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框架論文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框架論文

依據物流管理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四類工作的角色定位,從基礎能力、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培養三個方面,分別闡述構建物流管理類學生的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及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核心思想以及實現方法,並以此為基礎搭建了人才培養體系框架,為現今開設了物流管理類專業的高校提出了完善人才培養的建議,為市場輸送更多的優秀物流人才。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人才需求的層次性特徵日趨明顯,因而迫切需要專業的物流人才。根據有關物流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顯示,根據工作性質和工作層次的不同,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可分為四種類型:理論研究型、管理決策型、管理應用型和實際操作型[1]。

1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框架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應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基礎能力、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培養。其中基礎能力是指學生在本科教育中對於物流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對物流相關裝置及系統的規劃、設計、操作、開發等實際能力;專業素質是指學生能夠根據所掌握物流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因此,物流管理的.本科教育模式是一種以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為基礎,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系統結構。根據調研及分析,設計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框架,如圖1所示。

1.1 基礎能力的培養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基本可以分為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2]。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課程學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年學習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語言、自然科學與數學基礎、社會科學基礎、工程類基礎等課程;第二年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管理與經濟、市場商務類、計算機應用類等課程;第三年主要學習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括:供應鏈管理、運作管理、物流系統工程、國際物流、採購管理、物流戰略管理、物流運輸組織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等;第四年主要學習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物流經濟地理、物流設施與裝置、質量管理、電子商務、物流中心規劃與管理、物流方案設計與應用、物流金融、綠色物流等。

1.2 實踐能力的培養

理論學習要與實踐相結合,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學生還要參與實踐環節的教學。第一學年,有基礎課程的課程實驗;第二學年,有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設計、實驗及認識實習,包括:物流資訊系統課程設計、供應鏈系統模擬實驗等;第三、四學年,有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和實驗,包括:物流系統模擬課程設計、ERP系統模擬實驗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實踐活動和科技競賽,主要包括: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以及相關學科競賽等。參加科技競賽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熟練度,激發創新能力。

1.3 專業素質的培養

物流管理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還應注重學習相關交叉學科的知識[3]。物流學科的課程設定要體現跨學科的特點,相關的交叉學科有:經濟學、資訊科學、管理學、系統科學等。在專業課程中設定具有行業特色、符合學校背景的一些“特殊”課程,如港口物流、冷鏈物流、農產品物流等。專業實踐環節包括:認識實習、資料庫和計算機應用、物流資訊系統課程設計、物流系統建模與模擬實訓、生產實習等,透過專業實踐訓練,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鍛鍊綜合能力,提高專業素質。

2 完善人才培養的措施建議

2.1 合理設定課程體系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以滿足行業人才需要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來構建,要根據物流管理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的主要結構來設定相應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方面,要儘可能選擇那些專業性強,具有實踐應用性的教材。

2.2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

把實踐教學貫穿到學生整個本科階段的學習過程,課堂上分析討論來自於企業的真實案例,讓學生學習企業經營思維,鞏固專業知識,激發想象力;安排校外實習時,組織學生到有關物流企業、商業連鎖企業的配送中心等進行參觀、訪談或短期實習,讓學生對物流管理有直觀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

2.3 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符合物流管理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特點,從而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素質的角度,去進行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掌握必要的課外知識,培養綜合型物流人才。

3 結語

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符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卓越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從基礎能力、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三個方面進行培養,透過合理設定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激發學生對該專業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方式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從而進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