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少年閏土》的課堂教學實錄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少年閏土》的課堂教學實錄

少年閏土(課堂實錄及評析)

師:好啦,同學們,咱們又見面,俗話說得好啊,一回生二回熟,咱們現在就算是

生:朋友

師:那我這個大朋友就來跟大家打個招呼,六六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們好

生:老師好

師:不對,怎麼叫老師好呢,我再來一次:六六班的四十位小朋友你們好

生:朋友好

師:哎,這回就對了,知道我來自哪裡嗎?

生:江西

師:知道朋友見面都要打招呼,知道江西南昌跟你打招呼是怎麼打的,

生:想

師用江西話打招呼說:你會嗎

生用江西話說你好

師:不錯。你們能用太原話問您好嗎

生說您好

師:恩?這不是標準普通話嗎,有誰會用太原話說您好嗎?

生搖頭

師:都沒嘗試過,好的。這說明你們老師平時非常注重普通話的教育,昨天短短十五分鐘的見面,不知道同學們對我這個大朋友

有什麼樣的瞭解,誰來說說?好,你先——

生:我覺得從熊老師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我看到了熊老師的智慧,我覺得他這節課一定會講得非法好,我覺得你的課是最棒的

師:你抓住了我的神態,一下了解我這個朋友的一個方面,謝謝

生:我覺得熊老師雖然沒有紳士般的動作,但他的動作很大方如果再誇張一點就能當喜劇演員

眾笑鼓掌

師:哎喲喲,真好,你能從一個動作了解我這個朋友,還有嗎

生:熊老師我覺得您的言談舉止很儒雅,很有書香門第的氣息,尤其在你那個大眼睛雙眼皮襯托下顯得既斯文又頑皮,我很高興

交你這個朋友

眾笑

師:我一定交你這個睿智的朋友。哎呀,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誇熊老師我都不好意思了,還有誰想說說我這個大朋友

生:老師,第一次見您我覺得您很文靜,如果再加上個眼鏡就更文靜,文質彬彬了。

眾笑

師:孩子,這樣吧,我跟你說句悄悄話,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熊老師原來可是戴眼鏡的。好了,經過幾分鐘短短的聊天我們都

認識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這樣的`,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們就像朋友一樣,敞開自己的心扉,好不好

生:好

師:我看看誰最自然。哎,對了,放鬆一點,沒關係。剛才你們從熊老師外貌動作神態甚至是語言對我這個大朋友有了瞭解,想!

(課前的聊天,的確讓孩子們感覺到了老師的親近自然。而且,“朋友”這個話題,自然地建立起了與課文中內容的聯絡,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相信透過這節課你們對熊老師會有更深的瞭解。好的,同學們,這節課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跟你們年齡相仿的新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

生:想

出示閏土影象,師朗誦(深情地:深藍的天空中……逃走了)

生鼓掌

師:謝謝,初次和這位朋友見面,你對他有什麼樣的印象。

(畫面配合老師精彩的朗讀匯入,跟前面的聊天密切結合在一起,順暢自然,這樣的設計,確實能夠把孩子們帶入一個認識新朋友體會新朋友特點的意境,可謂匠心獨具。

但是,正像網友所說,孩子們其實這個時候並不是初次和閏土“見面”——他們已經進行了預習,已經對少年閏土有了一些瞭解。因此,這個時候再說帶來一個新朋友,確實“矛盾”,有“作秀嫌疑”。教學的切入點是孩子原有的知識經驗情感的實際基礎,是他們的需求基礎。

如果學生沒有進行預習,這樣的匯入無疑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孩子們有了預習的基礎,有了對閏土的初步瞭解,在這樣匯入,除了給看課的人看,對於學生,實際的效果則小得多了。雖然稱不上是干擾,但至少沒什麼新鮮的啟動實際學習需求的意義了。

——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本應該在孩子們接觸文字之前創設的情境,該什麼時候給學生?余文森在今年暑期的“課堂教學”講座中談到了學習情景創設的問題,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怎麼樣使他發生作用而不是形式的擺設,這是需要認真進行研究的。有了預習,有了提前對文字的瞭解,我們需要重新創設情境,而不能夠主觀地想象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公開課教學中很普遍——我們除了要進行教學外,還有“要給別人看的任務”,這導致了我們的教學有些形式化的東西出現。

個人觀點:不是“帶來一個新朋友”,而是:

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新朋友,看看這位朋友讓我們感覺到怎麼樣。

這樣的匯入,雖然不很“新鮮”,但是,至少不給學生以“老師說話怎麼不符合實際呀”的感覺。)

生:我覺得他非常勇敢

師:還有嗎?好,那位男同學

生:我覺得他非常的機智

師:這位機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閏土(板書課題),一起來和他打打招呼吧!

生讀課題。

師:想不想全面瞭解這個少年

生:想

師:好的,昨天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你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先寫了什麼,接著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

後又寫了什麼。開始吧

生瀏覽課文師巡視

師:好的,瀏覽完了可以舉手。好,基本上都看完了,誰來說說看,課文先寫了什麼

生:我覺得課文先寫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

師:也就是說是回憶是嗎(板書:回憶)

生:是

師:繼續,接著又寫了什麼

生:接著寫了作者和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

師:也就是說第一次見面是嗎?那就是初次相識(板書:初次相識)我們再找一個同學說吧

生:然後寫了我和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看跳魚兒,撿貝殼四件事

師:就是像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我和閏土相處的過程(板書:相處)好,請坐

師:最後又寫了什麼呢,全班一起說吧我和閏土怎麼了

生:分別

師:也就是離別(板書)

(匯入後,馬上引導學生自己讀書,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了,解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周老師是透過讓學生談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這樣的方式來理清課文的思路的,也透過按照順序來來介紹從總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因為有了預習,所以,這裡老師處理的非常簡潔。周老師的教學啟示了我們這樣的思路: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大意,建立起整體印象,需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形成了一個整體的。

聽到了這裡的時候,有一個感覺,好像缺點什麼。缺什麼呢?

太原會議結束到了德州。在德州,與阿遠學校校長談起了閱讀教學改革的問題。談到了學生有了預習,還要不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總體的把握”。我們有分歧,個人認為,儘管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還是需要有一個對內容進行總體把握概括的訓練環節的——讀書後,能夠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且能夠把主要內容概括下來,這是閱讀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任務,特別是到了高年級,“概括的訓練”更顯的必要。這是閱讀的基本本領。

就這節課而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寫下來的。應該說在腦子中建立了一個“關於文字的整體印象”,但是,這印象畢竟還不是學生自己建立起來的完整清晰的印象,這個過程畢竟是教師引導的,這個整體印象建立的不夠“紮實”,需要學生自己重新進行“梳理”並加深印象;同時,需要學生自己透過語言來表達下來——怎麼衡量學生是否會概括了?語言表達。我覺得,這養的環節,雖然是建立在“孩子們已經知道了的基礎上”,但是,用比較簡單的語言把文章內容完整的表達下來這樣的“概括訓練”仍然是必要的。從試卷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有欠缺的。之所以有欠缺,主要是表達訓練不夠。

我這樣講,並不完全是為了應考,而是“讀完以後能夠清晰的簡單的把自己的意思表達下來”這是讀書的一項最基本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