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談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導向變遷與教學路徑選擇論文

談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導向變遷與教學路徑選擇論文

一、引言

經濟增長理論表明,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增長,經濟增長的加快帶動就業增長的加速,經濟負增長意味著就業的減少。奧肯定律也描述了經濟增長和失業率之間反向變動的關係。在目前的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下,隨著經濟增長呈現的下行趨勢,就業市場也出現了逐漸萎縮的跡象。在2014年底召開的畢業生就業統計會議上,李總理強調,為應對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國將進入全面創業的社會形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因此,在雙創時代,從供給側改革視角重塑高等教育,構建能夠快速回應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創業需求的教育體系,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一個又一個的教學課堂,本文以高校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物件,探討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導向的嬗變以及為回應雙創時代背景,提出了高校課堂教學路徑的選擇思路。

二、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導向變遷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互聯更為暢通,透過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資訊科技平臺,高校大學生較之以往更容易獲取資料、資訊與知識,這就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與厚望。雙創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疏導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糾正發展中的偏差、塑造正確的倫理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知識和思考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等,這都導致了高校課堂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還是教學主體等方面的巨大變革。

1.課堂教學目標變遷:

從教學的就業取向轉向為創業取向。傳統課堂教學目標側重學生的知識掌握取向、學生成績取向和畢業取向,即教師課堂授課重視學生將來的就業取向。就業取向下的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知識結構的'改善和自主擇業能力的提升,以滿足就業競爭的需要。對於人才供給側的高校而言,高等教育需要轉型為以培養能創造就業崗位的人才作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培養學生具備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因此,高校的課堂教學目標要從教學的就業取向轉變為創業取向。

2.課堂教學內容變遷:

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學是指傳授已經被創造出來的東西,領會它,並引導學生融會貫通。那種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僅與“90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相違背,也與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衝突。在MOOC、翻轉課堂盛行以及不同專業的知識能快速取得的網際網路背景下,教師不應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培養學生由對問題的沉思轉向為對問題的解決。學生應是具有運用知識能力的個體,應是展現操作能力並在實際中高效工作的個體。因此,雙創時代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應服務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內容的變遷是雙創時代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

3.課堂教學效果變遷:

從聽懂弄懂到激發熱情與思考。在課堂教學程序的管控中,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透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聽懂明白,更重要的是要煥發學生在知覺事物本身中的熱情與思考,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在雙創時代,傳統教育的學術中心正逐漸轉變為從做中學,教育應當成為某些職業培訓__的呼聲日益高漲,對高校課堂教學效果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不宜透過宣傳和傳授來構建知識體系,而應激發學生積極地思考,以彌補思維漏洞、完善思維繫統。正如弟斯多惠所言,課堂教學藝術是激發、啟迪和活躍。課堂教學效果的變遷是雙創時代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主旨。

4.課堂教學主體變遷:

從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高等教育的知識性、專業性、技能性和大學生的心智特性,決定了課堂教學主體應該從教師讓渡給學生自己。那些靜止的冷藏庫式的知識理想敗壞了思維的能力,是智力發展的障礙,因此為激發學生思維,教師不應只是備課和講課,而是組織學生學習。世界經濟論壇指出,中國應該加強高等教育的競爭力,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雙創時代要求學生不僅是單純地獲得知識,而更在於關注個人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並學會在紊亂繁雜的資訊中解讀環境,在可依循的秩序和規律中構建並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課堂教學主體的變遷是雙創時代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

三、雙創時代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的路徑選擇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指出,為了促進學生的就業,高等教育應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是一個求職者,首先將成為一個工作崗位的締造者。這恰與我國雙創時代主題相符,為此,提出如下一些高校課堂教學路徑。

1.突破高校課堂教學的學習邊界。

隨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讓渡和學生主體地位的上升,應引導學生從傳統課堂中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型,打破學生學習的邊界。這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邊界進行延伸,不能只是關注課堂教學中知識點的傳授,而是要將課堂教學同課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就已經將與課程有關的所有資料以課程教學平臺的方式與學生共享。透過課下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組織者、促進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利用互動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範圍需要擴充套件,學生學習邊界需要改變。

2.開啟高校課堂教學的團隊式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上一門課程由單一教師獨立完成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單一教師為主導、多教師構成的教學團隊共同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雙創時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要重視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開發。另外,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能需要有行業的參與,應該加強“企業老闆或行業精英”在課堂教育中的聲音,減少技能與實際工作要求的不足與差距,實現當前就業創業和技能培養體系所能達到的最佳效果。團隊教學模式是雙創時代高校課堂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

3.構建課堂教學的對接機制。

促進“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實驗驗證”相互貫通。傳統課堂教學過多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教育,忽略了對學生的實踐教育以及實驗室的驗證性教育。雙創時代需要突破學校的單一框架,要將學校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也要與實驗室的實驗有效貫通起來,構建課堂、社會與實驗的有效對接機制。即透過課堂、社會與實驗的相互貫通機制,透過勞動力市場的訊號傳遞機制和校園創業氛圍營造,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四、結語

雙創時代背景下,如果高等教育缺乏一種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課堂教學基礎,如果管理和從事高校課堂教學的教師以及相關人員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態度、思想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課堂教學的轉向,那麼畢業生供需錯配和創業不足的結局就會不可避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時代,高校應從高等教育供給改革出發,適時響應高校課堂教學變遷,探索不同課堂教學路徑,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技能與創業能力,促使大學生就業方式由完全的填充模式向開發模式轉變,把學生培養成為既適宜就業也適宜創業的複合型高技能新型人才。