。從小培養起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

5、指導孩子記憶的方法 善於運用各種記憶方法能提高記憶力,家長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記憶方法的指導。

年幼兒童記憶保持時間短,記憶的主要方法是機械識記,要他們記住某種內容就要不斷重複,可教他們背誦一些兒歌、詩歌,記住一些簡單的科學常識。入學前的兒童已會運用意義識記,可以教他們運用順序記憶、歸類記憶、聯想記憶等識方法。入學後要記住一篇課文,可用整體記憶和分段記憶等方法。

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將孩子引入記憶方法之門,讓他知道用有效的記憶方法可以提高記憶力,促使他去探索、交流、創造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以達到提高記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