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美術《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

一年級美術《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嘗試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體驗進行文具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在生活與藝術的聯絡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

教學要求

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注意設計的功能目的。

教學重點

開啟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對文具造型的興趣。

教學難點

文具的造型、裝飾。

教學準備

各種文具圖片、不同材料製作的文具圖片資料,佈置學生課前到文具店參觀各式各樣的文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觀看“文具聚合”投影片段。(激發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2.說說你所認識的文具的名字。(讓學生回憶認識的文具)

二、說一說,想一想,比一比

1.出示幾種精美的文具,讓學生說出文具美在哪裡。(引導學生對文具的造型與色彩特徵進行分析,讓學生知道文具有造型的美和色彩的美。造型方法是:基本型的新增和裝飾)

2.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好一件文具?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3.出示造型、色彩皆佳的文具和造型或色彩有缺陷的文具,讓學生來對比。(讓學生知道要做好一件文具就要型和色相結合。)

三、欣賞文具,討論做法

1.欣賞各種不同媒材製作的文具。瞭解手工製作文具的藝術特色,懂得製作文具的材料是多樣的。

2.看看自己所帶的材料,四人小組討論可做什麼文具。(提示:可以把各種材料組合、新增或把自己的文具新增裝飾、)

四、學生作業

四人一組,合作進行文具製作。

五、想一想、排一排

把各小組的作業排起來,組織同學相互參觀,點評。組織做買賣討價還價的遊戲。

六、小結

文具是我們日常的學習用品,但是用我們的雙手製作出來的'文具就變成了小藝術品,可以玩,可以欣賞。在平時只要大家多動腦筋,隨手就可製作出漂亮的文具。

七、教學追記

教學目標: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設計繪製造型新穎、色彩鮮豔的各種常用文具。發揮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絡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開啟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啟發學生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製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奧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具準備: 1、 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文具的資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2、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新穎別緻的文具

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匯入新課:

1、 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匯入,文具星球來的外星人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創設教學情境。 進入教學的特定情境,說出自己的感受。

貼近學生的年齡,激發學習興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學,要和他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文具是什麼?這種文具有什麼作用和特點?它美在哪裡?提出課程的基本要求。

說說自己心愛文具並請同學相互欣賞。

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鍛鍊其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認識文具特點體會造型美、色彩美。

三、講授新課:

1、 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禮物想送給大家,但是他要我們自己做一件獨一無二的文具和他交換才行。我們怎麼做哪?設疑集思。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製作新穎、別緻的文具。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2、組織學生相互解決問題。作簡要小結,表揚鼓勵有創意的設計想法。 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進行簡單製作過程的說明。

完成教學重點的突破,化解難點。

3、出示成品引導學生分析製作材料、方法、優缺點。 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設計目標。

四、佈置作業:

1、根據學生個效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畫,捏、撕、貼等方法,構思設計與眾不同的文具。

個人或二人、三人結合進行實際製作,鍛鍊自己動手能力。 鼓勵創新,使學生在更自由的空間裡發展創造思維。

2、課中小結,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並及時予以幫助指導。 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繼續完成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開拓學生思維取長補短相互借鑑,發現問題予以糾正。

五、小結:

輔導學生完成完整的作品,並進行課堂展評。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參觀自我評價。

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並促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收拾整理 根據課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換禮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歡乾淨,整潔的教室,我們大家一起來進行整理。

學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餘物品。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後拓展 提出希望,課後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多餘材料,再設計幾種不同的新穎學習用品。利用學生的興趣延續性把課堂學習轉化成持久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