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淺談新課標下的中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淺談新課標下的中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積極因素,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的體會是精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的教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一、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

1.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起點。

教科書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為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出發點,使學生在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情境中,透過探索與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展。

2.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教科書中創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了許多真實生活事例,並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現實及其他學科的聯絡,突出實際生活“數學化”的過程。

3.為學生提供了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時間與空間。

教科書在提供學習素材的基礎之上,還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立了“做一做”、“試一試”等欄目,以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包括歸納法則與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時,章後的回顧與思考、總複習也以問題的形式出現,以幫助學生透過思考與交流,理順所學的知識,形成適應個性認知特點的知識結構。

二、建立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形成“學習共同體”

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和表達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是交往。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彰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如精心設計匯入,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為個人的質。

三、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如何才能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呢?首先,教師應瞭解學生學習心理,具備紮實的基本功,設法使學生在捲入的學習過程中心情愉快,有學習的強力需求;其次,設法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促進學生學習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學習數學定理或公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注意聯絡與區別,強調其特點,有預見性地指出易混點,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定理掌握定理,並能靈活應用,從而避免了記住定理,但不會應用的`通病。運用小組的力量提高學習質量。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可以相互借鑑,相互幫助,及時交流,有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改進;有助於差生穩步前進,並在前進中提高自信心和學習的內在動機與興趣。教師的責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學中創造一系列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學生互助學習,對優生的學習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學相長。第一,有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助於自己在知識上查漏補缺,有助於增強自我意識,增強學習的調節能力;第二,有助於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有助於減少孤獨感,增強自我價值和自尊心,增強集體榮譽感。

四、設計多樣的開放式試題,採用開放動態的課堂學習評價

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以紙筆考試為主,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過分注重分數,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而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忽略了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考查。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全面啟迪學生的隱性智力潛力與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透過積極主動的探索與思考,初步採用一種開放動態的數學學習評價新模式。相對於傳統評價方法的單一性與組織形式的封閉性,在探索新的評價模式過程中,多嘗試採用操作題、口試題、創意設計、課題報告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來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狀況,具體直觀地描述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減輕學生的壓力,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

五、讓知識與應用相結合,全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教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些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學會並掌握數學建模的方法,幫助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