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思考論文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思考論文

高職院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輸送機構之一,為了滿足這種應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許多高職院校紛紛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興建物流實訓中心,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性。根據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何還是有很多學生仍然找不到工作呢?歸根原因: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不具備最基本的職業技能。教學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定與行業崗位銜接不夠,導致學生在其工作崗位上不能做到零距離上崗。高職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不斷改革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的學生今後能否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取決於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一、職業能力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職業能力是指勞動者從事某一項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適當社會環境的能力。高職院校要將學生從技能型向職業人進行轉變,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從業能力的基礎上,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適應新環境、勇於創新的能力。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物流人才主要分為初級物流管理人才、中級物流管理人才、高階物流管理人才。中職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主要是面向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等行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流通企業的物流部門一線崗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範,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瞭解物流作業及運營過程,具有物流業務流程操作的基本能力的初級物流管理人才。這類人才主要從事基層具體物流作業的管理,如倉儲保管、包裝、裝卸搬運、分揀配送、物流資訊處理等一線操作。我國大多數中職物流管理專業重基礎理論培養,忽視了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

高職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是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是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學校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還應具備綜合能力,具備物流業務流程操作與作業控制能力,能夠熟練地完成物流採購及供應、倉儲管理、配送組織與管理、運輸排程、物流資訊採集與處理、貨運代理等工作,能進行物流專案方案執行和運作等生產、管理與服務工作的初中級物流管理人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採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真正體現了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透過工學交替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逐步得以提高。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更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拓展,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業務能力,還應具備英語、計算機、財務會計、經濟貿易、物流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能力。對證教學,讓學生在校透過學習獲得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營銷師、助理物流師、中級物流職業經理人、報檢員、貨代員等證書,為學生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物流高階管理人才,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

在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碩士點,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設立了物流方向碩士點、博士點,在北京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設定了物流管理博士點,為培養高階物流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礎。大多用人單位對高階物流管理人才要有5年以上的物流管理經驗,不僅要求管理者知識面廣,敏銳地目光能發現市場的變化,有運籌帷幄能力,而且能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宏觀調控。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高職教材內容與企業崗位銜接不夠

2005年,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指出,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同時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王平安主編的《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概論》認為"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是和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是理論教學內容之外的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還不深入、比如特色校本教材、訂單培養班、校企合作班等還需高職院校去深思,怎麼辦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工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高職類物流管理教材相當多,教材編寫框架內容較陳舊,專業核心課程《運輸管理》《國際貨運代理》

《國際物流實務》相關教材知識的重複點較多,教材編寫體系多樣化,雖然有些是以專案為導向,任務驅動式的編寫體例,但是也存在著諸多缺陷,如與傳統教材比換湯不換藥,版本較多缺乏特色,不能吸引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新內容不能及時反應到教材中去,同時實訓教材較匱乏。高職側重於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教材內容應與企業崗位進行銜接,結合職業資格證書,開發本著理論知識夠用以校內實訓設施為切入點,以企業崗位的任務為載體,編寫基於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特色教材,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掌握崗位相關技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訓中去學習,去發現問題、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校企融合互動力度不大

我們在思考"工學結合"如何將學生、企業、學校進行有機地結合,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塑造良好的職業情操。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共同培養人才,讓校企合作不只是旗號,而是要落到實處,真正培養能零距離上崗的物流人才。如果校企合作沒有深入滲透,只是重形式輕行動,雙方未能有良好的合作解決方案,就未能真正地實現雙羸。學校透過校企合作能做到:讓教師深入企業實地調研,及時掌握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資訊,進行專業課程和教學改革,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讓一線教師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踐,豐富教師的實訓經驗;希望企業接受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能提供好的實習崗位,實習指導。將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請進學校來進行實訓教學、技能比賽的指導。需要"學校以不斷地瞭解企業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為企業分憂,協助企業來培養學生,透過培養學生來服務企業".企業在與高職院校合作過程中,也希望得到高職院校給予更多的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頂崗實習生。頂崗實習,不是學生到了企業崗位上後再來培訓學習,而是學生在學校要與合作企業建立訂單培養班,做到學校、企業、學生有機結合一體。學生在校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再到企業進行認知學習,需要企業有專門技術人員進行實操指導實習,再返校進行回籠學習,最後一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真正體現從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

(三)教學中未充分認知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

高職院校本著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培養適應行業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裝置設施軟體的實操技能,還應培養學生的勇於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情操。教師扮演引領者、組織者、指導者等角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傳統老師教,要讓學生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要使學生明白他們自己就是實踐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起著引導的作用,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讓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鼓勵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積極參與高職類的各項技能大賽,從大賽中學生能積極鑽研,團結協作,勇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高職物流管理類"現代物流-儲配方案的設計與執行"技能大賽,是為滿足企業對人才需求,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為主要目的,以物流業的重要環節--儲配作業為背景安排實訓,訓練學生在團隊組織、協作、領導、分析處理問題、高效、順暢、總成本最小化等方面的職業技能與素養。

三、學生如何實現向"職業人"轉型

(一)實踐教學與市場、企業、崗位對接,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1.學生培養與市場進行對接

職業人培養目標為社會生產、管理、服務提供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嫻熟地操作,主要培養學生將來在工作中實際操作和應用技術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與人交流溝通、相互協作、自我學習及敢於創新等職業核心能力。

目前倉儲、運輸、配送、貨運代理、報關等領域的物流人才十分短缺。物流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應當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以企業崗位為任務進行定崗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主要面向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等行業,培養具備物流管理必需的理論知識,從事物流採購以及供應、倉儲管理、配送組織與管理、運輸組織及排程、物流資訊系統操作、國際貨運代理及報關業務,以及從事企業物流管理與物流企業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以培養現代職業人為目標,課程設定和人才培養目標要一致,課程結構要科學化、合理化。根據專業和崗位需要,圍繞企業的需求實施教學。課程教學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融入企業的生產。真正體現職業教育職業性,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突出特色,雙證培養"學歷證書+職業證書",要求高職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要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2.學生培養與企業崗位對接

唐冬生和羅敏傑認為"職業人是自身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基本的職業素養,積極參與社會分工的,透過為社會創造財富而獲取合理報[3]酬的一類人"."職業人"的培養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在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要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就必須需要企業也參與到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的進度尚未真正融入社會經濟的現實之中,仍未能完全走出為辦學而辦學的迴圈[4]之中。"現代職業人培養必須依靠強有力的企業合作與指導,以學校為主體、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養模式,目的就在於培養學生成為真正適合企業需要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已任,為現代化服務業、製造業、物流產業等支柱產業提供服務,實現學校與社會及產業的深度融合,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實踐教學是培養"職業人"的重要手段。依託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踐教學的同時,學生要扮演雙重角色,既是學生也是職業人,並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他們所承擔的職業角色也不同。

根據以上的物流企業的崗位與合作企業進行簽訂定向培養的協議,和企業協同完成教學及實踐過程。學生在學校進行理論課程學習時,結合企業崗位需求聘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校教學指導,理論課程結束後安排到企業進行認知實踐,再回歸課堂進行總結,提出問題,再來解決問題,從而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兩年學期末再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真正做到零距離上崗。

(二)豐富實踐活動,促進綜合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核心是解決"培養怎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和"培養的人怎樣"等幾個既相互獨立又融為一體的問題。在面向社會以市場為需求,必須重視能力和技能培養等方面穩步[5]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高職可以透過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比如:開展社團活動、舉辦物流專題講座、積極參與高職物流儲配方案設計大賽及校外的各項技能比賽、大學生技能創業等"以豐富大學生課餘生活,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用各種創意活動鍛鍊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思修及專業素質水平,促使學生們潛在的能力素質得到了釋放和提升,提高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如何動腦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物流管理專業"工學結合"要落到實處:將知名物流企業引進校園,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辦好廠中校,校中企;引導學生拓展創業市場,將電子商務與物流進行融合,在校內外與企業共同進行倉儲業務、電子銷售、物流配送等,使學生具備電商、物流、營銷等綜合知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勇於創新意識、適應崗位環境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欽方。基於職業能力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淺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4),24-25.

[2]王平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唐冬生。高職院校"職業人"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