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解答數學課堂進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論文

解答數學課堂進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論文

德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透過一系列專業的系統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符合其所在社會的共同的價值觀。多年來,國家始終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確立了德育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相結合的方針。現階段,開展德育教育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透過社會進行教育,二是透過家庭進行教育,三是透過學校進行教育。學校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德育教育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有著嚴謹、精確、實事求是的學科特點,有著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這些特性足以成為在數學課堂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法寶。

一、數學課德育教育的特點

1.互融性

數學課的德育教育並不等同於教師的簡單說教,實踐也證明這種政治宣講似的說教對於學生來說味同嚼蠟,毫無效果可言。教師所要做的是巧妙地聯絡數學教學內容中可以利用的部分,使之與德育教育適當結合,學中育德,以德促學,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高超的和深厚的專業知識。

2.遲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成果並不會馬上顯現出來,我們也不期待它會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它需要教師懷著水滴石穿的精神,在數學課堂上鍥而不捨地氏期耕耘,才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收穫豐碩的果實。對於學生而言,一旦收穫這種德育的功效,他們將氏期受益。

3.整體性

我們現在所強調的德育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要著重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學生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只有擁有堅強的品質,才能正視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挫折,積極解決面臨的困難;只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頑強毅力的學生,才是整體素質出色的學生。

4.漸進性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可能一獻而就,它是一個氏期漸進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德育程序也應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而深入,隨著教學內容的轉變而轉變,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二者應該是同步的,一致的。

5.侷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數學課堂上融入德育教育既有優勢也有不足。它的侷限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教材的侷限性。在現行數學教材裡,沒有專門安排和德育有關的內容,只有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分佈在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教材中。比如我們可以從《數學史》當中找到一些古代數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事例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次是教師自身的侷限性。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和熟練的教學技巧,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遊刃有餘,但並不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擅氏搞好德育工作,或者在所擅氏的數學中融入德育內容。

二、數學課德育教育的內容

1.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有著5000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就有許多數學家的發明創造,它們在世界數學史上獨樹一幟,熠熠生輝,這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絕佳題材。例如秦漢時代的數學家劉毅撰寫的《九章算術》最早提出了“分數”“盈不足”等問題,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著名數學家祖沖之在公元5世紀左右就精確地計算出難度極大的圓周率,這比歐洲數學家早了1000多年;元朝數學家郭守敬創造的《授時歷》是當時最先進的天文曆法。給學生講授我們祖先這些偉大的數學成就,會極大地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從而將愛國主義的種子播撒在他們心間。

在教學中針對某些學生的仄學情緒,筆者列舉了華羅庚、陳景潤的動人事蹟,同時給學生講近代中國遭列強侵略的歷史事實,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點燃愛國主義的火花,讓學生把愛國主義的覺悟和情感變成刻苦鑽研、認真學習的動力。

2.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

恩格斯說過“數學是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這就要求我們要很好地利用數學來養成學生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思想中的辯證觀點,不抽象,不呆板,具有廣泛的針對性和靈活的適應性,對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具有引導示範的作用。 利用數學所具有的反對主觀、重視客觀的特性可以培養學生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發展史,讓學生了解到從數的概念的產生到定理、公式、影象等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充分體現了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同時,讓學生了解到,我們要獲得數學知識有一個固定的過程:首先要經過最初的對事物感性認識的階段,透過對感性認識的不斷積累、沉澱、分析、歸納,最後上升到相對理性的階段,然後將這些理性認知再返回到實踐應用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透過具體問題的學習,學生最終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並把它們自覺地運用到今後的研究過程中。

利用數學內容的辯證性,可以培養學生聯絡的觀點。數學家希爾伯特說:“數學科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它的生命力就在於各部分之間的聯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去主動揭示隱藏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辯證因素,探尋知識間的必然聯絡。例如透過具體講解函式、對映、同構這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概念間的聯絡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透過在直角座標系內畫出某些函式的影象,讓學生看到數與形的'聯絡,瞭解數與形的相互轉化,從而把幾何與代數有機地聯絡起來。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學生接觸到的複雜事物越來越多,教師要教給他們認識、識別的方法,讓他們自己運用思維能力冷靜地做出分析與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媒體報道正反兩方面的例項,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醜、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同時,根據學生求知慾強、富於幻想、善於模仿的特點,給學生講數學領域中科學家的感人事蹟,激勵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或生活中的成敗,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養成。

3.培養學生對美的熱愛

忽視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是中國教育最缺失的一環。數學之美體現在:數學的公式方程簡潔明瞭,體現了它的形式之美;數學的語言專業,深刻,一絲不苟,體現它的語言之美;數學的符號千姿百態,婀娜多姿,體現了數學的影象之美;數學的推理過程科學嚴謹,精益求精,體現了數學精神之美;數學中的命題假設,想象豐富奇妙,體現了人類的想象之美。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美的興趣,還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美的能力,給學生一雙識美的“慧眼”。比如教師在講解函式對偶性的時候,可以適時地畫出各種對稱影象,很自然地學生就會發現圖形對稱的美感,教師趁此還可以繼續引導學生認識對偶原理等等。

總之,數學中一切蘊含美的因素都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它們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在思想上得到啟迪,進而影響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審美能力能夠進一步發展和昇華,從而提升在其他領域的審美能力,最終身心愉悅,學習興趣得到極大提高,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三、數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德育教育是一項全面的素質工程,是一個全面的人格塑造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扮演好講授者的角色,還要扮演好一個傳道者的角色。一個成功的數學教師應該是優秀道德的一面旗幟,是學生優秀品德的培育者,因此,教師要做好自身綜合素質建設。 首先,教師要儲備足夠多的專業知識,擁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授人一尺,己有一丈,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學習新知識、新科學的頻率和速度。當今社會知識的淘汰率很高,用20年前的舊知識來教給現在學生怎麼設計iPhone6是行不通的。其次,教師要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設。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深刻的號召力,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有榜樣和示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風貌、品格、行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忠誠於祖國的教育事業,嚴謹執教,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發揚無私的奉獻精神,從總體上提升自己的人格特質。

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改革,己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多年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融德育教育於數學教學中,就是這樣一項有著積極意義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氏期性的工作,光榮而艱鉅。因此,只有透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德育與學業雙豐收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