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略論初中生物教學的建議論文

略論初中生物教學的建議論文

初中生物教學面臨中考分數低、課時少、內容多、學生不夠重視等諸多方面的教學阻力。因此,上好初中生物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以下是我關於上好初中生物的幾點建議。

一、大膽創想,用好教具

教師的大膽創想,可以帶給學生直觀的刺激,激發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好奇心。同時降低學習難度。例如在講《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時,上課開始時給學生展示一個燈泡———病毒的模型。學生既困惑又好奇,增加了本節課的學習動機。

二、多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教學要倡導探究性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是為了在“做”中“學”,要讓學生做完每一個探究活動都能有最大的收穫。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透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上好生物課的關鍵。

1.進行探究性學習一定要突破傳統教學的封閉,把學生置身於一種開放性、主動性、多元化的學習情境中,這樣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進入探究性學習的狀態。

課程的開放性、多元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具有發展變化的眼光,開闊的視野,尊重多樣性、相容並收的多元化態度,動態的、聯絡的、層次性的、系統性的觀念,發散、逆向、整體、綜合的思維方式,層次整合、互動構建、轉化出新的認識方法,主動選擇和探究的教學方法,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等等。後現代教育學和後現代課程論認為:“如果教學中沒有真理的創生,或者更確切地說,如果課堂不是尋求真理、發現真理、分享真理的首要地方,那麼,教學難以成為生活。”“共享真理”是他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他們還認為封閉系統與開放系統的區別在於“封閉系統可傳遞和轉移(transfer);開放系統則可轉變(transform)”,體現在對課程的看法上,前者認為教學是“傳遞和傳輸知識”,後者則是“要探討轉變性的課程”,在開放的系統中“教學改變了做法,從教導性轉向對話性”。他們對知識的形成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世界的知識不是固定在那裡等待被發現的,只有透過我們的反思性行為它才能得以不斷地擴充套件和生成。”

2.教師要實現其角色的根本轉變。

對教師的角色、課程和學習的`意義也有了新的理解,這就是“相互作用是構成成長的核心。“”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轉變性的。課程不再是跑道,而成為跑的過程自身。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主導者。教師和學生都是作為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學生一起探究。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好奇、探索、究根尋底的精神。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世界中去發現、探究。讓學生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同時也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有創造性的活動,相互理解、影響、激勵、鼓舞。

3.探究性學習倡導合作交流。

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師生平等交流的教學環境,積極鼓勵學生與教師、與同伴的交流。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創新的主體,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同一個問題。這是課堂教學中豐富共享的資源。教師同學生、生與生之間進行著觀點的碰撞交鋒,也進行著智慧的交流與互動。教師和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教師同學生都變成了學習活動的主體。

三、用好角色扮演

教育家實驗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學方法相關。實驗資料表明:

(1)如果只是聽,學習效率是30%;

(2)邊聽邊看,學習效率是50%;

(3)如果融入實際操作,教學效果可以達到80%。這就說明了我聽了會忘記,我看了我記得,我做了我就知道。這就說明了角色演繹可以明顯提高課堂效率。不過角色扮演作為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並不適用於任何教學內容。那角色扮演主要可以用於以下範圍。

1.用於較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課堂。如,維生素的缺乏症相關內容,學生可以扮演醫生和病人。

2.開放性的內容,促進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辯證認識生命世界。如,消費者、病毒是否可以缺少?它們是有害還是有利的?

3.用於課堂小結,促進學生建構知識。例如,《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結束可以讓學生給自己的心臟做個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