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公開課教案設計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公開課教案設計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區分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把握文化傳統的惰性和可變性,進而瞭解作者提出的傳統的兩重性,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傳統

能力目標:能快速篩選提取文章的重要資訊,培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分析對待我們的傳統的精神

教學重點:區分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把握文化傳統的二重性

教學難點:理解文化傳統的惰性和可變性,正確看待包袱和財富問題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匯入

以最近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聽到的新聞匯入如從某領導去孔廟、去黃帝陵祭拜,韓國將“端午祭”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要將“中醫”改名為“韓醫”申請,易中天品三國讓他成為超級教授,王利群談史記也擁有了一群粉絲,于丹說《論語》,這本書銷量將突破400萬冊等等現象可以看出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看出世紀之初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迴歸的渴望

德國語言學家雅克布·格林說過:“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民族文化和傳統”傳統已成為一個國家的身份證,是支撐這個民族精神的脊樑

二、明確兩個概念及其特性

1、這文章講的是什麼問題?――傳統文化、文化傳統、傳統

2、舉例辨析

生舉例,生結合課文的分析闡述,辨析同學舉的幾個例子是不是舉得恰當,同桌之間一起探討一下

回到課文,明確兩個概念:各請一男生一女生讀概念,其它學生關注其中的關鍵詞,並把握篩選重要資訊來理解概念

師舉例:有時傳統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漢字中體現的中國人對中正平和和整齊對稱的追求,武術中的俠義精神,蘇州園林中的天人合一,春節中體現的重視家庭團圓的願望

龐樸認為: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

你看這兩個詞雖然只前後調換了一下,但相差甚大,作者用了一個很好的比喻――蜜蜂和蜂蜜的區別比喻形象、巧妙

三、理解文化傳統的惰性和可變性

(1)舉文中關於“忠孝觀念”的例子

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為政》

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名義章》 (樹立德行按道的原則行事,能揚名於後世,來使父母顯揚,是孝的目標)

我們在學習這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是以一種傳統文化即文化遺產的形式存在,而我們學了以後,化入自己的內心和靈魂,然後在生活中、審美、道德上體現出的,那就是民族精神文化傳統了

(2)文化傳統是不是就像殭屍、木乃伊一樣千年不變的?

就比如說孝,現在也不提倡無原則的愚孝孝,也不能是無條件,無原則的'盲目的孝忠,古時所講的忠是忠於皇帝,照道理說還是要盡忠,要忠於國,要忠於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顧炎武

(3)那作者為什麼又說它是一種惰性力量?

老師讀這段,學生思考惰性力量該怎麼理解學生品味這段中體現出來的的語言的魅力――用詞生動妥帖,整散結合,搖曳多姿

可見民族精神支配著我們的行為,左右著我們的審美趣味,但又讓我們成為一個群體凝聚在一起,你是一箇中國人不是因為你的膚色,你的著古典服裝,而是因為志同道和,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是一種惰性力量但它又是可變的,有時在縱向時間上隨時代而變,有時是在橫向空間上與西方文明交流而變但變化是緩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4、看一段影片,

找一找電影《刮痧》片段中中國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的表現,並體會文化傳統的惰性和可變性

生談

師引導:傳統文化:兵馬俑、服裝、刮痧――民族性、時代性

文化傳統:教育方式,父子關係,面子總是――惰性、可變性

四、如何對待傳統?

1、影片裡的大同到了美國,其實他是帶著中國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這一件大行李來到美國的這個大包裹裡面有勤奮、孝順、仁義還有中國式的教育方式等等等等,這個包裹裡的東西讓他在美國的生活帶來一些困撓,這個包裹他能不能、要不要拋棄嗎?

生談

2、引出作者觀點:既是財富又是包袱那我們能不能拋棄包袱,繼承財富?

傳統就像登山者運動員的揹包一樣,不能為了輕鬆就把揹包拋棄了,因為拋棄的不僅是包袱,同樣也是財富,是生命

(讀課本最後兩段)

(1)是財富,也是包袱難以徹底決裂,會隨生活的變化而更新

(2)運用它而不被其吞沒,防止它而不拒之於千里之外

3、聯絡現況思考:

最近報紙上有報道很多地方辦起了兒童讀經班,孩子們穿著寬袍大袖的漢服,每天背四書五經,吃飯前念古語對這種現象怎麼看?

4、引入國學大師文懷沙說的話: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氣”,畢竟“樹的影子拉得再長,也離不開樹根;我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媽媽的心”

五、問題探討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同,到了美國,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他的生活中激起了一個個驚濤駭浪而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無非就是讀書同學老師父母,平靜的生活似乎與我們對待傳統的態度沒什麼大關係

在崇尚國學的今天,90年代出生的你怎樣看待日日隱身在我們生活中的關於德與才,父(母)與子、師與生的中國文化傳統問題

(1)司馬光:德才兼備謂之聖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2)古之教者,莫難嚴師,師嚴道尊,教乃可施 明王守仁(《嚴師箴》明代中期思想家古代的教育,最難的是嚴師,教師嚴格學問才能受到尊敬,教育才能施行)

生討論

一生總結同學的思考

師引導:(1)點出財富的一面 在這樣一個人心惟危,急功近利的時代崇德尚義、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可以為人們道德的自覺形成,超越物慾的羈絆,提高精神境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包袱的一面其一,偏重道德的提高,而忽視意志、力量的培養,個性的張揚其二,忽視外在知識的探求在中西文明的第一次劇烈撞擊中中國似乎一夜之間成了誰都可以宰割的綿羊後世國人科技意識的淡漠,無疑與此相關 其三,缺乏民主、平等觀念,不敢挑戰權威堅持一種平等原則,在師道尊嚴中,尊在先,嚴在次如此尊嚴可謂現代之師道

師談自己的看法:在現代這個傳統消瘦、物質豐腴的時代,中國文化傳統強調比如儒家的“仁義”,道家的“清靜”、“無為”,墨家的“兼愛”、“非攻”,都與和平、博愛、環保等現代主流思想合拍,不僅可以化解我們現在面臨的精神危機,也可以化解世界上種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但我認為我們要運用創化論的思想,由重振,走向重組(板書)我們可以讓傳統這棵灰色的樹變得多彩、變得富有溫度、更和諧、更可親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煥發出新的光芒我們在這光芒的照耀下,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我想這正是我們今天審視傳統的意義所在

六、作業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傳統海洋中的片帆隻影:

皮影(skin shade)、剪紙(papercut)、瓷器中(China )及仁義(Justice and humanity)、謙讓(declines)、艱苦樸素(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等

下一個板塊是“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和溝通”

作業就是從以下幾個詞語的中英文意思來談談你對中西文化的差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