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論文

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論文

近年來,中小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視,物流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繼原材料資源領域和人力資源領域後的“第三利潤源”,加強企業的物流管理是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1.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主要模式

1.1自營物流模式

自營物流模式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已有的物流資源,透過採用自身的物流管理系統和物流技術,不斷最佳化物流運作流程,為生產經營過程提供服務的基本方式。這是我國中小企業普遍採用的物流管理模式,在具體的運營過程中基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企業內部物流活動分散在各個部門,各職能部門彼此獨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作業,沒有形成系統的物流服務。二是企業內部設有物流綜合管理部門,透過資源和功能的整合對物流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實現了跨職能部門的內部物流一體化。

1.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將精力集中於核心業務,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透過資訊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絡,以達到對物流管理進行全程控制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調查顯示,隨著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截至2007年,作為中小企業主要構成部分的民營企業在第三方物流的各類需求群體中所佔比例已達到61.90%。但當前我國採取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中小企業物流外包的範圍還相對狹窄,雖然也會向運輸公司購買運輸服務或向倉儲企業購買倉儲服務,但多僅限於一次性的和臨時性的物流服務。

1.3物流聯盟模式

物流聯盟模式是指為了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活動所取得的更好效果,企業間形成的互相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物流夥伴關係。中小企業利用這種模式在物流方面透過契約形成優勢互補、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中間組織,使分散的物流活動獲得規模效應,降低了單箇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風險。在現代物流管理中,是否組建物流聯盟已成為中小企業物流戰略的重要決策之一。

2.我國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運營存在的缺陷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分佈面廣,且經營方式靈活、形式多樣,但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小、組織結構簡單、資本積累較少和技術構成較低等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往往處於劣勢地位,其物流管理也存在諸多弊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中小企業物流管理觀念薄弱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者對物流管理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對物流還停留在運輸和倉儲等傳統物流的低層次認識上,沒有充分認識到物流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戰略意義。管理者關注的僅僅是可以直接看到經濟收益的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管理,在具體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往往出現“重生產,輕物流”的狀況,忽視了物流系統化制度的建立。

2.2中小企業物流管理體系不規範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一般將物資的運輸、儲存、包裝、搬運、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分配到各個職能部門,部分企業尚未成立專門的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和戰略規劃。根據對我國工商企業設立明確的物流管理部門情況的調查,截至2007年年底,設立明確的物流管理部門的工商企業所佔比例僅為34.6%,其中一大部分為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的不健全既阻礙了中小企業內部系統化物流供應鏈的形成,也導致了企業內部物流和外部物流的脫節,嚴重影響到了企業本身與上下游企業間的'供需協調性、物流同步性以及顧客服務的水平。

2.3中小企業戰略性物流規劃被忽視

中小企業往往傾向於市場訂單驅動,即根據市場訂單需求和市場預測,直接制訂短期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主要強調物流對於生產和銷售的被動服務,對物流活動缺乏整體的戰略性規劃,導致物流環節經常處於停滯、交叉、倒流、跳躍和擁擠的狀態,在製造業企業中問題尤為嚴重。調查顯示,從原材料到成品,一般商品用於加工製造的時間不超過10%,而90%以上的時間用於倉儲、搬運、包裝和配送等物流環節。

2.4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成本較高

由於許多中小企業中供應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之間的協同性較差,多頭管理的問題使得物流活動銜接不順暢,在運營過程中,企業物資供應計劃缺乏主動性、庫存物資與生產進度不配套和裝卸搬運效率低等問題的出現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成本。同時,由於觀念上存在“重自給,輕外協”的自我封閉思想,許多中小企業的物流活動仍然依靠自營物流模式,分散式的物流組織結構也是造成物流成本佔企業總成本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

2.5中小企業物流資訊管理程度低

隨著對物流管理效率和效益要求的不斷增強,電子資料互換技術(EDI)、條形碼技術(BarCode)、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物流資訊科技不斷髮展。但是由於大部分中小企業資本積累有限、資訊管理意識不強,加上資訊管理系統成本較高,資訊科技在中小企業物流管理中的普及率並不高,在中小企業中大多數訂單驅動的物流業務缺乏電子資料處理系統的支援,庫存管理的自動化程度通常也較低,包裝流程和內部運輸大多由人工和半機械化來完成。

2.6中小企業物流專業人才缺乏

物流是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行業,勞動力市場上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處於劣勢地位的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專業性的物流人才。一方面,企業現有的一線員工大多缺乏專業的物流培訓,員工無法及時地補充現代物流知識和培養物流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具有豐富實踐操作經驗的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在中小企業中更是緊缺,嚴重影響到了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

3.我國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的基本途徑

3.1明確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物流管理目標

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的創新是以物流管理目標的設定為基礎的,在物流體系的建設上,目標的設定優先於其他各項物流活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客戶服務,服務質量在顧客決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顧客的需求和利益為中心的物流服務已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為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中小企業應將物流管理目標轉移到日益差異化的客戶服務上來,力爭將一次性顧客轉變為長期的忠實顧客,並以此作為物流管理的長期戰略目標。

3.2加快中小企業物流組織結構的轉變

傳統的物流活動分散式的組織結構導致了物流目標的衝突和物流活動效率的低下,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物流網路複雜性的增加,為了實現物流跨系統的優勢,轉變物流組織結構、實現物流職能的一體化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職能一體化是指在高層物流經理的領導下,統一企業所有的物流功能,將採購、儲運、配送和物料管理運作組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組織單元,形成企業內部一體化物流框架。由於中小企業具有決策圈子小、組織結構靈活和資訊路徑短等優勢,物流職能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在中小企業中更容易實施和控制,更有利於整合物流資源和協調物流運作,提高企業的物流效率。

3.3選擇符合中小企業實際需要的物流模式

在傳統物流逐漸向現代物流轉變的過程中,物流模式的創新已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由於個體實際情況的差異性,中小企業在物流模式的選擇上並不是單一的。中小企業的物流需求取決於企業的規模和性質、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的物流管理能力、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人力資源素質、企業的技術基礎、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的成本控制要求、企業營銷服務質量以及物流在企業中的重要程度等影響因素,因此,不同的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有效的物流模式。以物流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和企業物流管理能力兩個影響因素為例,企業可以根據物流模式選擇矩陣(如下圖所示)來選擇採取自營模式還是其他外包模式。

3.4完善中小企業物流活動的規劃和控制體系

一方面,中小企業應該利用其市場靈活性和顧客導向性的優勢,結合物流管理目標,主動對物流活動進行戰略性規劃,並對物流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偏差進行預測,以便提前採取糾正措施。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對物流程式的控制不應該只限於事後效果的評估,必須在物流規劃實施的過程中根據績效目標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物流活動進行監控,並及時調整實際執行效果和預期目標之間的偏差。同時,中小企業物流活動的規劃和控制應該得到物流資訊系統的支援,隨時更新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的基本資訊,來對物流成本進行核算,以達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3.5重視中小企業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

現代物流管理對中小企業物流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的物流人才是保證客戶服務質量、提高物流運營效率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根據企業性質和組織形式的不同,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中小企業應該在瞭解自身物流人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積極借鑑大型企業的先進物流經驗,給物流一線員工和管理層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在傳授物流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同時,還應將財務管理、資訊科技、資料處理和國際物流管理等相關知識作為培訓的重點,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